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

杰克森高地Momo飘香 味蕾间探寻西藏雪域传说

人气 175

【大纪元2025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纽约采访报导)9月21日初秋午后,纽约王后区杰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的多元化广场(Diversity Plaza)早已人声鼎沸。舞台上,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伴随着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西藏舞者,他们旋转、挥袖,将雪域高原的风采带入这片都市广场。观众屏息凝神,随着节奏一同摇摆。

人群在音乐与舞蹈的渲染中雀跃不已,然而更多人正按耐不住食欲——他们在餐车前排队等待的是Momo Crawl盛宴的主角——馍馍Momo,一种藏式饺子。香气弥漫的摊位前,队伍蜿蜒延伸,大家一边讨论著“今年哪一家Momo最值得一试”,一边分享自己对西藏文化的好奇。这不仅是一场美食嘉年华,更是一次跨越大洋的文化交流。

曾经荣获五届冠军Momo Crawl冠军的尼泊尔餐厅Nepali Bhanchha Char的炸Momo。(曾莲/大纪元)

仰望广场上空,五色“风马旗”随风飘扬,红、白、蓝、绿、黄,在湛蓝天空下闪烁着绚丽的光芒。这一刻,仿佛不再是车水马龙的王后区,而是一场灵魂的旅行,让人置身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圣湖边。

神秘的雪域高原

当五色旗在广场迎风飘扬,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遥远的青藏高原。这片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土地,被誉为“世界屋脊”,藏族人民称之为“雪域”。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雪山层峦叠嶂,经幡随风翻飞。那份壮阔与静谧,正如冰雪间绽放的雪莲,纯洁而坚韧。五色旗又名“风马旗”,不仅象征祝福,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祈愿,代表着人与神之间的连结。

青藏高原风光。(shutterstock)

相传雪域高原的人把自己称为“博”,外人称其为“吐蕃”。公元前127年,雅隆河谷出现了一位相貌不凡、用手指天的幼儿,几位波苯教高僧认为他来自天上,遂立其为国王,这就是吐蕃的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他被誉为吐蕃民族的祖先。自此,雪域高原与神佛结下不解之缘。高原上的人们以信仰为根,无数朝圣者不辞辛苦,绕行于神山圣湖之间,以求心灵的清净与庇佑。

在王后区杰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多元化广场(Diversity Plaza)上空飘扬的五色旗。(曾莲/大纪元)

为神欢歌的舞蹈

在杰克森高地Momo Crawl舞台充满节奏感的藏族舞蹈引发观众侧目,舞者在表演开始前向观众说明,这是献给神的舞蹈,让人不禁联想到神韵艺术团的经典舞剧《为神欢歌》和《哈达献给神》。(延伸阅读:来自对神的虔诚礼赞 雪域高原的欢歌舞蹈

在《为神欢歌》舞蹈中,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随后,少女们翩然而来,天地之间一簇粉色的长袖轻盈飘飞,晶莹纯洁如同高山上的雪莲。舞姿轻盈如风,纯美而神圣。(延伸阅读:【神韵早期节目】为神欢歌

《哈达献给神》又是不一样的风采,阳光将喜玛拉雅山上的白雪与翻腾的云海映成了金色,藏族小伙儿手捧洁白的哈达,舞姿刚健雄壮、活力四射,向神献上最虔诚的敬仰。(延伸阅读:【神韵早期节目】哈达献给神

在藏人的心中,每一首歌,每一支舞,都呈现出他们对神的敬仰,他们感恩神对他们的恩泽,也盼望有一天可以在海外结束流亡,回到“世界屋脊”的家乡。

Arya Café的藏式Momo。(曾莲/大纪元)

藏式饺子Momo的由来

Momo Crawl由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学生组织主办,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筹款日。他们介绍,参加者只要购买一本“护照”,就能在社区中自由穿梭,用1美金品尝各家特色Momo。Momo,是一种藏式饺子,外型近似水饺或小笼包,有荤有素,荤食主要含牛肉、鸡肉,素食有高丽菜、韭菜、马铃薯、乳酪等馅料,或蒸、或炸、或入汤。再蘸上一勺火红辣酱,味蕾瞬间被点燃。

Momo Crawl活动通行证。(曾莲/大纪元)

Momo的身世同样跨越国界:源自西藏,经由尼泊尔、不丹与印度流传开来,是喜玛拉雅山地区的主要面食,它名字来自藏语发音“mog-mog”,意指陶器或铜制器皿。

这场活动不仅是味蕾的盛宴,也是对社区小商家的支持。许多Momo餐馆由移民家庭经营,缺乏行销资源,而这一天,他们能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活动主持人Rinzin说:“这些餐馆不会因活动结束而消失,它们全年营业,希望大家常回来支持。”

Momo Crawl活动由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学生组织主办。(曾莲/大纪元)
到访Momo Crawl活动的游客随着现场的藏族音乐节奏起舞。(曾莲/大纪元)

在今年的众多摊位中,仅开业两年的Nepali Momo Café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潮。餐馆主理人Hari Ghartipun自豪地说:“我们的Momo坚持传统尼泊尔风味!”Hari解释,尼泊尔Momo与西藏的不同,在于香料。尼泊尔Momo会加入香料,将肉馅炒过,辣味和油炸都很常见;而西藏Momo则以清淡水煮为主,保留原始风味。他直言:“经营餐馆辛苦,但能让更多人认识尼泊尔饮食文化,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Nepali Momo Café老板Hari Ghartipun介绍Momo特色。(曾莲/大纪元)
形状像似小笼包的Momo。(曾莲/大纪元)
形状像似饺子的Momo。(曾莲/大纪元)

社区小店背后的故事

谁能想到,这场盛会的起点,竟是13年前一个白人饕客的好奇心。活动发起人Jeff Orlick原本只是想和朋友在杰克森高地一口气尝遍15家Momo餐馆。没想到,这个点子演变成今天声势浩大的Momo Crawl。

Momo Crawl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曾莲/大纪元)

如今,活动不仅封街举行,还有音乐舞蹈表演、音乐与大胃王比赛,最后更会颁出象征荣耀的“冠军腰带”给食客投票的Momo冠军,这条腰带由Orlick在父亲的机械工厂亲手打造,正面镶嵌一个金色Momo,沉甸甸却充满意义。冠军餐厅将保管这条腰带一年,在次年的比赛中交还,传给下一任冠军餐厅。

藏式小店Om Wok的Momo Crawl冠军腰带,今年是他们第三度夺冠。(曾莲/大纪元)

今年的冠军腰带再次回归到藏式小店Om Wok,他们将其悬挂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上,这是他们第三度夺冠。这家小店规模不大,却总是飘散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许多食客说,他们的Momo咬下去汤汁四溢,宛如灌汤小笼包般惊喜,却多了一份高原食材的朴实气息。店内点燃的熏香,让人仿佛置身香火缭绕的藏区。正因如此,Om Wok成为藏人社群的日常归属,也吸引越来越多纽约人慕名前来。

今年荣获Momo Crawl第二名的Nepali Bhanchha Char,是曾经荣获五届Momo Crawl冠军的知名餐厅。创办人Yamuna Shrestha从打工、做清洁到创业,用每天十九小时的辛勤换来今日的荣耀。她主理的餐馆以原汁原味的尼泊尔风味着称,曾在疫情中无偿提供Momo给附近的医院,成为社区的温暖力量。

尼泊尔餐厅Nepali Bhanchha Char。(曾莲/大纪元)
尼泊尔餐厅Nepali Bhanchha Char曾经荣获五届冠军Momo Crawl冠军。(曾莲/大纪元)

在Momo Crawl的热闹之后,笔者开始对藏式饮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经朋友介绍,特意走访了隐藏于Elmhurst的一间小店——Arya Café。这里常被形容为“藏人的咖啡厅”,既是咖啡店,也是文化角落。推门而入,咖啡色的装潢揉合了喜马拉雅艺术,墙上挂着布满彩色图案的壁饰与工艺品,让人瞬间忘却外头的车水马龙。

揉合了喜马拉雅艺术的藏式咖啡店Arya Café。(曾莲/大纪元)

笔者在饮料单上看到了“butter tea”的选项,好奇询问这是什么茶,原来正是藏人传统的酥油茶,于是好奇尝试,入口时的咸香让人一愣,随之而来的是融化在口中的奶香与热气,仿佛在寒冷雪地里喝下一口加热的海盐奶盖。可以想像在高原地带,这杯充满热量的饮品对当地人来说多么重要。

Arya Café的酥油茶。(曾莲/大纪元)

临走之际,老板James特别向笔者介绍小店的特色,他希望这不仅是一间咖啡店,更是结合喜马拉雅风情的文化交流空间。店内有不少藏族饰品、围巾、工艺品,都是匠人的心血之作,让这里多了几分“文化商店”的意味。James邀请笔者再次光临,盼下次可以详细分享更多文化故事。

这次的酥油茶初体验,像是为Momo Crawl的美食之旅添上一个尾声,也像是一把钥匙,为未来打开更多的藏文化之门留下伏笔。◇

责任编辑:李维真

相关新闻
达瓦才仁:中共对西藏文化实行灭绝政策
【神韵早期节目】哈达献给神(2012年制作)
来自对神的虔诚礼赞 雪域高原的欢歌舞蹈
【神韵早期节目】为神欢歌(2016年制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