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品读唐诗】蕴含冰壶之德的送别诗
他是生逢盛世的大唐诗人,也是谪居南国的失意书生。唐朝的江南,风景虽好,却是许多文人墨客们黯然销魂的贬谪之地。到了秋雨连绵的时节,本就孤独落拓的他,又要面临一场别离。
跟我学唐诗(38B)
本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青苔满地”与“深笑桃花”形成冷峻与鲜活的对比,既写实景——人迹罕至的孤寂,又暗含对高人隐士超然心境的揣测:门扉独闭,似婉拒尘世;桃花盛开,似笑对浮华。
【品读唐诗】柳宗元的诗意“溪居”
一泓清溪,邻露草、伴沉石,本是无人问津的郊野,他却领略到清逸宁静的独特美景;十载盛年,谪远州、断仕途,本是悲愤苦楚的境遇,他却经营出澹泊闲适的诗意人生。
跟我学唐诗(38A)
颔联“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是全诗的妙笔。诗人以雄奇之笔描写钱塘潮涨与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潮起如银河倾泻,日出似金柱擎天,形象瑰丽,气象万千。
【品读唐诗】摹写琴声的惊天佳作
元和十一年(816年),见证了大唐音乐与诗歌领域的一件盛事。一位异国高僧,踏上了中土长安。他随身携带一张八尺长的古琴,凭借精湛高超的琴艺轰动了京城。
跟我学唐诗(37B)
本诗以“晚虹斜日塞天昏”开篇,描绘出边塞雨后初晴的壮阔画面:彩虹横跨天际,斜晖映照雨痕,青草路新水浸润,绿杨村饮烟袅袅。而这一切和平的景象是因为“汉将旌旗在北门”唐朝军队的坚强守卫,使得“胡人羊马休南牧”。
【品读唐诗】超越时空的孤独之旅
古诗词中,孤独是常见的情感。有时候,孤独是藏在心底的苦。它可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背井离乡之孤苦,也可能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相思难了之凄苦。有时候,孤独还是散落眉间的静。它可能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远离尘俗之恬静,也可能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茫孤高之寂静。
晚唐杰出诗人“小李杜”与唐代词家简介
晚唐前期,以杜牧、许浑、李商隐等人为代表,也都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在衰败的现实面前,他们深感回天乏力,而只能反复咏叹着时代的悲哀与绝望。因而这种感伤情绪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
跟我学唐诗(37A)
“画图省识春风面”只凭画像,如何能见识王昭君秀丽的容颜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隐喻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家国情怀,其“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念,随着年纪渐长,很难实现。杜甫在“安史之乱”初期被贬官离开长安城之后,就一直没有被朝廷召回任用。
诗王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坛流派多风格新
两大派之外,独树一帜的是“刘柳”—— 刘禹锡和柳宗元,皆因参加“永贞革新”而长期被贬谪。柳的山水诗《江雪》《渔翁》写得冷峻超拔,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人称“诗豪”。
【品读唐诗】最渴望战场的书生
烽火连天,大军压境,战争的警讯令人壮心满怀。鼓角相闻,旌旗在望,冲天的士气令人振奋昂扬。唐朝是个刚健尚武、开拓有为的时代,即使是文人墨客,也有着披坚执锐、投身沙场的热血理想。
跟我学唐诗(36B)
“正是江南好风景”还是写美景,不提两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悲惨遭遇;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包含了多少辛酸和感叹!有时光流逝,有繁华落幕,有流离失所,有饥寒交迫,有迟暮相逢,有千言万语……
诗圣杜甫仁者胸怀 沉郁顿挫开阔深远
杜诗众体兼胜,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尤擅七言律诗,具有开拓性贡献。其纪实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其作品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凝炼,声调铿锵,对仗工整,为历代典范之作。
白居易诗有禅意 劝世人不争不抢、笑口常开
我们知道的很多名人都是居士。他们看问题往往都会站在很高的层次的。大都是佛家或者道家的基点。白居易的《对酒五首•其二》也是如此。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诗仙李白惊才绝艳 最高亢美妙的盛唐之音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而李白则是最高亢美妙的盛唐之音,是最神奇绚丽的盛唐气象。他以超异寻常之艺术天才和磅礡雄伟之感人力量,引领一代风骚,将古典诗歌推向中华五千文明之最高峰。
跟我学唐诗(36A)
其实,“南风”在古诗文中又借指“道德之风”;东汉‧冯衍《显志赋》:“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所以舜帝的《南风歌》言外之意是说,当道德礼义长存于百姓心中的时期,万物就生机勃勃,老百姓心中就没有忧愁。
盛唐气象高华大雅 边塞雄风与山水田园清音
到了开元盛世,唐诗也进入了黄金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群星灿烂,特别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以昂扬豪逸、深沉浑厚、恬静空灵等不同声部组成了盛唐诗歌的交响乐——“盛唐之音”,气势恢宏,壮丽辉煌,高华大雅,悠然意远,也称之为“盛唐气象”。
跟我学唐诗(35B)
孟浩然在这滚滚红尘中生活了三十多年,能不被世间的各种欲望所诱惑,保持初心不变,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李白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唐诗神韵与天地合 初唐风骨刚健清新
在大唐璀璨多元的文化中,唐诗最为绚丽夺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恒久魅力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心灵和品格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唐诗的性灵神韵,有着和天地自然的联结。天籁之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音乐性,意象优美。李白崇道,杜甫尊儒,王维信佛。不同的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微小中见洪大:读杨万里的《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珍惜与怜爱中生发,小荷格外的清新自然,露出了它尖尖的嫩角。这时,诗人惊喜的发现蜻蜓更早感知到了这种大自然蕴化生命的微妙,正昭示着生命在夏长中的生机与活力。
跟我学唐诗(35A)
颈联“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自荐诗文最忌讳的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下联“霄汉鸳鸿”用词极妙,朝廷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读了这一句都会认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贤人,而作者只是离开这个群体太久了(久绝群)。
跟我学唐诗(34B)
中华文明史,诗歌最璀璨的时期在唐朝,而唐朝的诗歌最鼎盛的时代是李白与杜甫在世的时期。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因此诗圣对诗仙的评价弥足珍贵。
跟我学唐诗(34A)
颔联一“喜”因连枝会;一“愁”因落叶别,通过对比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颈联两句写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海上青山隔暮云”又暗含对自己前程不确定性的担忧。之前李白因在长安得罪了权贵,被朝廷“赐金放还”。
跟我学唐诗(33B)
《渭城曲》被谱为《阳关三叠》传唱千年,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将清新明丽的场景气氛,冲淡离别的愁绪。以“西出阳关无故人”为由劝酒,遂成送别诗绝唱。(南宋)谢枋得曰:意味悠长。(明朝)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
跟我学唐诗(33A)
杜甫《南邻》一诗虽然描写的是隔篱邻舍翁“锦里先生”的生活片断,其实也是在借指作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园收芋粟不全贫”表现的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也诠释了《论语·雍也》中儒家修行者安贫乐道的处世襟怀。
跟我学唐诗(32B)
“舞爱月留人”除了呼应首联外,还从诗意的角度演绎《论语•里仁》篇中的名句:“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看到李白的“九日龙山饮”,首先有菊花微笑的迎接,还有月亮的相伴。
跟我学唐诗(32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首诗这一联,诠释了生命意义在于沿着正道积极向善而不停步,不然就会如沉舟那样,看着千万只轻舟在身旁驶过;或者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如“病树”那样被积极向善的生命所替代。
跟我学唐诗(31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联化用名人名句,遂成绝唱。甚至传唱度已经超过曹植的原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原句侧重于“丈夫志向”,王勃将“志四海”转化为“存知己”,将个人抱负升华为普世友情,并以“海内”“天涯”的宏大空间对比,拓展情感容量。
跟我学唐诗(31A)
杜甫诗《曲江》以飞花着笔,将暮春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枯荣代谢“不由人”的深切感触。颈联将生与死、动与静、今与昔并置在一起,构成对比,寓意悠远,令人深思:“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人生苦短,当快乐地生活,不必因名利而羁绊自身。
跟我学唐诗(30B)
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首句“天际晴云舒复卷”,描绘云朵的凌空飘浮,却舒展自如;次句“庭中风絮去还来”,形象展现柳絮随风飘舞、往来无定的晚春景色。人生的自在也是如此,只要不为名、利、情所执著,还有什么事情能妨碍笑口常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