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韩信“胯下受辱”的无赖 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史慧
韩信。(天外客/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图)
font print 人气: 69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

众所周知,韩信少年时家境贫寒,常常连饭都吃不饱,还曾经当街被一个无赖拦住,从其胯下钻了过去,被大家笑话以为胆怯。然而这位众人瞧不起的少年,长大后竟成了汉朝的开国大将军。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将霸王项羽逼至江边自刎。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其老家淮阴也在自己的辖地,可谓荣归故里。

昔日走街串巷的穷小子,今日成了赫赫有名的大王,当年欺负他的那个街头痞子,怕是吓得瑟瑟发抖,追悔莫及了吧?然而韩信的举动却出乎常人的意料。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即:韩信召来当初侮辱自己从其胯下钻过去的人,将其封为中尉。韩信对众将士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只是没有理由杀他,因此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才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清代任伯年绘《韩信胯下受辱图》。(公有领域)

一般人在众人面前受如此屈辱,有朝一日得势了,一定会加倍报复。而手握千军万马的韩信,不仅不想伤害那个地痞无赖,甚至连一丝怨恨都没有,反而给了他大大的封赏。

对于韩信为什么这么做,后人有各种猜疑。在笔者看来,没那么复杂,韩信真的就是来报恩的。你不能用一般人的境界来衡量韩信。在韩信看来,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他就不可能忍辱负重,也就没有后来的自己。韩信明白是那个无赖成就了自己,因此特意谢谢他。

韩信宽广的胸怀、过人的智慧令人敬佩,不愧为千古名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郾城大捷是南宋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纵是反对北伐的宋高宗,得到捷报后,也激动地下诏嘉奖岳家军,创造是宋金交战15年来百余战中,孤军在平原大胜金人的奇迹,统帅岳飞更是“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的神将。
  • 演义传说总是那么动人心弦,岳飞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最为人熟知的北伐战争,是他一生最辉煌、最壮烈的功绩。郾城颍昌大捷、误走小商河、大战朱仙镇,哪一个提起来都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仿佛瞬间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 文可题诗填词,流传千古;武能统军作战,统一南北。历史上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中, 岳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在征战途中,岳飞饱览锦绣山河,寄情言志,留下感人肺腑的篇章。 或许这就注定了,岳飞的一生将在战场上度过,以苦为乐,矢志不渝。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