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入了五月就接近春夏换季的时节了,“立夏”交节一般落在5月5—7日之间,入了夏,许多植物就进入生长、开花结果的季节,人体也会进入生长循环的旺季!古代的中医非常重视顺应四时变化的自然养生医理。那么,进入炎热的夏天怎么养生?中医强调夏天是人体“养长”、“养心”的季节。当然养心养得好,能让人有美颜色,要怎么做呢?在立夏时怎么掌握养生原则?可以作哪些助益养生的事情呢?以下九点中医的养生概念和民俗作法,提供我们参考。

夏天养生要则:养长和养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夏天天地气交,是草木开花,万物盛发的繁盛时期。我们保养身体健康也要顺应天地之气,在夏天“养长”,让人体的精华能够充分供给身体成长开花之用。同时,夏天五行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养心最奏效。从中医理和民俗作法来看,建议一些作法,给读者朋友参考:
1. 晚睡早起以养长
对应天地阳气盛发,昼长夜短的变化,睡眠也要调整为晚睡早起,充分利用晨间的阳光健身,同时在热天里依然保持着探索的兴趣与活力。

2. 精神乐观以养心
保持平静、乐观开怀的心境,使周身之气得以流通发泄;切忌生气烦躁、暴怒暴喜,否则会“伤心”。从事有益身心的兴趣活动,如:绘画、写书法、听古典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等都可以调节精神,让我们拥有舒畅的心情。

3. 运动流汗益健康
夏天在冷气房中的时间很长,容易造成身体的内热外冷,造成病症,所以适度运动出汗,让汗流出来,使气得以流通发泄,有益健康。例如,沐浴晨光的散步、温和运动。有氧运动也能锻炼心脏肌肉,但是需要适度。运动的同时要注意适度的水分补给,夏日运动也要避免中暑、中热衰竭。
4. 夏季饮食养生的要点
中医理强调药补不如平日食补,夏季饮食以“赤色”和“苦味”为尚。传统中医强调食物中“赤入心”“苦入心”。所以天然红食物,和带有苦味的食物都适合夏季饮食养生。《黄帝内经》中记载,“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赤色宜苦”;“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这些都属苦味食物;薤似大头葱,又名“蕗荞”)”。(《内经‧灵枢经‧五味》)苦味食物入心降燥安神。又酸味食物可以帮助消化,可消解夏日食欲不振。当然“过犹不及”,适量食用为好。
举例来说:
(1)赤色食物:赤小豆、红豆(两者长得像,功能不尽相同)就非常适合夏天的食补。配搭能美白、去湿利尿的薏仁,可煮成红豆薏仁汤粥。还有红枣(去核去燥)、枸杞等红色食补药材,具有保健心脏血管的效用,又能增强体能(但身体有发炎症状的人暂时不要食用)。另外红麹这种调味料,也受到中医推荐。

(2)赤色的水果:如李子、樱桃、桑葚、石榴、洛神花、山楂、西瓜、红色浆果等等,对养心、美颜色都有功效。
(3)苦味食物:如苦瓜、菊苣(苦菜)能消心火。饮品的莲子心茶清心清热,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疗眼睛红肿。酸梅汤(乌梅、洛神花、山楂、甘草)含有大量红色食材的营养,又带有酸味,可以提振夏天的食欲。但需要留意:凡食都以适量为宜喔!
5. 立夏饭、夏(虾)面补夏
吃“立夏饭”的习俗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民俗。立夏饭取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大量白粳米煮成,类似养生五谷饭。闽南有些地方吃虾面迎立夏,因为虾与夏谐音,而且虾是助阳补肾的好食物,可以提升体能和身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好“颜”色。


6. 吃粥喝茶过立夏
吃立夏饭之外,也有些地方吃“七家粥”、喝“七家茶”过立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的米,再加入各色豆子及黄糖煮成的大锅粥,煮成后要和邻居亲朋好友分食;“七家茶”也是汇集了左邻右舍的茶一起分享,这种作法实现敦亲睦邻的好风尚。中医很推荐粥和茶的养生功能。《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粥是日常养生的理想选择,它能滋养脾胃,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促进气血运行;夏天失调的身体,可以用粥食补,恢复平衡。

另外现代研究发现,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氧化力强,能保护心血管,降低体脂肪,还能启动解毒酵素,正是养心的好选择。但是,喝茶则忌空腹,要适量。
7. 民俗食俗吃草仔粿免夏天生疮
草仔粿是台湾立夏的民俗食物。民俗说在立夏这段时间内,到野外采摘鼠麹草制作草仔粿,吃了可以避免夏天生疮。

8. 夏季食补养生不要犯的禁忌
因为夏季天气热且湿气重,所以,饮食应以清淡袪湿、营养均衡为原则,辛辣刺激、油炸甜腻的食物可能是许多人最爱,但为养生计宜避免。“贪凉”是人们常犯的大忌,冰凉饮品无限畅饮,享一时之快,但对免疫能力和健康的底子并不好。现代人的夏季多在冷气房度日,天长日久,也会生病(外冷内热阴阳不调),也要留意,给自己一些运动流汗的机会,自然能改善。
9. “立夏,补老父”阖家安
台湾有一民俗:“立夏,补老父。”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立夏这个日子给父亲补补身子。父亲宛然就像一家的太阳,阳刚又火热,再则夏天是补心脏的季节,对忙碌于工作的父亲来说,也特别需要留意心脏的保养。当然,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都是尽孝道的日子,在立夏这一天是象征性的提醒啦。子女尽孝道,阖家得安康。
立夏节气来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节气变化,留意夏季养生的重点:做好养长和养心,欢乐过一夏。@*#
——看更多【节气养生】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