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宛平县有一户叫李荣的人家,家产积累达万金,他把银子二千锭放置在一个石池内,然后埋在卧房前面的花卉栏下的土中,上面盖上石板,并植上各种花卉,只有他的妻子知道,连儿子也不知道。
后来李荣病故,儿子纵情酒色,家中的财产已经荡然无存,就将住宅转卖给一位姓陈的老翁。母亲因为儿子太过挥霍成性,也没有把住宅中埋藏着银子的事告诉他。后来家中日益贫困,李荣的儿子只能出外当雇工,历尽了艰难困苦,到了隆冬时衣食不足,便开始痛悔和自责。母亲知道他有悔改自新的意思,就说出原住宅中藏有银子的事。儿子非常高兴,请人拿着锹锄,一同到旧居求见主人,守门人有意索取钱财,拒绝他们进门,不与他通报。
此时李荣的儿子大怒,大喊大叫,声音传入屋内;陈翁不得已,只好出来接待,并问他来的缘由。李荣的儿子把母亲说的话告诉了他,并要带人进去发掘。陈翁又问银子藏在什么地方?李荣说藏在卧房前面的花卉栏下的土中。陈翁说:“银子是你父亲的东西,我怎敢冒领呢?只是这间房是我的卧室,您暂且等一下,让内人(自己妻子的谦称)到别处去,就任凭你进去挖取。”于是他就命下人准备酒菜款待,又悄悄地凑近一小童孩耳边,低声地告诉了小童,让他赶快聚集家人到那里挖地取银,事完之后前来报告。陈翁殷勤劝酒,想借此来拖延时间。而李荣的儿子意不在酒,坐了一会儿,就三四次起身,陈翁一直勉力挽留,等待小童来报事完的消息。
好一会儿,小童进入屋内说可以了。陈翁以为银子已经到手,便与李荣的儿子一起走到花卉栏下。李荣的儿子看见泥土好像新挖过的一样,就很怀疑,再让人举锹掘地,泥土很松,心里更气愤了。等到快掘到石板时,忽然在石板的角落见到有两锭银子,陈翁的家人都围着在观看,没有不惊讶的。李荣的儿子更加相信银子已经被屋主人盗窃了,而这两锭银子只是他们家人出错而遗漏在那里的。等到挖开石板时,发现里面全都是白银,将它们一一数完后,总共得一千九百九十八锭,加上先前所得到的两锭,与母亲所说数目完全符合。
李荣的儿子喜出望外,立即用两锭银子来谢过陈翁,其余的让手下人扛回家。陈翁开始时已经答应过他,也不能和他争辩,只是悔恨家人不听他的话,大骂不已。陈妇说:“我们才刚刚挖土起石,是我亲自督促的,哪里见有银子呀?只看见一池清水而已。我还因为泥土沾污了我的手指,就掏少许水在外面洗了一下手,仍然用土掩上。刚才正和众人私下讥笑李荣的儿子胡说八道呢,想不到现在水又变成银子了。”陈翁这才叹息著作罢。
这件事是《泾林续记》作者周元暐从朋友闵小洲那里听来的。闵小洲在京办事时亲眼见到这件事情。闵是一个诚实人,所言不会是假的,因此周元暐把它记录下来,收录在《泾林续记》中。
《泾林续记》还记载了一件极为类似的事情。有一商人叫卢廷选,在川湖之间做生意,每当经营有所获利之时,就将银子投入一个坛子中,时间长了,银子就装满了坛子,他就把一对金钗放在坛子上面,藏在密室的土中,偶尔被小儿子看见了。小儿子等父亲出门后,就私下发掘开来,用手去摸银,原来都是水,摸遍坛子,竟然什么都没有得到,于是又用土将其掩盖。
后来父亲想用银子,就挖开所藏的坛子,发现坛子上面的金钗丢失了,心中有所怀疑,而坛子内的银子仍是满满的。当他将银子取出一半时,见到一枝金钗,取到坛底时,又见到另一枝金钗。他复验了银子的数目,也没有短少,但不知道那两枝金钗为何会倒放在那里。后来父亲偶尔给儿子们说起这件事,小儿子听了不禁脸色大变,父亲怀疑是他做的事,就追问他,但他始终不肯说。后来小儿子才对朋友说了经过,这件事才得以传开来。
父亲收藏的银子,儿子尚且不能私取,那么前面李荣家的银子,陈翁哪能隐瞒而据为己有呢?那银子化为水,也是很自然的事了。这两件事很相似,所以周元暐一并记录下来,以警戒贪心的人。
资料来源:《泾林续记》@*#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