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型肥胖:为何越努力瘦身 反而越胖?

减重的路上,或许你已很努力,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别急,身体会回应你的温柔调整。(tetxu/Shutterstock)
减重的路上,或许你已很努力,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别急,身体会回应你的温柔调整。(tetxu/Shutterstock)
文/张淑智
2025-09-23 19:00 中港台时间|09-25 18:26 更新
人气 147

很多人明明饮食控制很严格,甚至热量计算精确,但体重却停滞不前,甚至还反弹增加。这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节食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低热量”状态时,会启动一种“代谢保护机制”,自动降低能量消耗。甲状腺功能、交感神经活性都会随之减弱,肌肉量也可能流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吃得不多,却怎么也瘦不下来”。

中医观点:胖,可能因“气虚”

中医认为,肥胖不全然只是摄取过多热量造成,也可能与“气虚”有关。

《黄帝内经》提到:“气虚则肥,气盛则瘦。”意思是当气不足时,身体运化失调,水湿和脂肪更容易堆积,形成“虚胖”。

现代人普遍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加上过度节食耗损气血,更容易出现这种“看起来吃不多,但体重不降”的气虚型肥胖。

你是“气虚型肥胖”吗?先来自我检测!

节食却没效果?不妨对照以下五种征兆:

1. 容易疲倦、体力差——爬几阶楼梯就喘,早上起床仍觉得累。

2. 手脚冰冷、代谢偏低——即使天气热,四肢依旧冰凉,运动后不易出汗。

3. 脸色苍白、气色差——皮肤无光泽,精神不足。

4.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觉得胀,常常胃部不适。

5. 舌苔白、舌体胖大——舌面带齿痕或显得湿润不洁。

温馨提醒:体质判断需由专业中医师诊断,文中自检讯息仅供日常参考,不能取代临床医疗建议。若症状持续或影响生活,建议寻求医师协助。

如何调理?从补气、养脾、顾代谢开始

⊙饮食:补气养脾 忌生冷油腻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会影响气血生化与代谢功能。建议多吃温补食材,如黄耆、红枣、山药、莲子、扁豆、糙米、牛肉。避免生冷、甜腻、油炸等损脾耗气的食物。

小偏方:养气红枣茶——红枣3颗、黄耆5片、枸杞少许,加水煮沸15分钟。早晚各一杯,可改善倦怠与手脚冰冷。

⊙穴位按摩:打开气血通道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以下穴位 1~2 分钟,至局部有温热感为佳:

足三里:膝下四指宽,胫骨外侧凹陷处;能健脾益气、提升免疫力。

关元穴:肚脐下四指处;可补益元气、改善气虚与虚寒。

⊙作息与运动:养成规律,避免过劳

保持早睡早起、三餐定时,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运动以缓和持续为佳,例如:散步、伸展。这些运动有助于气机流通,提升代谢活力。

节食减肥不可取 补足元气是正道

你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坚持,而是方法与体质不合,让身体更加疲惫。

在中医的观点中,肥胖不是错误,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讯号。当你学会倾听、温柔对待它,它自然会用自己的节奏回应你、回到平衡。

与其一味节食压抑,不如循序调理、补足元气。真正的瘦,不是来自饥饿与空腹,而是气血充盈、代谢通畅的结果。

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少一些苛责,身体会在你的呵护下慢慢展现最好的样子。◇

责任编辑:奇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纪元保留删除骗话贴、下流话贴、攻击个人信仰等恶意留言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