【大紀元2025年10月02日訊】在哈德遜河谷的秋日陽光下,西徹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的克羅頓角公園(Croton Point Park)化身十八世紀的戰場,「Rev Fest 250」沉浸式活動在9月27至28日舉行。軍隊的步伐急促,大炮轟鳴,火藥與硝煙在空氣中翻滾,觀眾彷彿瞬間穿越時空,回到250年前美國獨立戰爭那段血與火的年代。

這場盛會的背景不容忽視,西徹斯特郡位於紐約州東南部,南接紐約市,西臨哈德遜河,是獨立戰爭時期的重要戰場。這片土地曾見證華盛頓將軍與英軍多次拉鋸,也留下無數無名英雄的足跡。西徹斯特郡旅遊電影辦公室的副主任Barry Surman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為紀念兩個半世紀前的獨立戰爭,西徹斯特郡首次舉辦「Rev Fest 250」活動,這裡以音樂、故事、工藝與戰鬥重演,體驗十八世紀的生活技能:從鐵匠敲打火花,到鐵鍋烹飪、竹編與紡織,讓後人重溫昔日時光。

獨立戰爭情景再現
一場逼真的歷史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大陸軍與英軍在哈德遜河谷對峙,演員飾演的軍官疾呼:「英軍巡邏隊逼近,要掠奪糧食、驅趕牛群、偷取戰馬!」民兵隊伍慌忙集結,他們不是職業軍人,而是農夫、鐵匠與店主,沒有接受過特別訓練,手中甚至沒有刺刀。


隨著號令響起,正規軍——紐約第五團與羅德島團的士兵——列隊上前。他們頭戴高盔,槍聲整齊,每分鐘能射三發子彈,並配備致命的刺刀。與之並肩的,則是地方民兵:勇敢的男人們站在一起,沒有退路,唯有決心守護家園。
當英軍騎兵出現,喊聲「保持隊形!」響徹,但混亂仍難以避免。有人倒下,有人後退,卻仍有人堅守陣地。短短一場重演,觀眾已能真切感受到當年戰士們勇氣。

倖存的哈德遜河谷戰時老屋
活動期間,有不少西徹斯特郡及紐約州的博物館參展,透過歷史事件介紹和文物助參觀者了解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
Tuckahoe村是哈德遜河沿岸最古老的聚落之一,最早由荷蘭人殖民,更早之前則是Munsee Lenape原住民的家園。到了十八世紀,這裡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華盛頓將軍曾多次駐軍,阿諾德與安德烈的叛國事件在附近爆發,鄰近的史東尼角戰役更被譽為革命的轉折點之一。Tuckahoe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便是Ward House。1700年,Edmund Ward Sr.從原住民手中購得土地,並建立了這座農舍。1754年,隨著家族繼承,Ward家族的子嗣將土地分配開來,這片地區逐漸發展成今日的Tuckahoe與Bronxville。

Friends of the Ward House主席Sal Provenzano向《大紀元時報》強調,這不僅是一棟老屋,更是一個社區與國家誕生的象徵。「我們這裡的Allison與Denoil家族,當時都是愛國者,後來成為重要的商人與製磚業者,幾乎建造了紐約市三分之二的磚造建築。」
然而,Ward House曾一度岌岌可危。近4年來,法院曾因技術性問題撤銷了它的地標地位,引發保存憂慮。Sal表示:「一旦它消失,就永遠消失了。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歷史遺產消逝。它有教育價值,能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十八世紀的生活。」已故地方歷史學者Richard Forliano更是其中靈魂人物,他一生致力於教育與地方歷史,被譽為「替後人高舉火炬的人」。

最新的好消息是,西徹斯特郡議會在9月底以17票全票通過,決定購買並保存 Ward House,將其納入縣立公園體系,成為郡內最新的歷史公園。這一決議凝聚了多方努力與支持,也為2026年美國建國250週年紀念留下珍貴的歷史資產。
藝術家拯救最早殖民建築
在Rev Fest 250的展區裡,藝術家Rick向參觀者分享了他與Hammond House(哈蒙德屋)的緣分與使命。這棟建於1719年的農舍,被譽為西徹斯特郡最早的殖民建築之一。當年哈蒙德上校(Colonel James Hammond)曾從這裡騎馬出發,召集民兵抵抗英軍,因此被史學者稱為「西徹斯特的保羅·瑞維爾」。傳說華盛頓將軍也曾在1780年夏天造訪過這裡,險些在托利黨部隊突襲時被俘。這些歷史片段,使哈蒙德屋成為獨立戰爭的重要見證。

Rick回憶,1995年他和兄弟偶然發現這棟雜草叢生、即將被拆除的老屋,調查後才驚覺,這裡蘊藏如此深厚的歷史價值。於是兄弟倆決定出手拯救,並與環境保護局(DEP)反覆協商,最終保住了這棟屋子。當時屋內仍留有醫學實驗室的設備,幾乎看不出原貌,但Rick沒有放棄。「它差點就被拆了,但我告訴自己,這段歷史必須留存下來。」

在守護歷史的同時,Rick也為這棟老屋注入新的生命。1998年,他在哈蒙德屋舉辦了一場派對,邀請剛成立的Gandalf Murphy樂團演出。小小的後院舞台吸引了滿場觀眾,現場的能量與音樂的魔力,讓哈蒙德屋搖身一變,成為Tribes Hill社區音樂聚落的起點。隨後的家庭音樂會、公益演出,讓這棟古老的農舍不僅保存了革命記憶,也成為新世代文化交流的基地。
如今的哈蒙德屋,不只是西徹斯特的歷史地標,更是社區活生生的心臟。它承載著十八世紀的戰火記憶,也回蕩著現代音樂的旋律,向世人訴說著一個跨越世紀的故事——如何在廢墟中守護歷史,又如何在歷史中孕育新的生命。
華盛頓將軍的曼哈頓駐紮地
在Rev Fest 250的攤位上,Morris-Jumel Mansion的校園及社區項目經理Caroline Siavichay向遊客娓娓道來博物館的往事。這座位於曼哈頓高地的宅邸,建於1765年,由英王忠臣Roger Morris與妻子建造,是曼哈頓最古老的房屋。然而在獨立戰爭爆發後,Morris因為效忠英王,被迫離開這棟大宅,房子隨即被大陸軍接管。
1776年9月到10月,喬治·華盛頓將軍曾在這裡駐紮一個半月,指揮哈林高地與周邊戰役,成為革命的重要據點。這段經歷讓大宅成為紐約少數與華盛頓緊密相關的地標。此後,這裡還留下不少傳說與歷史印記:1812年戰爭時,傳聞英國喬治三世的一位兒子曾在此下榻;而在1976年美國建國二百週年時,伊莉莎白女王與菲利普親王也曾專程來訪,足見這棟宅邸在美英兩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如今的Morris-Jumel Mansion是一座博物館,遊客不僅能走進華盛頓當年指揮作戰的房間,還能感受到這棟建築橫跨兩種身份的張力:它既是保皇黨家族的產業,也是革命者的臨時總部。正如Siavichay所言,這棟老宅子雖歷經剝落、結構危機,甚至曾因大炮真偽爭論而移走展品,但它仍以獨特的身世,向世人展示著紐約在獨立戰爭中的複雜與多元。

珍惜18世紀傳統手工藝
在手工藝展示攤位,工匠Joel Anderson向筆者介紹自己正在製作的一條鹿皮馬褲。他說,這是士兵、勞工與獵人必備的衣物,就像手套保護雙手一樣,用來保護下半身。「18世紀沒有縫紉機,人們必須從小學會手縫,靠這門手藝養活自己。」他邊縫邊講解,鹿皮的柔韌與實用性,讓觀眾理解到那個年代衣物的價值與艱辛。

另一邊,歷史愛好者Debra Gemind展示了一件根據蘇格蘭原件復刻的格紋長裙,這是她的結婚禮服,這件裙子是蘇格蘭農婦裙子的復刻版。她展示了裙子的細節:羊毛布料、前襟敞開的設計、以及18世紀常見的「stays」(緊身束衣),解釋這種服飾如何改變穿著者的體態與生活方式。她說:「研究衣服,就是研究那個時代的人。要理解18世紀的歷史與行為,不能只看書本,還要穿上他們的衣物,感受生活。」
Joel的鹿皮與Debra的格紋裙,分別象徵著新大陸與歐洲的工藝,也提醒人們:歷史不只存在於戰場,也縫織在衣物與生活的細節裡。



當夕陽把哈德遜河染上一層溫暖的金色,砲聲在風裡漸遠,克羅頓角公園恢復了草木的低語。我們從戰場退回現代,感受的是歷史的厚重帶來的反思。如果明天你路過河畔、經過一座老屋,請放慢腳步——讀一讀門牌上的年份,摸一摸被時間磨亮的扶手,感恩這裡曾有人為我們的今天點燃火光,為自由而戰鬥。◇


責任編輯:李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