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一到,西风急急奏起秋曲的尾声。“霜降”是黄历九月中气,也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在阳历10月22—24日之间到来,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黄河流域一带在此节气中降初霜(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低于0°C了)。
霜降来临 冉冉岁将晚
《逸周书‧时训》记载霜降三阶段的物候:“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霜降时,豺猎兽,草木摇落复归大地,蛰虫缩在洞穴里,不论动植物都准备过冬了。白居易《岁晚》一诗描绘此时的节景: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诗经.豳风.七月》吟:“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朱熹解释“肃霜”就是“气肃而霜降也”(《朱熹 集传》)。在黄河流域立足的中华民族的古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节奏分明,霜降之后将迎来天冷地冻的冬藏,在秋冬转换的转角处,秋红缤纷染山野,恰给人一年最美的收藏。元代剧作家王实甫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染霜降的画布,让人自裁自家的相思。

霜降 敬天秋祭
艳艳秋红中,霜降气肃,万物待冬藏,寒气也暗暗侵人,给人凄怆之情。《礼记‧祭义》记载:“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霜降之寒滴在心头特是凄怆,因为冬天将来,一年将逝!此时,人间崇敬天地、感念创物主的心意也特是深刻,《礼记‧祭义》云“君子合诸天道”举行秋祭,就是这种心意的表现。
霜降感时念亲的故事
霜降时节让人感到凄怆不仅因为寒冷,还有一个原因,郑玄解释说:“感时念亲也。”古代有一个感人深刻的孝子故事,就发生在霜降季节。
周宣王时代有个仁厚孝子尹伯奇,他是周朝上卿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母亲死后,父亲娶了后母。后母所生之弟谗言陷害尹伯奇,父亲并不信,然而后母护短,竟然故意设局陷害尹伯奇。尹父远远地被设计的一幕假象给骗了,盛怒下把尹伯奇赶出家门。
孝子尹伯奇自伤清白无罪却被逐出家门。双降时节,他在郊野弹《履霜操》表明自己的心迹和节操:“履朝霜兮釆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
这一天当周宣王出巡,父亲尹吉甫随从时,伤心的尹伯奇借机唱出自己的心曲。宣王听到了他的《履霜操》,发自心底道:“此孝子之辞也。”于是尹吉甫从荒野把儿子伯奇找了回来,也终于明白了儿子的冤屈。尹伯奇的《履霜操》传到后世,被汉代蔡邕收录在《琴操》中,成了古琴曲代表曲十二操之一。
二千多年后,孝子黄庭坚听到《履霜操》,心有戚戚焉,就作了《听履霜操》一文,感时念亲,表现了对父母深挚的体贴:“……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恐亲心为予动兮,是以有履霜之忧……”他表达了游子细腻的孝思,行走在郊野,唯恐轻轻踩在霜上窸窸窣窣的脚步声,都会惊动亲心为游子担忧!孝子的“履霜之忧”就这么传了下来了,成了一则历史的典故。霜降,最是想念的季节!孝子的孝心传闻天地间!
霜降节气食俗
逢霜降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久远以来传说中的代表有菊花酒、螃蟹和栗子。
霜降节气和九九重阳相近,民俗喝菊花酒的习俗已经非常久远了。中国古代从汉代就有黄历九月九日“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黄菊从寒露节气展华颜,耐久经霜,持续在晚秋盛展芳华。“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菊花开花时长,花中“仙冠”非菊花莫属。仙菊做酒有长寿酒美誉。

根据汉时《西京杂记 古今逸史本》记载:“菊华(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采下菊的花瓣与茎叶外加黍米,酿造一年熟成菊花酒,有助于延年益寿。
寒露时节就有蟹上市,到霜降时肥美有加,得“霜螯”之名。苏轼推荐“石蟹之霜螯”为蟹中珍品。因霜降的加持而得的美食除“霜螯”之外,还有“霜栗”。栗子在黄历九月霜降后成熟,故得“霜栗”之称,“霜栗”做成饭,是为节物一美。李白的《夜泊黄山》诗有此食俗剪影,诗吟:“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宋代陆游《对食戏咏》说“霜栗大如拳”,果然霜降之栗,力不虚传。

霜降节气,中医建议零食吃板栗,而水果要吃柿子。俗传柿“多寿”,的确,柿子摘下后远比其它果实耐久放;而且柿子有益于养生。《本草纲目》赞颂柿子︰“诸柿(各种柿子)食之皆美而益人。”

霜降养生要项
《黄帝内经》这部华夏养生宝典,揭示人的养生原则,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秋天“养阴”就效法了天地阴阳变化,而养生方法要“和于术数”,简单地说,就是在自然规律中找出养生之要术。
1.霜降保健原则 顺应自然
晚秋肃杀、寒气侵人,秋气伤肺。中医师提醒人保健之道,身上要添衣保暖全身,身内要重润肺、保暖肠胃,以增强身体的防卫之气。晚秋的生活作息延续早秋、仲秋的早睡早起(与日出同步),但是老年人、患有肠胃疾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早上出门运动则要缓缓时间,不要犯晨寒。
运动也以顺应自然规律的养收为好,避免激烈和过度运动。中医师林贵建议以“调气调神”为主的气功,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以增强肺脏的功能,避免激烈运动的大汗淋漓,造成津液外泄,违逆养阴之道。
2.霜降饮食 润肺健脾养胃
霜降干燥,呼吸系统的病症好发,所以要润肺。“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润肺的同时要重视健脾养胃。健脾养胃也是强健身体卫气的前线。生冷的、坚硬的食物,或是让人燥热的辛辣食物,都是深秋养生的禁忌。
3.霜降宜平补养身
药补不如食补,霜降时节宜平补。中医有“春升补、夏清补、长夏淡补、秋平补、冬温补”的主张。霜降仍余留秋燥之气,所以尚不宜温补。
中医大力推荐,健脾养胃、养阴润燥,以米粥暖胃、生津效果好。《本草纲目》引用张耒《粥记》说每天清晨起来吃一大碗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本草纲目》列举了常食的粥品,如:葵菜粥、百合粉粥、菜粥、松子仁粥都很适合霜降时节的平补。中医还建议在银耳莲子汤、小米粥内可以放一些薏仁、川贝、白果、杏仁搭配,可润肺化痰、润肠通便。还有山药汤、莲藕汁、莲藕汤,也都是养肺润燥的好饮食;利用蜂蜜润肺,枇杷化痰、滋阴养肺,糯米生津益气,都是润秋燥养肺阴的好选品。

4.霜降按穴道 简易保健
霜降节气时,自己按摩自身穴道可以保健。例如,按、捏、揉双手虎口上的合谷穴,可以保健呼吸道和肠胃、舒缓高血压。按压鼻孔两侧的迎香穴,对怕寒过敏的鼻病都有效。


《礼记‧月令》记载:霜降时节“霜始降,寒气总至”。然而,即便天地寒气在霜降时节都降临了,然而,天地也留给人许多霜降美物,让人去品味节气之美、去享用养生之趣,去过个好深秋,写画自己最是想念的记忆。
@*
--看更多【节气与生活】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