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27B)

作者:朝晖
“但有闲销日,都无事系怀。”白居易《咏闲》以淡然的心态表达了刚脱离官场后的闲居生活。明 文徵明 独乐园图并书记 卷(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第二十七课

二、六首押“九佳”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2. 咏闲 唐‧

但有闲销,都无事系怀。
朝眠因起,午饭伴僧斋。
阴交户,池分水阶。
就中今夜好,风似江淮。

故事背景: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春,58岁的白居易辞刑部侍郎(正四品),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处于半退隐状态,自此未再回长安。本诗创作于公元829年夏,白居易在洛阳的家中。

注释:①咏闲:闲居吟咏。②销日:度日,过日子。③系怀:挂念于心。④伴僧斋: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宅邸(位于洛阳城南),附近有一座香山寺,白居易常去那里与僧人一起吃斋饭;并自号“香山居士”。⑤树合:指家庭院落内外的树木。“树合阴交户”指院内树木与院外树木的树阴交叉相连。|户,古音读“虎,上声”。⑥夹阶:水池中间有台阶通向池底,水蓄半池左右,故称“水夹阶”。⑦就中:其中。⑧风月:风景。本诗指夜色。⑨江淮:指长江、淮水所流经的区域,或指江苏与安徽部分地区。本诗指苏州园林庭院。白居易在公元825年曾出任过苏州刺史。

全诗大意:只要能用悠闲的心情去过日子,其它什么事情都不值得我挂怀。早上睡到客人来访才起来,午餐常去香山寺与僧人一起吃斋饭。庭院内外的树木树阴交叉相连,院内的鱼池有台阶中分直下。今晚的夜色真好,风景不亚于苏州的园林。

赏析:作者以淡然的心态表达了刚脱离官场后的闲居生活。尾联“就中今夜好,风月似江淮”,两种相似的夜色,却有不同的心态,也暗含了作者对往日宦游生涯的释然。

陆游刚退休回浙江绍兴老家作《北斋书志示儿辈》:“饥寒虽未免,何足系吾怀。”明 文徵明 独乐园图并书记 卷(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3. 斋书志示儿辈 宋‧

初夏佳风,颓然坐斋。
年从落魄,万事忌安排。
能尊老,君恩许赐骸。
饥寒虽未免,何足系吾怀。

故事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四月,陆游刚退休回浙江绍兴老家。当时陆游七十八岁。

注释:①北斋:北面的书房。②书志:以诗言志。③儿辈:儿孙辈。④颓然:精神萧索;兴致不高。因为刚退休回家,一时还不适应。⑤百年:本诗指自己的一生。⑥安排:陆游自注:“徐仲车闻安定先生莫安排之教,所学益进。”其中“安定先生”指北宋名儒胡瑗;“徐仲车”亦为北宋名儒、州学教授徐积。他们认为儒家修行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即可,成败结果听凭天命。不要事事都想着能安排好,做有为的事情,反而画蛇添足。⑦赐骸(音些):赐骸骨。请求致仕(退休)回家安度晚年。“骸”本诗读音“些”。

全诗大意:初夏的凉风天,我兴致不高地坐在北书房内。人的一生哪怕潦倒失意的时候居多,也不要人为地去安排好一切(言外之意,尽力去做好,结果交给上天去安排)。我们这里乡下的民俗还是崇尚尊敬老年人,皇上也同意我退休返乡养老。(往后人生)受饥受寒的事情我不敢保证不会再发生,但不管将来如何都不足以让我挂怀。

赏析:过去有句俗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真正的儒家修行者却不是这样想的,“百年从落魄,万事忌安排”,即使是落魄一生,也不人为地去安排将来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要赚多少钱,要住多大的房子等)。换一句话说就是一切随缘。古代的官员退休是有俸禄的,陆游当时儿孙满堂,在当地也算是小康之家。那为什么说“饥寒虽未免”呢?因为“天有不测风云”,这“风云”还比喻天象变化下的天灾人祸、战争等;“何足系吾怀”表示不会去预判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那样活得很累。

4. 戏题赵从善两画(其一) 宋‧范成大

枝香杏枝梅,占东风挂钗。
居士肠都似梦,王孙心眼怎安排。

生活中的小常识:杏花与梅花长得很相似。如果同样是白梅花与白杏花就比较难区分。梅花树新生的小枝,枝条是绿色的,白梅的花萼也是绿色的。梅花靠近闻有梅子的香气,而杏花有淡淡的米酒香。杏花的花萼与小枝是深红色的。因此,如果要在两幅画中各画出杏花与梅花,这位画家必须对两种花的形态有很深入的观察才行。

注释:①赵从善:南宋时期大臣,宋皇家宗亲。范成大的好友。史料未明确记载赵从善是画家,这两幅画有可能只是他的收藏品。②两画轴:两幅画,用卷轴装裱。由范成大的三首诗判断,这两幅画都是仕女图。一幅画的是杏花,枝下有一美女,头上金钗挂着一朵杏花。另一幅画的是梅花,树下有一美女,头上金钗挂着一朵梅花。③香杏:指杏花。④东风:春风。在中国南方地区,梅花一般是冬末至初春开放。杏花一般是孟春、仲春时节开放。|占(音战,去声),占据,借用。⑤石肠:铁石心肠。⑥王孙:本诗指贵族子弟。

全诗大意:一幅画内有一枝杏花(树在画外,只是伸进了一树枝,开满杏花);一幅画内有一枝梅花。各自利用天时地利盛开,花枝下有一美女,头上的玉钗挂着一朵杏花或梅花。那些隐居深山的居士,都说有铁石心肠,我认为应该在梦中才有吧(言外之意,心志坚定的隐士看了这两幅栩栩如生的画都会心动赞美);那些贵族子弟看了,真不知道会动什么心思呢?

赏析:这首诗一、二句先描述两幅画的结构、内容。然后赞美这两幅画作之美,却意在言外。“居士石肠都似梦,王孙心眼怎安排。”是说,铁石心肠的人看了画作都会动心,那些公子哥儿就更不用说了,说不定都想占为己有呢!诗意中暗含诙谐。

明 文徵明 画兰竹 轴。(故宫南院提供)

5. 兰 宋‧朱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许寄庭阶。

注释:①乞兰:向朋友求得的兰花树。乞,读音“七,入声”。②幽芳:指兰花的清香及其淡雅的姿色。③化工:天地造化之杰作。|栽,指花朵之美如上天栽培的作品。④红紫:其它的红色或紫色的花。本诗用“红紫”比喻朝廷中的显贵。唐‧白居易《偶吟》:“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见第3课相关注释)⑤偕(音皆):(副词)相同、等同。读音参考《康熙字典‧偕》。⑥庭阶:庭院台阶。本诗指作者家的庭院。

全诗大意:兰花的清香及其淡雅的姿色如同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其它的红色或紫色的花都无法与之等同。为了感谢故人对兰花的精心栽培并相赠,我会将这些兰花栽种在我家的庭院中。

赏析:兰花自古以来都被比喻为君子。“红紫纷纷莫与偕”暗讽朝中这么多显贵都没有君子。“真香独许寄庭阶”表示这些兰花树只会栽种在我家,因为只有君子之家才配栽种兰花。

6. 临阶 唐‧卢照邻

封霜连锦砌,防露瑶阶。
聊将仪凤,暂与人谐。

注释:①临阶竹:靠近石阶旁边的竹子树。②封霜:秋冬有霜,“临阶竹”的用途除了风景美观之外,还可让霜落在竹子上,不会落在台阶上,这样人走在石阶上不容易打滑。“封霜”是说把霜挡下来。③锦砌(音弃):石阶的美称。④瑶阶:汉白玉等贵重石头制作的台阶。“锦砌”与“瑶阶”只有在皇宫或王公贵族之家园林才可能有。⑤仪凤:凤凰。因凤凰是神鸟,所以本诗用“仪凤质”比喻高贵的品质或品德高尚之人。⑥谐(音些):和洽,和谐。读音参考《康熙字典‧谐》。

全诗大意:(临阶的竹子树)让风霜不落在台阶上;竹叶轻拂台阶,防止露重造成台阶易打滑。(临阶竹)如品德高尚之人,暂时与俗人和睦相处。

赏析:本诗用“锦砌”及“瑶价”比喻朝廷,用临阶竹比喻朝廷中的贤人。“封霜”“防露”象征贤人无私地守护着朝廷。“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言外之意,他们如同天上的神仙,下落于凡尘,暂时与俗人和睦相处。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这首七言绝句寓意深远,锁在金丝笼内的画眉鸟发出的声音,是禁锢后的叫声,当然比不上画眉鸟在树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飞翔时,欢快的鸣唱声。
  • 人生如“飞鸿踏雪”,来去匆匆,痕迹很快就会消失。“鸿飞那复计东西”,“东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太在意尘世中得到的东西,或曾经留下的痕迹。
  • 《泛镜湖南溪》展现了宋之问的文字表达功夫极精炼与老到。以“候冬发”对“作春啼”;“开天小”对“夹路迷”;犹如让若耶溪的山水跃然纸上。尾联“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以略带遗憾的语气来赞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
  • 田家即事,写景兼写事,妙能得神。颔联上句织,下句耕。颈联写景一句高,一句低,细腻风光,落句(尾联)言皆由命。见生时乐死且不必问,盖皆任之于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