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健康】

五分钟冥想练习 启动大脑自愈力

五分钟冥想练习 启动大脑自愈力
打坐冥想既可以调节大脑的生物化学,也可以在心灵层面清净自己,增强内在的自我修复力。图为中医博士李有甫在打坐。(大纪元图片)
文/杨景端、王佳宜
2025-04-30 01:00 中港台时间|09-10 02:00 更新
人气 1359

许多人对冥想存在误解,认为那是宗教仪式,或是一种艰难的修行。其实不然,冥想是一种能同时照顾身体、生化、能量与心灵四个维度的实用工具。

一位藏传佛教的僧人被科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的脑电波打破了人类对大脑潜能的认知。本文带大家一起走进这段穿越信仰与科学的旅程。

2002年,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年轻僧人明就仁波切(Mingyur Rinpoche),花了三天时间抵达美国着名神经科学家里奇‧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的脑成像实验室。

他安静地坐在实验室内,头戴布满电极的脑电图帽,没有法器,不需诵经,只有一台记录大脑讯号的仪器。他开始进行慈心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这是一种佛教的修行方式,带着慈悲心打坐,即慈悲的冥想。

就在他闭上眼睛的瞬间,萤幕上突然跳出了强烈且稳定的伽马波,这是人类大脑最快速的脑电波,通常只在灵感闪现或极度专注时才会短暂出现。而明就仁波切的大脑不仅瞬间产生伽马波,而是像雷声一样,持续“轰鸣”了几分钟。这项研究成果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戴维森博士团队的研究还发现,明就仁波切的大脑老化速度也比一般人慢。2016年当他41岁的时候,大脑的生理年龄只相当于33岁。

上述戴维森博士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参与冥想课程8周后,与正向情绪有关的左侧前额区域就被激活。另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则发现,8周的冥想课程增加了脑灰质密度,尤其是涉及学习记忆过程、情绪调节的脑区域。

有一次,我在一位做定量脑电图的专家同事的实验室,他好奇我短暂冥想时的大脑变化。我做了15分钟“发正念”的冥想,他惊讶地发现我的脑波改变非常明显。

如今,越来越多医生、教师、科学家把“正念冥想”引入日常生活中。冥想不是宗教,也不是玄学,而是一种大脑与心灵的健身活动。

四维健康冥想练习

人体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结构、生物化学、能量与心灵这四个维度。冥想既可以调节大脑的生物化学,包括神经传导物质、压力激素,也可以在心灵层面清净自己,增强内在的自我修复力。

让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练习:

一、身体觉察

2、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脚部,去感受脚底接触地面的触感,或是身体与床接触的感觉,接着,观察一下你的背部是否放松?肩膀是否有紧绷的感觉?不需要立刻改变,只是单纯觉察它们的状态。

3、做三次深呼吸、时长约1分钟。吸气吐气;再一次,吸气吐气;第三次吸气,然后慢慢吐气。此时,你已经开始与自己的身体重新连接。

二、呼吸与化学

三、意识与能量

时长约2分钟。想像一个温暖的光点位于额头中心,随着每一次的呼吸,这个光点慢慢扩散,从头顶开始,流遍全身——肩膀、胸口、腹部、腿部,直至双脚。这个光点犹如身体的能量核心,稳定而有力,像太阳一样温暖,也像大地一样踏实。它沿着身体的中线经络流动,贯穿头顶至会阴,经过脊柱,形成一条内在的能量轴心。

这不仅是想像的过程,在中医理论及脑神经科学方面都有依据。

当我们进入冥想时,大脑的脑波转变为α波或θ波,有助于放松和提升专注力,身体的能量场也变得更加协调。

四、慈心与灵魂

时长约3分钟。在心中默念以下句子,每念一句,就像在内心深处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愿我平安,愿我健康,愿我身心稳定、自在,愿我活得有意义、有爱。

然后把这份祝福延伸给你爱的人:愿他们平安,愿他们健康,愿他们也活在爱与希望中。

这种“慈心冥想”能让大脑进入更高频率的伽马波状态,使心绪更稳定、开放。虽然只需几分钟,但它已经启动大脑的可塑性,促进神经重建与情绪再平衡。建议每天早上醒来或晚上睡前,花五分钟进行一次练习。

无论你是想改善睡眠、减轻焦虑,还是提升专注力或探索自我成长,冥想都是一个温柔而强大的起点。它提醒我们:幸福是可以培养的,平静可以练习,大脑也能被改变。@◇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张晓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纪元保留删除骗话贴、下流话贴、攻击个人信仰等恶意留言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