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米‧比爾德(Amy Beard)醫生面臨切除18英寸(約占70%)以外的結腸時,她興奮不已。「我已經受了太久的苦,迫不及待想做這個手術。我已經準備好採取行動了。」她說。
作為一名受過營養師和急診室醫生培訓的醫生,比爾德醫生明白飲食對健康至關重要。但她的醫學訓練讓她專注於藥物和手術,而不是生活方式的改變。
然而,手術後的痛苦——雖然解決了她的慢性便祕,卻讓她每天腹瀉多達15次——讓她開始接受另一種方法。她已經在尋找知識以恢復健康時,偶然遇到一位內科醫生,告訴她關於功能醫學認證的事。
「我覺得這看起來很有趣,心想,『我有什麼可失去的呢?』」比爾德醫生說。那天晚上,她註冊了她的第一次功能醫學學會活動。
她現在是一名認證的功能醫學從業者,通過針對疾病根本原因——毒素、過敏原、微生物、壓力以及不良的飲食和運動——她看到患者的情況有了顯著改善。
患者學習如何平衡健康的各個方面以實現整體健康。「身體的韌性驚人,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長期和短期內可能發生的不平衡和功能障礙,將表現為身體和心理症狀。」她說。
讓患者「健康生活」
比爾德醫生的方法包括要求患者在12週內記錄並跟蹤12項基本健康原則的進展。這項記錄是她開發的一個名為「健康生活」課程的一部分,她意識到解決單一症狀的方案往往無法解決患者的整體健康問題。
「我會深入研究如何治療特定問題,但總是回到基本原則。如果你能健康飲食、更好地管理壓力、與他人交流、保證睡眠、運動,那麼這些症狀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能會自我糾正。」比爾德醫生說。
通過這12項基本原則,她說大約70%的患者立即緩解了疾病症狀。這些基本原則包括:
-營養: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涉及減少或消除糖、某些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同時食用更多高質量的全食物。
-水分:適當的水分攝入和清潔的水源。
-壓力管理:通過冥想、祈禱和有意識的呼吸練習建立對壓力的韌性。
-運動:有計劃和結構化的運動已被證明可以預防疾病,改善情緒並減輕壓力。
-力量訓練:每週至少兩次負重運動有助於調節代謝和激素健康。
-靈活性和機動性:讓關節進行全範圍運動以改善功能性機動性。
-睡眠:改善睡眠不僅能增強大腦功能,還在調節免疫力、體重和血糖方面起作用。
-自然和維生素D:研究表明在自然環境中和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的益處。
-減少毒素:儘量減少接觸化學物質並優化身體排毒能力。
-大腦訓練:遊戲、閱讀、祈禱和運動等活動可以保持大腦敏銳。
-人際關係:培養親密關係並與他人分享興趣可以幫助你更能抵抗疾病。
-信仰和靈性:堅定的信仰與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更低的疾病率相關。
比爾德醫生說,許多基本原則具有協同效應,只有針對所有方面,患者才能看到真正的改善。「我不在乎你吃得多『乾淨』,如果你睡眠不足、過度運動,或者兩頭燒,你都會有健康問題。如果不好好管理壓力,你的整個身體都會受影響——腸道健康、免疫功能、睡眠、排毒、線粒體功能等。」她說。
信仰在治療中的作用
比爾德醫生還表示,信仰在她自己和許多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如果她不把它們分開處理,信仰和健康都會變得更強大。她的健康問題讓她更接近上帝,這反過來又對她的身體、精神和靈魂產生了積極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信仰對患病的人有有益影響。「我的信仰和與造物主的關係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通過這種關係,一切都得以流動。」她說。科學並未否認靈性與健康之間的聯繫。比爾德醫生提到2012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篇文章,該文章回顧了1872年至2010年間進行的3300多項研究,探討了靈性或宗教與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顯示靈性與疾病之間的積極結果百分比為:
-心血管健康:69%
-痴呆或阿爾茨海默病:57%
-免疫功能:71%
-內分泌功能:74%
-癌症:60%
-疼痛:50%
-長壽:68%
強調腸道健康
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群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組成,影響整個身體。它們占我們體重的1%至3%,近期研究表明它們在人體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的腸道細菌產生短鏈脂肪酸,執行多種功能,如協助激素平衡、代謝、神經遞質和營養素生成以及應激反應等。
此外,大約70%的免疫細胞居住在胃腸道裡。免疫系統在慢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比爾德醫生說,「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許多人認為它應該被重新命名為『第一大腦』。」她補充道,「我仍然驚訝於優化腸道健康後,多少患者的慢性問題得到了解決。」
她舉了一個患者的例子:一名35歲的男子因疑似多發性硬化症或漸凍人症接受檢查,此前他曾經歷過小中風、癱瘓和震顫。他因身體症狀引起的焦慮而服用抗抑鬱藥。
「我們解決了他的腸道健康和生活方式行為,三個月後他的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比爾德醫生說,「他發現自己對麩質、某些乳製品和豬肉有問題。他控制壓力,確保定期活動,並儘量減少毒素暴露。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我最近和他的妻子交談,她說他狀態很好,從未感覺這麼好。他的症狀沒有復發。而且他沒有使用任何藥物。」
情緒可能引發疾病
在那個患者——以及許多其他患者——的情況下,心理和情緒問題是由於身體「失衡」引起的。「身體和情緒健康密切相關。」比爾德醫生解釋說。
這種失衡可能源於營養缺乏、胰島素過量產生、高炎症水平、免疫失調、腸道健康不佳、高毒性負擔、晝夜節律紊亂等。在某些情況下,焦慮和腸道健康不良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哪個是先出現的——是焦慮引發了其它醫學問題,還是醫學問題引發了焦慮?」比爾德醫生沉思道。
我們如何感受和思考的力量在安慰劑效應中顯而易見。研究表明,那些被分配服用安慰劑的人因為認為自己在服藥而體驗到症狀逆轉。「你的每一個想法都會影響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比爾德醫生說。
原文「A Functional Medicine Doctor’s Guide to Targeting the Root Causes of Diseas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