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表示,北部院区书画展全新登场,推出四档书画新展融合书法、绘画及缂绣,跨越视觉与听觉,透过多元媒材交织和谐共鸣的艺术乐章。
台湾故宫表示,画作不仅能凝视,也能用心倾听;千丝万缕的织绣工艺,则以精致的纹理与质感,带领观众开启更深层的感官想像。
台湾故宫北部院区的四档书画新展,除了主题展“织造精彩—清宫缂丝刺绣展”,精选院藏缂绣珍品,展现清宫收藏与织造工艺的丰富面貌;另一主题展“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聚焦古代画家如何以笔墨描绘“有声画”;例行展览“国宝聚焦”、“笔墨见真章—故宫书法导赏”亦更新展件。
故宫策展人、书画文献处副研究员许文美表示,缂丝是古代珍贵的丝织品,最迟自唐代起,便将原本应用于毛织的“通经断纬”技法运用于丝织,使织品能精准细致地呈现图案。宋代以后,刺绣工艺日益成熟,常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展现细腻写真的艺术风格。
许文美说,这次展览精选故宫院藏缂绣珍品,分为“清宫收藏古代缂绣”、“织造华美缂绣”与“以御笔书画诗文为中心的织绣”三大单元,呈现清宫织绣艺术的华丽风貌。

第一单元“清宫收藏古代缂绣”,展出清宫珍藏的古代缂绣书画。国宝《缂丝富贵长春轴》为存世宋缂精品,以蓝色丝线为底,交织牡丹、月季(又名长春花)、菊花、芙蓉等花卉,缂工细密,色彩明丽,寓意“富贵长春”。


第二单元“织造华美缂绣”,则呈现清宫缂绣的丰富题材与精美工艺。《缂丝村农韶庆图》与《缂丝场圃秋成图》两件挂轴,图案源自清康熙年间起相当重视的《耕织图》,前者表现村夫捣米,老少围炉取暖的温馨场景;后者则是农人簸扬谷物,整理稻穗的丰收图景,表现清代对农耕社会的理想描绘。皇帝的御笔书画诗文,也是清宫缂绣重要的样稿来源,尤以乾隆时期最为盛行。

第三单元“以御笔书画诗文为中心的织绣”,展出孔子七十二代孙孔宪培之妻于氏率家人绣制的《御制万年枝上日初长诗意》,构图华美,色彩鲜丽,宫殿楼阁彷若仙境。左上御制诗为乾隆皇帝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所作,其中“寿康”一词寓意“长寿安康”,亦呼应崇庆皇太后颐养居所“寿康宫”。

许文美表示,《清 缂丝大寿字》以慈禧太后书写“寿”字为原型,朱红大字内缂饰四季花卉,再以笔设色添染细节,展现书法、绘画与织艺交融的创意巧思。
从织绣工艺延伸至书画作品,宋代皇后的华丽衣饰与冠冕纹样,同样展现宫廷艺术的精致典雅。

本季故宫“国宝聚焦”精选展出《宋高宗后半身像》与《宋孝宗后半身像》,选自2017年指定为国宝文物的《宋代后半身像》册,共收录十二位北宋与南宋皇后珍贵画像。
许文美说,画中两位皇后穿戴宋代后妃最高等级的礼服与冠饰,称为“祎衣”(翟衣)与“九龙花钗冠”,用于受册、亲蚕、朝会等重要场合。“祎衣”上有成对雉鸡纹饰,“九龙花钗冠”饰以九龙、西王母与群仙仪仗,点缀飞鸟、花卉等图案,象征皇后母仪天下及呼应西王母尊贵祥瑞的神圣形象。
许文美表示,以笔墨勾勒声音意象的画境世界,也是本季书画新展一大亮点。此次“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主题展,精选描绘自然与人文声音意境的“有声”画作,如“听松”、“听泉”、“听雨”、“听琴”等主题,邀请观众驻足倾听画里的声音。


她说,其中《传宋 许道宁 松下曳杖》描绘湖畔苍松翠竹成荫,策杖文士自小径走出,驻足凝听松韵天籁,巾帽衣带随风扬起,显得诗意盎然。至于展出故宫历代书法名迹的“笔墨见真章—故宫书法导赏”例行展,许文美说,本季推荐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刘中使帖》。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