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前世冤家今生恩人 动物记得前世今生恩怨

文/怀忍忍
人间起怨隙,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图:明代郑重 十八应真像 应真像(十)《伏虎真人图》。(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0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乾隆年间,胡牧亭御史跟纪昀(翰林院编修)聊了一件异闻,是发生在他老家村上的故事。

猪与人的恩怨怎么化解

他的故乡有户人家养了头猪。这猪可怪了,平时温顺得很,但一见隔壁老头就像中了邪似的,眼睛喷火,狂吼乱撞,恨不得咬老头一口。换成别人路过,这猪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老头起初气得七窍生烟,心想:这猪敢跟我叫板?我买下它来宰了,吃它个痛快!可转念一想,他突然开窍了:“这莫不是佛经里讲的前世冤家?世上哪有解不开的恩怨!”于是,他出高价买下那头猪,放生到寺庙当“长生猪”。没想到日后再遇见时,那猪竟温顺得很,耳朵耷拉着,亲亲热热地蹭上来,完全没有当初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前后判若两猪!

这让人想起画家孙重笔下的《伏虎真人图》,川西李衍题的图中诗,正好在那头猪的转变上应验了,诗云:“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诗中说圣人能骑猛虎,犹如驾驭麒麟;老虎本非天生驯良之类,而是圣人道力化去了它的凶性戾气。乃知天地之间,只要有真情,万物皆有契合的可能,只要保住坚贞不转的诚心相对待,何必怕东怕西?

小语:
笔者以为若把真情换作善心,此心更能通天地万物。故事显示,不只人与人之间有前生恩怨,连人与动物相遇时的顺与逆,也是前生带来的。转生的猪带着前生记忆,比人清楚彼此的恩怨,反倒是人在迷中。世人若也能有那老头当下的悟性,转念放下屠刀,以善心化解恩怨,冤家解了亲家来了,好事当下立见。

老牛与主人间的恩情

雍正年间,李家洼有个佃户小董,家境寒酸,父亲死后,留下一头老牛。这牛年纪一大把了,还跛了一条腿。董老三心里盘算着:“养着也是累赘,不如赶去屠场卖了,换几个钱买米。”

谁知这老牛忽然“哞”的一声,挣脱了绳索,一路跑到董父坟前,噗通一声趴下,四肢僵直,任你怎么拉扯、怎么抽打,就是动也不动,只是不停摇尾,发出哀戚的长鸣。

村人听说有这回事,纷纷跑来看热闹。正当众人七嘴八舌之际,小董的邻居老刘气哼哼地来了,手里还拄着一根竹杖。

他一边敲牛屁股,一边怒喝道:“你这畜牲!你可知道自己罪过有多大吗?当年你老主人落水,让他随波漂流充鱼鳖的食物,岂非大善?谁晓得你偏偏多管闲事,跳下去拖他上岸。结果老董多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里,儿子伺候老子,费钱费力,病了要看医生,死了要买棺材,还要筑坟祭扫,年年祭祀烧纸。老董子孙后代,无穷无尽的麻烦,全是你这条牛惹的祸!如今你就该死了,还趴在坟头哭?哞什么!”

小董当场听得目瞪口呆,才知道原来老牛还是父亲的救命恩人。当场心头一震,拍着腮帮子大喊:“我真是畜生不如!竟想卖了父亲的救命牛!”

说罢泪流满面,急忙把老牛牵回家去。数月后老牛就病死,小董哭泣着把老牛埋葬了。这是纪昀的先父姚安公告诉他的故事。

小语:

邻居老刘正话反说的一番话解开前缘,也化解了人与牛之间的困境。生命中一些时候有一些困扰,乃起因于人不知道真相;然而,有时人比动物“入迷”,即使知道真相也可能做出一些违反道德、伤天害理的事来,不管正话、反话都敲不醒,谁想救也救不了。到最后,那必然是谁自己造业自己还了!@*

资料来源:《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泺阳消夏录一》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