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91):能随孔子“乘桴浮于海”的是哪个人?

作者:薛驰
明《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七》)

【注释】

桴:音fú,古代把竹子或者木头编成簰,以当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

从:动词,旧读去声,跟随。

:可解做木材。或说同“哉”,古字有时通用。或说与“裁”同,古字借用(朱熹)。

【讨论】

本章颇有名,但解读分歧大。孔子说:吾道是不能行的了。我想乘木筏漂浮到海外去,估算只子路一人会和我同行吧!子路听了大喜。孔子又说,由呀!你真好勇过我,却无所取材。

关于“无所取材”,第一种是诙谐理解,“可惜我们找不到造筏用的材料啊!”《论语注疏》中说:“以子路不解微言,故戏之耳。”

在此,孔子对子路有所批评。为什么呢?张居正解读:凡人懦弱者,多惮于涉险,子路不以浮海为惧,而以得从为喜,这等好勇岂不胜人乎!然海岂可居之处,孔子岂入海之人,不过伤时之意云尔,而子路遽以为信然,是徒知勇往直行,而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宜矣。

钱穆说:此章辞旨深隐,寄慨甚遥。戏笑婉转,极文章之妙趣。两千五百年前圣门师弟子之心胸音貌,如在人耳目前,至情至文,在《论语》中别成一格调,读者当视作一首散文诗玩味之。又说:义理、考据、辞章,得其一,丧其二,不得谓能读书。

第二种,理解为严辞批评,“子路啊我对你无所取用”,“子路没有什么可取的呀”。《论语》中孔子批评子路处甚多,有时还相当激烈。但孔子的教学艺术恰到好处、高明入神,不会总是一副面孔;而从本章文意体会,更应是委婉教导。再联系本章的前后,若理解为严辞批评,则显得突兀。

大家知道,孔子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孔子其实知道吾道不行,但仍周游列国,为什么?因为要在人间留下道。中国行不通,就上海外去,只要有简单的桴,一切危险也都不顾,以道为重。于此,《论语‧子罕》中还有一处记载可相印证——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从这个角度讲,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显得多么英勇豪迈、一往无前、决绝悲壮!可见圣人虽有伤时之意,而终无忘世之心。

不过,有多少弟子能随孔子“乘桴浮于海”呢?可能孔子也不乐观,所以接着说了句“从我者其由与?”这对子路又是多高的肯定和评价啊!

但是,子路虽然勇于为义、临难不避,非常难得,却于“道学问”有不足(《论语‧先进》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因此,本章孔子在激赏子路之余,又指点他“好勇过我”(孔子“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鞭策他提升学问修养。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语集注》(朱熹,载入《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正义》(清 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论语今读》(李泽厚著,中华书局,2015)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孔子看来,那时的人,德行好,学者沉静简默,不肯轻易出言。因为其学务为己,志在躬行,言忠便要尽忠,言孝便要尽孝,句句言语都有下落,心里才安。
  • 对一个明智的人,“约”表现在方方面面。史书上记载:大禹的时候,仪狄善于造酒。大禹一饮,味道甘美。但是,大禹从此疏远仪狄,戒掉这美味可口的酒,并且说:“后世一定会有因纵酒而亡国的君主。”
  • 本章主旨慎言贵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欲”字,妙,强调君子的主观努力。朱熹引谢氏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钱穆解说: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君子成德之方。
  • “德不孤,必有邻”,就孔门教学而言,强调修德,自然也含有人不能独修成德,必求师友夹辅之意,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而在混乱之世,“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更是给人以巨大的激励。
  • 君臣、朋友既然是“人合”,怎么“合”?皆以“义”合者也。“义”,是仁义之义。义者宜也。为臣者,君有过则当力谏,谏之不从则当去;为友者,人有过则当忠告,告之不可则当止。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
  • 《诗经‧大雅‧抑》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点,还可以把它磨掉;但说话不谨慎而出错,却是无法挽回的。南容“三复白圭”,目的是告诫自己说话要谨慎。孔子认为南容这样的人,无论“邦有道”还是“邦无道”,都能明哲保身。
  • 本章孔子称赞弟子子贱为君子。“有君子之德哉,若此人也!鲁国若更无君子者,斯子贱安得取斯君子之德行而学行之乎?”这就既称赞子贱能尊贤取友以成其德,又称赞了鲁之多贤。对此,朱熹引苏氏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
  • 子贡(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图)
    孔子对子贡的才能多有肯定。例如,孔子曾对季康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本章说子贡是“瑚琏”,则有褒有贬。褒者,才能之高雅贵厚也;贬者,未至于不器也。
  • 孔门所重,在德不在佞。《论语》中孔子称冉雍“简”,颜回“如愚”,曾参“鲁”, 此三人皆孔子高足,而皆不佞。
  • 中秋的钱塘潮受今昔世人的瞩目,在二千多年前钱塘江就已是波涛险恶。到了宋代,钱塘江潮成了人们中秋争赏的“天下之伟观”。在这里也留下了一些未解的奇闻异事,如伍子胥的故事、天外来的警告,蔚为中秋奇观、奇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