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能让你更年轻更长寿?科学告诉你原因

研究显示,保持耐心有助于延缓细胞老化。(Illustration by The Epoch Times)
研究显示,保持耐心有助于延缓细胞老化。(Illustration by The Epoch Times)
文/Makai Allbert 编译/朱青
2025-07-28 19:00 中港台时间|09-02 23:53 更新
人气 491

在快节奏社会中,急躁与不耐烦几乎成为常态。但心理学家指出,耐心不仅是一种性格优势,更可能是促进长寿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活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今天的我们,不假思索地滑着手机、实时追踪邮寄包裹、一旦等待时间超过预期就会坐立不拿。甚至有研究发现,假如亚马逊网页加载速度慢一秒,公司可能面临每年高达 16 亿美元的损失。

我们把时间变成商品,许多系统流程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如何减少等待时间。结果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爱吃“生瓜”的社会。

没耐心不仅是一种破坏性情绪,研究发现,它还会逐步侵蚀心理健康,甚至一点一滴地偷走我们的寿命。

耐心与细胞老化有关?研究揭示惊人关联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采用了一种与利益挂钩实验,来测量人们的耐心对身体的影响。

该实验让参与的大学生们选择:是明天立即拿到100美元,还是耐心等待一个月后拿到120美元。研究人员会在事后测量参与者的端粒(telomeres)长度——如果把DNA想像为一根绳子,端粒就是末端的保护部分,是生物老化的关键指标。端粒越短,表示细胞越老。

该研究的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暨遗传学家理查‧艾布斯坦(Richard Ebstein)对《大纪元》举例说明道:“亚历克斯选择马上领100美元,说‘我要拿去玩乐’。山姆则选择等一个月,晚点再好好犒赏自己。”

结果显示,那些像亚历克斯一样追求立即满足的学生,端粒普遍较短,代表细胞生理年龄偏大;而那些像山姆那样愿意耐心等待的,细胞则显示出较年轻的状态。

艾布斯坦说:“所以耐心不止是一种美德,而是可能是让人从里到外都保持年轻的秘诀。”

耐心如何影响心理与生理健康? 

艾布斯坦指出,一次不耐烦不会立刻杀死细胞,但若经常处于急躁状态,会让压力荷尔蒙皮质醇长期升高,进而造成细胞氧化损伤与持续性发炎反应。

他说:“没耐心等个两分钟的人,往往不怎么冥想、拖延睡眠时间很少早睡、常吃快餐,这些都与端粒健康有关。”

相反的,有耐心的人可能会在等待时静心地喝杯茶,自己煮一顿营养均衡的饭,晚上睡得更好。

“耐心”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也有据可查。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耐心的人出现忧郁症状的机率低了47%。该研究结果的作者纳瑟‧阿哈巴拜(Naser Aghababaei)指出:“当你能耐心对待他人或原谅他人时,你更有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会有更好的心理状态。”

另一项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长期研究,追踪了三千三百多位年轻成年人长达15年。研究发现性格越急躁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着提升——急躁分数最高的人,罹患高血压的机率比最低的人高出84%。

“等待心理学”教你破解焦躁情绪

要学会耐心等候,得先理解:为什么有些等待格外煎熬?

在〈等待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aiting Lines)一文中,专家大卫‧麦斯特(David H. Maister)总结了一些关键原则:

比如,等待过程中如果忙碌起来,会比无所事事的日子好过。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盯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度日如年。“被注视的水壶永远不会开”正好能形容这种感受。

一个实例是,在纽约的一栋饭店大楼,客人们常常抱怨等电梯的时间太久。工程师评估发现升级电梯费用过高。结果,一位工作人员提出了替代方案:在电梯口装上一面镜子。

这个小改变让宾客拿出时间整理仪容,或观察他人。尽管电梯速度没变,投诉率却大幅下降——解决问题的方式竟不是“缩短等待时间”,而是改变宾客“如何度过那段时间”。

麦斯特还指出,时长不明的等待比知道时长的等待更难忍受;原因不明的等待比知道原因的更难熬;而“不公平的等待”(有人插队)则最令人抓狂。

想像你在咖啡店点完餐,没有号码牌、收据、也没有任何确认,于是你坐立不安:“他们接到我的订单了吗?我是留在这里还是去座位等?”那种不知道服务流程是否已经开始的不确定感,让等待变得更加漫长、更令人焦躁。相较之下,如果有人告诉你:“餐点几分钟内会送来”,就会让等待的感觉大不相同。

他写道:“许多服务业发现了这个原理。”这就是为什么诊所会告诉你“医生马上来”、航空公司会在延误时频繁发布公告——只要让人理解等待的原因与时间,就能降低焦虑。

5个练习耐心的方法 让你更健康长寿

“不耐烦,就像所有的情绪一样,是完全正常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暨耐性研究者凯特‧史威尼(Kate Sweeny)对《大纪元时报》坦言。

有些情况下,不耐烦是好事——它可以帮助我们推进事情或坦言自己的想法。重点是在于如何调节这种情绪。她说:“放任情绪爆发,是最简单粗暴的做法,但在这种状态下做的决定,往往有长期的(不良)后果。”

好在,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你培养耐心,管理好情绪:

1. 改变思维方式:

住在南加州的斯威尼,在交通堵塞时常对自己说:“至少我还有好听的podcast,车上的汽油也够多。”

2. 主动调整预期:

若你计划在高峰期出门,那就做好堵车的心理准备;若医师说要数周恢复,就不要期望三天痊愈。“如果你做好了等待或者延迟的心理准备,就不会因此而怒气冲天。”

3. 呼吸练习:

艾布斯坦建议,当不耐烦的情绪濒临爆发时,停下来20秒,进行两次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然后问自己:“急着做这件事,结果真的会不同吗?”深呼吸可以刺激迷走神经,降低压力反应。研究发现,每天只需要花5分钟来缓慢呼吸,氧化压力指标就会下降。

4. 长期培养习惯:

从长远考虑,为了培养耐心的品性,艾布斯坦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花五分钟写下“现在我可以做什么事情,让未来的自己感谢今天的我?”这个练习有助于强化大脑前额叶的延迟回馈功能。

5. “微等待”挑战:

艾布斯坦还建议每天进行“微等待”挑战——可以是等电梯、煮咖啡等等,此时让自己什么也不做——不滑手机、不同时做别的事情,只是观察:我能忍受60秒的无所事事吗?。这能让大脑学会等待,日后更能承受长时间的等待。◇

原文“How Patience Can Delay the Aging of Cells”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卫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纪元保留删除骗话贴、下流话贴、攻击个人信仰等恶意留言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