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用书法把心声写成线条 专访书法家梁越

台中书法家梁越。(廖俪芬/大纪元)
人气: 1070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5年10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中报导)“我个人喜欢的字体是行草书,因为行草比较容易抒发情感,线条比较活跃。”走进梁越在台中的小工作室,墙上多是他临苏东坡的诗与帖。“我也是东坡迷,不矫情、不做作,不以技巧为主,而是用心意带动艺术生命。”

“我是东坡迷。”梁越表示。(廖俪芬/大纪元)
“我个人喜欢的字体是行草书,因为行草比较容易抒发情感,线条比较活跃。”梁越说。(廖俪芬/大纪元)

东坡与“寒食帖”

梁越常带学生临《寒食帖》:“刚开始字还工整,写到后段因思乡而情绪奔涌,这份‘把情绪反映在字形上,很动人。”他强调临帖有两个面向:一是“形临”,尽量贴近原帖;二是“意临”,“用你的意识和东坡的意识结合,从诗境去写出字的味道。”

梁越表示不做作、不矫情,不以技巧为主,而是用心意。(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常带学生临《寒食帖》:“刚开始字还工整,写到后段因思乡而情绪奔涌,这份把情绪反映在字形上,很动人。”(廖俪芬/大纪元)

书法是无声的语言

“书法是一种没有声音的文字。”他把字的大小与造型当作乐谱安排,“长短、快慢,这在书法里叫‘韵’。楷书是整齐之美;行草能伸展、互动、跳动,才有艺术生命。”学帖不只读字义,更要读“下笔角度、转折、行笔速度与提按轻重”。

梁越把字的大小与造型当作乐谱安排,“长短、快慢,这在书法里叫‘韵’。(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说,学帖不只读字义,更要读“下笔角度、转折、行笔速度与提按轻重”。(廖俪芬/大纪元)

教学方法与五步

梁越把学书法归纳成五步:“观、临、养、悟、创。”先看帖读帖,再用手去临,累积养分,思考体悟,最后创作。“我会带领学生先把字帖上的字临习得“像”一些,然后再细品诗境决定用笔的笔调是应‘厚重雄伟’还是‘典雅秀丽’,这都是笔法技巧与心境的结合……”

梁越把学书法归纳成五步:“观、临、养、悟、创。”(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说,临帖有两个面向:一是“形临”,尽量贴近原帖;二是“意临”,“用你的意识和东坡的意识结合。(廖俪芬/大纪元)

对比赛与审美的话

“现在很多比赛取法技巧或视觉效果,能拿第一的作品,有时他的作品让观者看不懂。”他不否认评审的品味差异,但提醒:“对多数人,书法应是可读的语言。”在他看来,好的作品首先是“率性”,“不要一拿笔就想‘我要把它写好’,心里没有旁骛,只有写字这件事,它就活了。”

“不要一拿笔就想‘我要把它写好’,心里没有旁骛,只有写字这件事,它就活了。”梁越说。(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表示:“对多数人,书法应是可读的语言。”(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会带领学生先把字帖上的字临习的“像”一些,然后再细品诗境决定用笔的笔调是应“厚重雄伟”还是“典雅秀丽”。(廖俪芬/大纪元)
“行草能伸展、互动、跳动,才有艺术生命。”梁越说。(廖俪芬/大纪元)

写在材料上的实验

他不只写纸,也写在东海大学校园捡拾到的橡胶树叶上。“叶面防水,我就先刷稀释白胶,再落墨。风化斑驳的叶脉,反而成了岁月肌理。”他也把诗句写上玻璃门,边吟诵、边挥毫,“用台语发声去写,心情会变豁达。”

“叶面防水,我就先刷稀释白胶,再落墨。风化斑驳的叶脉,反而成了岁月肌理。”梁越提到。(廖俪芬/大纪元)

书法教育的焦虑与功效

梁越直言:“现在九成九的学校不推书法了。”但他仍持续教学,因为书法有两个立刻可感的功能:静心与文学。“还没把字写好,你就先享受了,心静下来,顺着诗词去走。”对孩子,他主张楷书、行草并进;对成人,他鼓励从读诗进门,“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诗。”

对孩子,梁越主张楷书、行草并进;对成人,他鼓励从读诗进门,“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诗。”(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直言:“现在九成九的学校不推书法了。”但他仍持续教学,因为书法有两个立刻可感的功能:静心与文学。(廖俪芬/大纪元)

台语诗与新方向

近年他积极创作闽南语词曲,“诗是最简洁的语言,本土语更贴心。我要把书法与台语诗结合,写得动人,也唱得出来。”他常先唱再写谱,让节拍进到笔势里头。

近年梁越积极创作闽南语词曲,“诗是最简洁的语言,本土语更贴心。我要把书法与台语诗结合,写得动人,也唱得出来。”(廖俪芬/大纪元)

到校园把书法延续下去

“越懂书法,越觉得不在技术取胜,而在内涵。”为了补强文学基底,他正准备报考东海大学中文系研究所,“第一、想要让自己的书法更有内涵和底蕴,第二、想在大学开书法社,让年轻人用毛笔写出自己的符号线条,让这条文化的线,传下去。”他笑说,目前开立的书法教室空间小、年轻学生不多,大都五六年级生,但还是会坚持下去,“艺术不能断,必须延续、必须传承。”

梁越笑说,目前开立的书法教室空间小、年轻学生不多,大都五六年级生,但还是会坚持下去。(廖俪芬/大纪元)
梁越的希望是考上附近的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让书法美学传承下去。(廖俪芬/大纪元)
“越懂书法,越觉得不在技术取胜,而在内涵。”梁越说。(廖俪芬/大纪元)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