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那些神奇植物

作者:苦乐
2024年4月,神韵艺术团在员林演艺厅演出,民众发现演艺厅旁的木麻黄再度出现“优昙婆罗花”,此花之前一年也出现在剧院旁。(龚安妮/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7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腊日宣诏幸上苑》)或许您不知道这首诗的出处,但却一定听说过武则天诏令百花在腊月同开的奇闻。当然,不少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如果我们结合历史与现实就不难发现,那些看似最平常不过的花花草草里,也藏着不少神奇而有趣的故事。

植物的超能力

尧帝在位之时,有一种很守时的草,名为蓂荚。据说,每月初一至十五,蓂荚会每日长一片叶子,而到了十六日及月末,又会每日落一片叶子。当时的人们凭借着它的叶子数量就可以推算日期,所以又叫它历荚。“蓂荚,一名历荚,夹阶而生,一日生一叶,从朔而生,望而止,十六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一叶萎而不落。尧时生阶。”(《宋书》)

武氏祠前石室十一右第二层,右侧左边有一树六桠,枝叶下垂。最右边有一蓂荚十五叶,旁有一羽人,手扶蓂荚。(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还有一种与历荚同时代的植物则更为神奇,它叫屈轶(屈草),“尧时有草生于庭,佞人入朝,此草则屈而指之,名曰屈轶。”(明朝张岱《夜航船》)当有奸佞小人来朝见,这棵草就会弯曲它的叶子指向他,协助尧帝辨别忠奸,所以又名指佞草。

有的人可能会说,一株小草哪有这样的本事,简直是无稽之谈。可是,一个现代人的科学实验却证实了植物的这种“超能力”。那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测谎仪研究和应用专家巴克斯特和他的牛舌兰花的故事。

1966年2月2日早晨,当巴克斯特正在给一盆牛舌兰花浇水时,突然灵机一动,想用测谎设备测量牛舌兰叶子的电阻变化。结果,竟然画出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和人在高兴时的反应曲线相似,而且持续了大约一分钟。

巴克斯特非常震惊,然后他又想要用火烧一下连接在测谎仪的电极之间的叶子,看看有什么变化。这个想法一产生,在记录图纸的13分55秒处,测谎仪的电子笔立马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电子笔迅速地飙到图纸的顶端,画出的曲线与人在恐惧时反应出的曲线相似。

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植物不仅和人类一样具有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洞察人心的超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那些古籍记载的神奇植物或许就不只是古人们的想像那么简单了吧。

有感情的紫荆树

巴克斯特确实了不起,可是他并不是第一个告诉我们植物是有感情的人,而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似乎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汉成帝时有田真兄弟三人,虽家财万贯,却非常不和睦。有一天,兄弟们商量着要把家产平分了,只有堂前一棵紫荆树难以分割,于是就决定把它砍成三份。商量已毕,就等着明天行动了。

可谁知,当天晚上这棵紫荆树枝叶就枯萎了,它的根茎憔悴,像是被火烧过了一样。兄弟们看到了都大惊失色。田真感叹,连紫荆树都懂得手足之情,听到要分开,马上就枯萎了,我们都不如这树啊。兄弟们感到非常惭愧,便都放弃了分家的想法。而这棵树竟然应声而活,叶子重新变得青翠茂盛。而三兄弟也因为有感于此事,都放下了私心,变得非常和睦,后来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纯孝之家。

能知兴替的桧树

山东曲阜孔庙有一株桧树更是了不得,传说它是孔子亲手栽种的,它不但经历了多次死而复生,人们发现,它的一枯一荣间竟然还藏着朝代兴替的秘密。

这株桧树经历了周、秦、汉、晋千百余年,直到晋怀帝永嘉三年时枯萎。这一枯,就枯了三百零九年。到了隋恭帝义宁元年再次复生,复生五十一年。到了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次枯萎,又枯了三百七十四年。然后到了宋仁宗康定元年桧树再次复生。至金宣宗贞祐三年,树木不幸毁于战火,枝叶俱焚,仅存其树干。又过了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次复生。到了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桧树长出了新枝,极茂盛,但是到了建文帝四年再次枯萎。

晋怀帝三年,桧树枯萎,此时离西晋灭亡已经不到十年,东晋之后便开启了战乱不断的南北朝时期,等到了隋恭帝时期桧树复活,此时正是秦王李世民开疆拓土之时,这位圣主如何英明自不必多言。而后,桧树又在宋仁宗、元世祖和明太祖之时复活过。“孔氏子孙恒视其桧树的荣枯,以占世运焉。”(《陶庵梦忆》)孔家的后人就以桧树的荣枯,来判断世间的兴替。

预知觉者降世的佛家圣花

孔庙桧的神奇世所罕见,但是佛典中所记载着一种圣花则更是稀有难得。传说它的出现代表着度人的觉者已来世普度众生。1997年,韩国媒体首次报导了韩国清溪寺的金铜如来座像的前胸部位出现了这种圣花——优昙婆罗花,随后世界各地都传出优昙婆罗花盛开的报导。

韩国全罗南道顺天市海龙面的须弥山禅院的佛像上长出的优昙婆罗花。(徐良玉/大纪元)

《法华文句》中写道:“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中也说,优昙花是“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释迦牟尼曾对他的弟子开示,优昙婆罗花大范围开放,就是提示人们转轮圣王驻世传法度人了。

从许许多多对优昙婆罗花报导的图片中看,优昙婆罗花形小而雪白,花形如古钟,茎细如蚕丝,周围还散着淡淡的光晕。均现一根、一茎、一花之玉体。最奇特的是,此花有茎而无根,却能不需要养分似地生长在任何地方,水果、玻璃、钢管、纱窗、衣架、纸张、落叶、墙壁、车胎……具有不可思议之神奇。

但就是如此神奇的圣花,在中共口中却成了什么是草蛉虫的卵。中共的谎言让人啼笑皆非,虽然草蛉虫的卵粗看之下和圣花确有几分相似,但只要仔细一分辨,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首先草蛉虫的卵外观呈椭圆形状,并没有花瓣和花蕊,而且随着胚胎发育,卵的颜色会在两三天内从白色转暗淡、变灰、变啡甚至变黑,更别提卵的外层还有细细的茸毛。

中共为什么要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因为中共它是一个撒谎成性的无神论邪教组织,它想方设法破坏人们的正信,从而达到其控制中国人走向败坏的邪恶目的。

中国古人讲,万物有灵。看了以上这些神奇的植物,您是否对生命的形式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了呢?而那些古籍中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神奇植物,或许才是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正的现实。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念”看似无形,而有形之果却是起于无形之念。一个清修数十年的僧人,就因为起了“一念”,造下果报,走到修行的叉路上去,改变此生又改变下一生,彻底改变了他修行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中华传统文化大而难穷其象,小而难究其委。万千语言何能尽言之?唯有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法”能够说得清!
  • 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弟子中年纪最大、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之勇于行,不仅是因为他勇武和忠诚,更是因为他服理、肯受教。
  • 以作画媒介来命名的叫法更能准确区分不同的绘画,之所以叫中国画,从某种意义上是有突出中国文化背景及中国画本身独到特点的内涵。
  • “一念”带动的作用有多大?“一念”竟然会引来果报或劫难,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两位修行数十年的僧人的故事,因为起了“一念”,他们的修行也走到叉路上去。
  • 可以看出,天道、地道、人道有别,但又是相通的(例如“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孔子有说“吾道一以贯之”。不过,孔子办学重点是讲“人道”。
  • 示意图: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唐代的宫廷生活。(公有领域)
    中国画的造型特点就是线,而线集中体现了笔力的功夫,也就是画之“骨”。这也是衡量画家技法水平的关键点之一,是属于传统中国画中难度较高的基本功练习,同时也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元素之一。
  • 当人的心偏离道德标准的要求时,不是也反应在了各行各业之中了吗?在今天书画技法水平降低的同时,不是同样因为人心下滑的原因也导致了许多作画材料质量的劣变吗?
  • 既然有“命”,不管一个人修为如何高,如果“命”中有“人之加诸我也”的安排,你如何躲得过?事实上,人在迷中,自己的“命”如何是难以知道的,你怎么能够妄想“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