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古人之交友道

作者:黄淮
琴断而意不绝,“高山流水”遂成千古知音之喻。(徐明义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人生漫漫旅途中,友情如一盏明灯。它不为喧誉而燃,却能在孤行的岁月中照见人心。古人论交,不在势利,而在以道相尚。道者,志也、义也、心之所安也。非利合之交,乃道契之友;非一时之欢,乃终生之知。

若细数千古风范,光武与严子陵、管仲与鲍叔牙、伯牙与钟子期、管宁与华歆,皆以道为友、以心为约,留下人间最清澈的友情之光。
 

一、光武与严子陵:以道相尚 情在山水

 
“一友隐山水,一帝怀风尘;道虽殊,心犹契。”

东汉初年,刘秀以布衣起兵,终成中兴之主。严子陵,名光,与刘秀少时同窗,志趣相投。帝业既定,严子陵却不慕荣宠,隐居富春江畔,披羊裘垂钓,自号“富春渔父”。

光武帝念旧思贤,命画工绘像访寻。闻富春山有隐者似严光,遣使厚礼相请。子陵淡然曰:“我不过渔父,非仕人也。”光武笑曰:“此狂士,仍旧如昔。”遂亲往探访。

至草庐,子陵卧而不迎。帝亲抚其腹,问曰:“肯助我否?”子陵从容答:“士各有志,何必相强?”

帝叹息而归,仍邀入宫,共话旧情,同榻而眠。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我友子陵耳。”此后不复强留。

李白咏曰: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赞曰: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帝一隐,各守其道。交于心而不交于势,敬于志而不屈于位。此乃以道相尚之最高境。

严子陵不慕荣宠,隐居富春江畔,披羊裘垂钓,自号“富春渔父”。
清任伯年作《严先生钓富春之图》。(公有领域)

二、管仲与鲍叔牙:以诚相知 知遇之厚

 
“识我于微时,容我于穷困;成我于天下者,知我之人也。”

春秋之世,齐国有二士——管仲与鲍叔牙。少年相识,共经商旅。管仲家贫,常出资少而分利多,鲍叔从不计较,知其非贪,实困于贫。此一念之谅,便埋下知己之根。

后二人各事其主:鲍叔辅公子小白,管仲佐公子纠。公子纠败,管仲被擒。鲍叔不但不报旧怨,反劝桓公释罪任用。曰:“管仲,贤人也。得此人,齐可霸诸侯。”

桓公从之。管仲出狱为相,一匡天下,齐国遂成霸主。功成之后,他深叹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知之不以利,容之不以失,推之不以忌。此乃“以诚合道”之友谊。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然更深一层,知己者,不仅知其才,更知其心。鲍叔牙之知,使管仲得以展志于天下;管仲之义,使知己之名永不磨灭。

真友者,能在困顿时不弃,在荣显后不骄。彼此以道为契,方能久远如山川。

三、伯牙与钟子期:以心相契 知音千古

 
“山在琴中,水在心上;知音一逝,天地皆寂。”

春秋时,楚人俞伯牙,琴艺超凡。一次奉命出使晋国,舟泊汉阳,月夜鼓琴。其声时如高山巍峨,时似流水潺湲。樵夫钟子期闻而悟曰:“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惊喜,遂与之相见,言语契心,约翌年再会。次年伯牙重来,子期已亡。伯牙于子期墓前抚琴奏《高山流水》,曲罢断弦曰:“世无知音矣!”

琴断而意不绝,“高山流水”遂成千古知音之喻。

此交非形迹之交,而是以心印心、以道通道。

伯牙的琴声是其心中之道;子期的回应是其对那份道的共鸣。世间交友多,能解心者寡。能通你心者,唯知音耳。

得一知己,如听天地之应。此情不在久,而在真。
 

四、管宁割席:以义为界 贵在坚守

 
“寂然一割,断席非情,明志乃道。”

魏晋之际,风气浮华。管宁与华歆在园中锄草,见地上有金,管宁视若瓦砾,华歆拾之又弃。后有贵人车马过门,华歆起观,管宁安然。遂割席曰:“自此非吾友也。”

一席之裂,非为怒而为觉。所断者,并非旧时情宜,而是道之不同。

金动其心,贵摇其意,管宁以义自守。于情义最厚之际,仍能守得一份清明,此乃“以义立道”之至节。

他割席非绝交,而是自警——君子之交,以道为界。若志不同、心不洁,即共席亦若隔天涯。

真友不在多,而在不失道。宁为孤松傲雪,不作浮萍逐流。

真友不在多,而在不失道。宁为孤松傲雪,不作浮萍逐流。(Shutterstock)

五、结语:君子以道合 情自长

 
光武与严子陵,贵在相敬;管鲍之交,贵在相知;伯牙子期,贵在相契;管宁割席,贵在坚守。

四者之交,皆不同形,而同归于道。

范仲淹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山高者,不可及也;水长者,不绝流也。此正是“以道相尚”的不朽意象——道在心间,友情便能超越时势与生死。

在今日功利纷华世途中,若能以诚相待,以义为界,以心为契,则不论贵贱贫富,皆可与古人共风。

山高水长,道在人心;真交无言,而清风自远。

友有四德:知以道,交以诚,契以心,守以义。古人交友,如山川相望,千载犹清。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人,他和管仲是知己之交。管仲之所以能辅佐齐桓公成就一番历史的霸业,幕后的功臣就是鲍叔牙。
  • 鲍叔牙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初鲍叔牙常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家贫,经常占便宜,但鲍叔牙始待他很好,也没有什么怨言。
  • 偏执而拗戾的人福轻,而不偏执、懂得融通的人,所得的报偿很多;急躁、严厉的人短命,而性情宽厚的人,可以长寿。
  • 翻开清末小学国文课本,一览一百多年前的小学读物,现代人会有哪些惊人的发现?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湖北官刷印局印刷出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由学部编译图书局编纂。这册八十课,含有插画,图文并茂。
  • “一字师”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一字之易使诗文集才思、意义、诗韵、境界为一体,将佳作提升为精品。刘勰在《文心雕龙‧炼字》中说:“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改一字,界别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
  • 图为明 沈周涤斋图(公有领域)
    管宁因为好友华歆不能完全无视于权位利禄的存在,所以割席与之绝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不愿与之同车,于是自行乘坐专车入朝。
  • 唐‧杜牧《寄湘中友人》本诗首联 “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堪称警世名言,杜牧认为,人生最值得回忆的是少年时期,因此不可沉迷于醉乡,因为光阴易逝、少年难再。尾联借司马相如“题桥立志”之典,表明作者志在功业,不愿效仿严光归隐钓台。
  • 他们的行止之善出于本心,犹如云之出岫。(Shutterstock)
    人长大后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思想,也喜欢遇到与自己同样爱好和思想的人,所以才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富有寓意的千古佳句。
  • 中秋祭月,不是起因于祈愿中秋人团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联化用名人名句,遂成绝唱。甚至传唱度已经超过曹植的原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原句侧重于“丈夫志向”,王勃将“志四海”转化为“存知己”,将个人抱负升华为普世友情,并以“海内”“天涯”的宏大空间对比,拓展情感容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