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故事:網開三面 三讓三千諸侯的商湯

作者:允嘉徽
商朝開國天子——商湯畫像,出自清乾隆繪本《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網開一面」是比喻人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那麼「網開三面」又是怎樣的境界呢?三千多年前在華夏大地的一位君子胸懷仁慈「網開三面」,這位道德崇高的中華民族的先祖是誰呢?

網開三面的故事

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商湯還未成為商朝君主時,有一次到野外,看到有人張了四面網捕鳥獸,他聽到那人口中唸著祈禱詞說道:「從天下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到我的網中來!」

商湯一聽心中不忍,隨即說道:「哎呀!這就要趕盡殺絕了呀!」

於是他讓人「網開三面」,只留一面網。然後商湯對網發願,這般念著祈禱詞:「想去左邊的就去左邊,想去右邊的就去右邊,不想要命的,就進到我的網中來。」

後來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都表示:「湯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極呀,仁德廣布遍及禽獸啊!」

商湯教人打獵時網開三面,只取用維生所需的食物,流露他的民胞物與的胸懷。然而,他的高貴道德情操,不僅僅表現在這網開三面的例子上,在許多方面都流露出來,讓三千諸侯都佩服。

夏朝末年,夏桀常常將自己比作太陽,民間有這樣的聲音流傳著:「你什麼時候喪,我和你一起亡!」北宋劉恕《通鑑外紀》記載夏桀的窮奢極欲,殫盡民財:「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夏桀失政,民憤處處,人心思變。最終他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殺死他。商湯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夏桀對商湯說:「國家之所以成為國家,是因為有家庭;家庭之所以成為家庭,是因為家中有人。現在國家沒有了家庭,沒有了人民,而君有民,這是君的國。」

湯回答說:「不。古代大帝講道德,啟發人民。如今君主破壞了道德,敗壞了政治,士子百民感到迷惑,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有人去找夏桀,對他說:「讓亳地的君主商湯,救濟人民殘壞的道德,何必更換君主?」於是夏桀和他的追隨者五百人向南遷徙千里,到不齊這地方定居。結果,不齊的人民紛紛投奔到湯所在的中野。

夏桀再次向商湯說「這個國家是君所有。」

商湯回答:「不。我要為君主您復興道德,曉明人心。」

於是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又遷徙到魯國。這時魯國的人民也紛紛前去投靠商湯。

夏桀再次對商湯說:「國家,是君的所有物,我則不在其中。若人們有看法有話說,認為我的作法是對的,那時我再回來。」

商湯回答:「這是君主的人才,君主的百姓。您將他們委託給誰?」

但是,商湯無法阻止夏桀離開。最後,商湯說:「願意跟隨您的,就跟隨您吧。」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遷徙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定居。不久病死在此地。

三讓天子之位於三千諸侯

後來三千諸侯會於亳(今洛陽之境),推舉商湯登王位。湯取了天子的印璽,放在天子座位的左邊,然後再次鞠躬,回到諸侯的位子。

商湯對在場三千諸侯們說:「這是天子的位子,有道德的人可以坐在這裡,天下不屬於一個家族,天下是屬於有道之士的。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治理,才能長期坐在這個位子上。」

諸侯們推舉商湯登王位,湯三次辭讓天子之位,然而在場的諸侯沒人敢坐上天子的位子。之後商湯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商朝的開國天子商湯崇尚道德,網開三面民胞物與,這樣的至德給後人留下了為政能長能久的典範。

資料來源:《史記‧卷三‧殷本紀》《逸周書‧殷祝解》

─點閱【皇帝小故事】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講「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把義放在第一位;孔子又講「放於利而行,多怨」,這不是完全排斥利,而是說如果只依據利益去做事,會招致很多怨恨。本章則把義、利與君子、小人對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首先在於一個「見」字。如果看不見,視若無睹,也就不存在賢或不賢的問題,更沒有思齊或內自省了。所以,第一步必須學會 「見」,就是能夠識別賢與不賢,就是日常踐行。
  • 在這個比以往更加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得知有些事物依舊如昔——例如燕子飛回南加州古老的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San Juan Capistrano)傳教站,是令人感到寧靜舒適的。
  • 美國在建國前的殖民地時代就很重視禮儀,這在日常生活與文化當中都能體現出來。從南北戰爭到20世紀初期間,美國出版了很多禮儀書籍,這表示當代大眾很需要這類指南。不過,在探討這些書之前,我們要知道,這些禮儀指南是教導男女老少言行舉止的準則,不見得反映當時大眾的行為表現。
  • 就顏回而言,悟道極深,其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
  • 徂徠先生石守道為義僕趙延嗣寫傳,以激勵世人忠義之氣,而他本人在死後,其家人也得到回報,他的正直氣節也得以回報在他兒子身上。可見人間無私的義氣得到上天的肯定。
  • 顏真卿淳厚篤實,剛正磊落,從不阿諛權貴,屈意媚上。字如其人,其書法也方正敦厚,沉著雄渾,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猶如恢宏的盛唐氣象,與他忠烈悲壯的一生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結合的典範。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
  • 大唐是詩歌的國度,也是書家輩出、眾派紛呈的書法巔峰時代。後人把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並稱為「顏柳」, 有「顏筋柳骨」之說,其規範性,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學習書法的啟蒙典範和楷模。
  • 當然,孔子並不主張默默無聞,他教的是求仁行道經世之實學。對學生的要求,不避位,亦不汲汲於求位。換句話說,孔子主張把名位看得很淡,重在追求實際的修養和學識。孔子亦曾說過,「古之學者為己(為提升自己),今之學者為人(為顯示於人)。」
  • 烏臺詩案後蘇東坡的後半生接二連三受到貶謫,從黃州、惠州以至天涯海角的儋州。從蘇東坡二段筆記中,看他從人生低谷騰越、昇華的心態與自我省思的精神。東坡也有過不少先知夢的遭遇,夢非夢,預示了東坡的命中注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