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明饮食控制很严格,甚至热量计算精确,但体重却停滞不前,甚至还反弹增加。这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节食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低热量”状态时,会启动一种“代谢保护机制”,自动降低能量消耗。甲状腺功能、交感神经活性都会随之减弱,肌肉量也可能流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吃得不多,却怎么也瘦不下来”。
中医观点:胖,可能因“气虚”
中医认为,肥胖不全然只是摄取过多热量造成,也可能与“气虚”有关。
《黄帝内经》提到:“气虚则肥,气盛则瘦。”意思是当气不足时,身体运化失调,水湿和脂肪更容易堆积,形成“虚胖”。
现代人普遍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加上过度节食耗损气血,更容易出现这种“看起来吃不多,但体重不降”的气虚型肥胖。
你是“气虚型肥胖”吗?先来自我检测!
节食却没效果?不妨对照以下五种征兆:
1. 容易疲倦、体力差——爬几阶楼梯就喘,早上起床仍觉得累。
2. 手脚冰冷、代谢偏低——即使天气热,四肢依旧冰凉,运动后不易出汗。
3. 脸色苍白、气色差——皮肤无光泽,精神不足。
4.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觉得胀,常常胃部不适。
5. 舌苔白、舌体胖大——舌面带齿痕或显得湿润不洁。
温馨提醒:体质判断需由专业中医师诊断,文中自检讯息仅供日常参考,不能取代临床医疗建议。若症状持续或影响生活,建议寻求医师协助。
如何调理?从补气、养脾、顾代谢开始
⊙饮食:补气养脾 忌生冷油腻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会影响气血生化与代谢功能。建议多吃温补食材,如黄耆、红枣、山药、莲子、扁豆、糙米、牛肉。避免生冷、甜腻、油炸等损脾耗气的食物。
小偏方:养气红枣茶——红枣3颗、黄耆5片、枸杞少许,加水煮沸15分钟。早晚各一杯,可改善倦怠与手脚冰冷。
⊙穴位按摩:打开气血通道
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以下穴位 1~2 分钟,至局部有温热感为佳:
足三里:膝下四指宽,胫骨外侧凹陷处;能健脾益气、提升免疫力。
关元穴:肚脐下四指处;可补益元气、改善气虚与虚寒。
⊙作息与运动:养成规律,避免过劳
保持早睡早起、三餐定时,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运动以缓和持续为佳,例如:散步、伸展。这些运动有助于气机流通,提升代谢活力。
节食减肥不可取 补足元气是正道
你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坚持,而是方法与体质不合,让身体更加疲惫。
在中医的观点中,肥胖不是错误,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讯号。当你学会倾听、温柔对待它,它自然会用自己的节奏回应你、回到平衡。
与其一味节食压抑,不如循序调理、补足元气。真正的瘦,不是来自饥饿与空腹,而是气血充盈、代谢通畅的结果。
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少一些苛责,身体会在你的呵护下慢慢展现最好的样子。◇
责任编辑:奇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