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观察】股神交班 留下遗憾 阿贝尔是谁

人气 184

【大纪元2025年05月06日讯】股神交班,世间再无巴菲特?阿贝尔是谁,他有哪些特殊之处?和马斯克相比,巴菲特留下最大的遗憾。

股神如何炼成?复利+选股+坚持的传奇

美国时间5月3日,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股东大会上抛出一个重磅消息,宣布自己将在年底卸任公司CEO,退居董事长一职。他推荐现在的公司副董事长之一的阿贝尔(Greg Abel)接班。至此,他领导逾60年的投资帝国即将迎来新的一页。

巴菲特不仅以价值投资闻名,还以其简朴的生活方式、幽默的股东信,以及对长期持有的信念深入人心。他的个人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无人能及,即使是公司内部高层,也难以完全复制其魅力与号召力。

他留下的最大传奇,是在位60年间,把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转型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实业与投资公司,总投资收益高达5.5万倍,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

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约10%,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化收益率约20%。这也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复利的惊人威力──即便只是年化多出10个百分点,经60年滚动,也能远超对手。

60年间,伯克希尔支付股息的次数,仅有一次。202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表示:“我不记得当初为什么建议董事会这么做。现在看来,这就像一场噩梦。”这段话,反映了巴菲特对企业经营的态度。他认为,与其将利润分配给股东,不如将其再投资于公司,以实现更大的增值。

如此高回报,也让人感慨巴菲特超强的选股能力。找到好公司并长期持有,是他成功的一大要素。他最著名的投资之一是可口可乐。1988 年,巴菲特首次投资这家软性饮料公司时,他告诉股东们,他希望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当我们拥有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管理层时,我们最喜欢的持有期是永远。”

近40年之后,他也确实一直持有可口可乐。1988年,他以约13亿美元买入股票,至2024年底市值约250亿美元,加上数十年累计股息,总回报约230倍。

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还有美国运通、富国银行、苹果和日本五大商社。他最近几年受人称道的投资,是日本五大商社,2020年起投资,迄今获得了大约3倍回报。在今年年会上,他说自己当初宁愿投入1000亿美元,而不是100亿。

巴菲特一生投资,也有很多失败和遗憾。比如,他错过了Google与Amazon等公司的初期投资机会,一度不看好比特币与AI,而如今这些资产已主导当代市场,这或许是他传奇中未曾涉足的空白领域。

《华尔街日报》认为,世间不会再有第二个巴菲特。因为,他的个人特质、所处的时代以及投资架构,都让他无可匹敌、难以被超越。

从11岁买入第一只股票以来,巴菲特就如饥似渴地研究有关企业的信息,他阅读企业财务报表,就像大多数人听音乐那样津津有味。在家时,他常常一边在屋里踱步一边捧着公司年报埋头研读,几乎撞上家具,对家人朋友的来来往往浑然不觉。当他的孩子们在游乐园玩耍时,他也会坐在长椅上阅读财务报表。

他还拥有超凡的记忆力。《华日》作者回忆起多年前电话采访巴菲特时,提起过一本书。结果,巴菲特惊呼自己也读过这本书,而且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然后他开始讲述书中的一段话。作者拿起那本书,翻到那一页,结果惊讶地发现巴菲特几乎能逐字逐句地记住每一句话。

巴菲特所处的时代也极其特殊,能让他大展才华。就像巴菲特自己多次说过的那样,他是“出生在了对的时间和地点,中了卵巢彩票” 。如果巴菲特出生在1880年的奥马哈,而不是1930年,那他投资的就得是牲畜而不是股票了。如果他1930年出生在俄罗斯的鄂木斯克,而不是美国的奥马哈,他就不会拥有铁路公司,可能会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工作。

而且,巴菲特恰好在成年之际,师从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后者是证券分析领域的先驱,也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他是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正是把他的理论在投资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网友则说,巴菲特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美国,如果他投资的是中国股市,可能早就血本无归。这句话很对,别的不说,中国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可能让巴菲特“晕头转向”。

除了选股能力,更让巴菲特无可复制的,是他打造了一种“资本运作的殿堂级平台”。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作为一家公开上市的控股公司,持有巴菲特认为值得拥有的各类资产:上市公司股票、美国国债与非上市企业。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白银持有者之一,目前仍持有超过3,300亿美元现金。其营运机制设计极具前瞻性:不抽取管理费、不设高额绩效奖金、不依赖外部资金。现金流全部来自公司本身,而非外部投资人,这让巴菲特免于基金悖论:当基金取得一连串良好的回报后,投资者就会把钱投向这只基金,迫使基金经理将新的现金投入到可能变得估值过高的市场中,这不利于未来的业绩;当市场下跌、基金回报不佳时,投资者会抽回资金,迫使基金经理在到处都是便宜货时卖出。

也因此,巴菲特才能够在2004年写给股东信中,云淡风轻地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正是这种逆势投资的精神,加上制度设计的护城河,造就了他的长期优势。

阿贝尔是谁?巴菲特为何相中他

巴菲特的传奇,不只靠投资眼光,更体现在传承与文化塑造。他对接班人的选择,也极为谨慎。接班人阿贝尔的背景与能力,正是伯克希尔下一阶段的关键。

目前,阿贝尔负责公司的非保险业务,范围涵盖铁路、公用事业、制造、零售与汽车经销,权限庞大。

阿贝尔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拥有会计学学位,早期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1992年,他加入CalEnergy公司,后成为总裁。1999年,CalEnergy并购中美洲能源(MidAmerican Energy)。同一年,中美洲能源被巴菲特并购,公司后来改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BHE)。

阿贝尔第一次引起巴菲特注意,是在1990年代中期,他主导收购英国北方电力(Northern Electric),其执行力惊艳了伯克希尔的董事小史考特(Walter Scott Jr.),后者是巴菲特童年好友、公司董事。

2011年,小史考特受访时提到阿贝尔时说,“他是那种你交给他什么任务,他就会去做,而且绝对办得好的那种人。”

此后,阿贝尔主导94亿美元并购PacifiCorp,推动15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至2024年,BHE年营收超过259亿美元,成为能源巨头。

阿贝尔的管理风格是亲力亲为的,他对财务指标严格审视,确保了BHE旗下11家子公司的运营效率。巴菲特称赞阿贝尔“覆盖范围广”、能处理“惊人的工作量”,并指出他会主动解决管理者的低效管理问题,而这是巴菲特自认不擅长的领域。

几个因素让阿贝尔脱颖而出:

1. 执行与并购经验丰富,能胜任1.1兆美元规模企业的日常运作;
2. 投资理念契合:强调长期价值、纪律与内部成长;
3. 人格与文化契合:低调、勤奋,与伯克希尔精神一致;
4. 获得董事会与已故副主席芒格高度评价,芒格甚至称他在部分管理能力上“优于巴菲特”;
5. 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捐赠100万美元给当地RecPlex),生活简朴,是伯克希尔企业文化的延伸。

也就是说,巴菲特选接班人,选的是“值得托付、能守住伯克希尔文化”的人,而不是“下一个巴菲特”。

巴菲特或马斯克?股神留下的一大遗憾

不过,巴菲特也给阿贝尔留下了巨大的挑战。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高达3,3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笔庞大资金,每季度仍不断累积,如何配置资本、保持成长,是他无可回避的课题。

阿贝尔是商业领袖,不负责投资。作为公司新的掌舵人,他也没有任何选股记录。在周六的会议上,他被问及接任后的资本配置策略。他称这笔现金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并承诺将继续下去。这个回答方式略显保守,与股东熟悉的巴菲特风格大异其趣。

正如股东科尔·斯米德(Cole Smead)指出的:“他在这个问题上很纠结。”

阿贝尔面临的另一挑战:如何维持市场信任?没有巴菲特的个人魅力,伯克希尔是否仍能保持投资者信心?

不过,我认为这些问题可能都不是巴菲特留下的最大问题。公司有一批优秀的职业投资人,可能会较好的处理。与巴菲特习惯选择传统企业不同,他们可能会在高科技等新兴领域投资更大胆一些。

巴菲特留下的最大遗憾,可能恰恰来自他本人。他打造了资本帝国,但在当代美国处于严重分裂与变局的时候,选择了沉默。这一点,与马斯克形成强烈对比。

也是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马斯克接受福斯新闻采访,谈论其收购Twitter的动机,说大概三年前,自己察觉到美国暗藏危机,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劲”。在Twitter收购前,他发现平台审查离谱至极,算法操控内容,封号的时候偏袒极左,而右派的声音被压制。

马斯克说:“当我感觉审查正逐渐逼近时,我想,‘好吧,我得做点什么’,我能做的就是收购Twitter,将其打造成言论自由的堡垒。”随后,他果断出手。

解除审查后,边境涌入大量人群的影片震撼了他的视线。他亲自前往德州边境,目睹无人审查的入境乱象,甚至发现拜登政府放任疑似犯罪分子入境,这让他感受到国家面临的威胁,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在毁灭美国。

于是,马斯克警告:“高信任社会若接纳低信任人群,系统必将崩塌,这是灾难的导火线。”

这也是他后来All-In,加入推动美国变革的原因。

与之相比,在美国面临政治极化、文化严重冲突的时候,巴菲特保持沉默。他几乎从未公开表达自己宗教、言论自由、种族平等等议题。在最近两次年美国大选期间,巴菲特避免明确支持任何候选人,仅表示“无论谁当选,美国都会继续前进”。这与他早期更积极的态度有所不同。例如,2008年和2012年,他支持巴拉克·奥巴马,2016年他支持希拉里·克林顿。

2020年和2024年大选,巴菲特未背书拜登或贺锦丽,显示其近年对政治表态的谨慎。也说明他心中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拒绝说出来。今年4月4日,针对川普在Truth Social分享的影片宣称巴菲特赞扬川普的经济政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发表声明进行澄清。

这就让一些热爱巴菲特的人,多少感到遗憾。

也许,这跟巴菲特的商业理念有关。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数百万股东和数十万员工,涵盖不同政治光谱。公开背书可能引发争议,影响公司声誉或业务。巴菲特在2020年股东会上表示:“我不想让一半的客户或员工因为我的政治立场而不高兴。”他在2017年接受CNBC采访时,也曾说:“我说的话可能被误解或断章取义,这对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利。”

因此,他选择理性与克制,而马斯克挥舞的是时代的情绪与战鼓。

所以,这场交班,可能不只是权力与财富的转移,更是两种未来愿景和处世模式的碰撞。

不管答案如何,巴菲特的传奇已成历史。下一页,将由美国的新世代们书写。◇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秦鹏观察】中美谈判大乌龙 贝森特促金融战?
【秦鹏观察】爱尔兰从避税天堂到关税靶心
【秦鹏观察】川普就职百日 三次暗示要灭共
【秦鹏观察】美经济衰退了?川普换上双引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