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看似无形,而有形之果却是起于无形之念。一个清修数十年的僧人,就因为起了“一念”,造下果报,走到修行的叉路上去,改变此生又改变下一生,彻底改变了他修行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修行故事
盘山在都城之北,一名盘龙山。最高者为上盘,往下是中盘。盘山多泉多松,石头形状下锐而上圆,有飞动之势。有一和尚名叫“无着”,在盘山修行六十年,不妄不求,胸次高洁。
唐山丰润有一位刘老,富而好施,常常游盘山。一日,他在绝壁下遇到无着和尚。忽然轰然一声山壁短墙砰然倒下,两人幸而无伤,但无着和尚却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刘老说:“大和尚为何叹息?”
无着说:“昔日佛在耆阇崛山(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四方望去皆稻田,似上天的青梯,佛身后乃化身为石。如今老衲在此地修行,此地即老衲的祗园精舍也。目前山壁短墙倾颓倒下,老衲没办法白手重起,没办法遣壮丁移土、劈山阶,只能叹息。”
刘老说:“这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完成?”
无着说:“千金。”
刘老回家后,花了千金请人整修山壁,监修山墙。完成后,他亲自引着无着和尚看一看新作成果。无着和尚览罢,忽然变了脸色说:“明年此日,老衲当至施主家报答。”
刘老说:“为何言报?”
无着说:“怎能不报?送别。”
有亏有还 一点都不可少
到了明年是日的前夕,无着呼来徒弟,告诉他:“老衲名叫无着,六十年来学习无生法。幻心已灭,幻尘也将灭,但修行尚未到幻灭亦灭的尽处。去年山壁短墙倒下时与刘施主谈话却动了一‘财念’。古代粥熊(也称鬻熊,周文王之师)有言:‘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
无着和尚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前世今生往来相接,有亏有还,一点都不可少也。老衲一动心于彼(刘老)之财,彼之财皆将有于我。刘老无子息,明日老衲将回报他的财去了。”
徒弟说:“怎么证明是师父您呢?”
无着说:“你用朱笔点胸,来世此点当在腰。”说完,无着就圆寂了。
次日,刘老果真举一子。他记得一年前与无着和尚有约,想必无着和尚当至,于是洒扫精舍安置好神龛等待他。等了数日却等不着他。后来,无着和尚的弟子来了,刘老问:“尊师与我有约某日来,怎地至今不见人影?”
弟子说:“公的床上有呱呱哭泣的新生婴儿吧?!”接着又说:“是即吾师也。”弟子把师父无着遗言说与刘老听,并告诉他去查看婴儿腰间红痣。
刘老看了,果如所言。刘老的儿子被命名为刘景会,寿至八十有余,妻妾生了子女十数人,一生多安福。然而,他前世无着和尚那一生想要修出凡界的一愿和数十年的修行之功,也被彻底改变了,不知何时才能了愿。@*
(资料来源:清代《柳崖外编‧卷三》)
责任编辑: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