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肝就是養命,肝臟在排毒、代謝、免疫等方面都有關鍵作用。台灣宜陞中醫診所院長吳宏乾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指出,按摩腳上的「保肝穴」,每天睡前簡單拍打腿上的肝經5分鐘,不僅能舒肝解鬱、保養肝臟,還能改善壓力大、睡不好的困擾。
肝的求救訊號
吳宏乾表示,從中醫的角度看,肝臟問題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都有特定的症狀表現,可以視為肝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1. 肝血不足
中醫認為「肝藏血」,肝血不足可能導致貧血症狀,如全身無力、頭暈,嚴重時會掉頭髮,還有失眠、多夢等情況。中醫將體內補充營養的物質泛稱為血,而氣是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當身體出現氣血不平衡或不足時,疾病或其它情況可能就會出現。
2. 肝氣鬱結
中醫認為,肝負責疏通全身的氣血流動。肝氣鬱結的人,通常會比較容易緊張、心慌,甚至晚上會睡不著覺。
3. 肝陰虛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臟健康與眼睛有關聯。吳宏乾表示,陽與氣都代表能量,陰與血都代表滋潤物質。當肝陰不足時,眼睛缺乏滋潤,就會出現眼睛乾燥、乾澀、流淚等症狀。許多乾眼症的病人,初期可能會感覺到眼睛刺痛或流淚,在中醫上常歸類為肝陰不足或肝陰虛。
4. 肝陽上亢
「火氣大」一般指的就是肝陽上亢,這類人比較容易有血壓高、口乾、口苦、口臭,或舌苔比較黃等症狀,甚至身體可能會散發出一些味道。中醫認為肝與酸味相對應,因此可能會有酸的臭味發出來。年輕人可能會臉上長青春痘,或有毛囊炎。
熬夜補救辦法
吳宏乾表示,肝具有解毒、排毒功能,因為肝臟含有非常多的酵素,可以代謝掉藥物、酒精、化學物質。如果不小心攝入含有農藥的食物,肝臟能將毒素排出體外。
他提到,中醫對「毒」的理解更廣泛,不只限於西醫認識到的化學的藥物或毒物,火熱、風寒、痰濕等都屬於毒,這些都由肝來發揮解毒功能。
中醫認為熬夜傷肝。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肝膽休息的黃金時間,在這段時間保持入睡狀態,有利於肝膽健康,幫助代謝排毒。如果無法在11時前入睡,肝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受影響。對於這種情況,吳宏乾建議通過以下方式來盡量補救:
1. 食療
白天,可以將決明子、夏枯草等降肝火的藥材泡水飲用,也有抗氧化功效。
2. 穴位按壓
針對熬夜的情況,可以按壓太衝穴作為補救措施。太衝穴位於腳背上,第一趾和第二趾趾縫間,往上約一拇指橫寬處。按壓方法是將一隻腳的腳跟,放在另一隻腳的太衝穴上,由腳踝向腳趾方向搓,搓到發熱再換腳。

中醫發現,經絡是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負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通過針灸、按摩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3. 拍打肝經
壓力大睡不著,通常是因為交感神經太過亢奮,副交感神經低下。吳宏乾建議,大約在睡覺前一個小時拍打肝經,有助於疏肝解鬱,降肝火,可以活絡副交感神經,幫助入睡。
肝經運行經過腳背、腳踝、小腿內側及膝蓋。拍打方法是將五指併攏微彎、手背拱起,用手掌邊緣,由膝蓋內側開始向腳踝的方向拍打,每條腿拍打約5分鐘,拍到皮膚呈微微的粉紅色即可。
吳宏乾提醒,對於凝血功能不好的人,如果拍打後非常疼痛或出現瘀青,應停止拍打。
養肝食物和茶飲
吳宏乾表示,中醫認為肝與綠色相對應,因此建議多吃綠色的蔬果來養肝:

1. 綠色蔬菜
菠菜、地瓜葉、綠花椰菜、青江菜、空心菜、蘆筍、秋葵等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肝臟中的脂質堆積。
2. 綠色水果
奇異果、酪梨、芭樂有較高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防癌抗癌。研究顯示,奇異果中富含的維他命C、硒、錳等營養素,有助於提高高血脂小鼠肝臟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發炎反應的程度,抑制脂肪合成,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3. 茶飲
綠茶對養肝也有幫助。研究表明,綠茶中的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糖尿病、改善肥胖和保護肝臟的功效。
脂肪肝患者飲食禁忌
吳宏乾建議患有脂肪肝的病人,在晚上7時後,盡量減少攝取以下食物,避免攝入能量過多無法消耗,轉化成脂肪積存到肝臟:
1. 動物性脂肪:兩隻腳或四隻腳動物的脂肪,建議晚餐時盡量避免食用。
2. 糖:糖的能量較高,攝取後容易增加肝臟脂肪堆積。
3. 精緻澱粉:白飯、麵包、薯條等分解後,會轉換成脂肪堆積在肝臟。
4. 酒:很多人習慣在晚上喝酒,但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脂肪肝問題。
5. 甜的水果:對於肝臟功能不好或容易有脂肪肝的人,應該在白天食用比較甜的水果,這時果糖雖然會堆積到肝臟,但比較有機會被代謝掉。晚上吃甜的水果,則更容易堆積脂肪形成脂肪肝。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吳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