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刘备随即上表刘琦为荆州牧,而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郡很快主动表态归顺,不久刘琦病殁,刘备被拥为荆州牧。
于是,多年寄人篱下的刘备正式拥有荆南四郡,而孙权取得了徐州与荆州八郡之一的南郡,由周瑜担任南郡太守。
孙权藉由此役甩脱青涩,蜕变成真正能独立自主的君王,天下三分的形势确立。这年,孙权二十七岁,刘备四十八岁,曹操五十三岁。
周瑜知人善用 任用庞统
赤壁之战后,周瑜固守南郡,北御曹操,南拒刘备,肩负起守护孙吴江山的重任。这段期间,周瑜任用了庞统管理南郡的政务,自己则是完全垂拱而治。
庞统是何许人呢?庞统是鹿门仙人庞德的侄子。根据《后汉书逸民传》记载,庞德是个世外异人,大家都尊称他庞德公。平日以耕读为业,连城里都没去过,跟妻子两人相敬如宾。后来,庞德公与妻子更是“登鹿门山,采药不返”,不知所终。
年少的诸葛亮也与庞德公熟识,每次拜访,必定恭敬地跪拜在床下,庞德先生也不以为意,从不加以制止,而诸葛亮的么姊也嫁给了庞德先生的儿子庞山民,两家成了亲家。

当时荆州地区,还有一位知名的隐士司马徽,他学识渊深,擅长鉴别人物,人称“水镜先生”。司马徽比庞德先生小十岁,两人私交甚笃,宛如亲人。
庞统年少时看起来很朴钝,其貌不扬,除了庞德公外,没有人看出他的才华。二十岁时,庞统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坐在树下,二人从早上畅谈到深夜。一席长谈之后,司马徽给予庞统很高的评价,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为“盛德”之人。从此庞统才逐渐有了名气。庞德还称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对两人的才识充满信心。
知人善用的周瑜,重用了才三十岁的庞统,并且给予完全的信任与权力。
壮志满怀 重病不起
由于刘备拥有的领地迅速扩增,孙权想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情谊。鲁肃认为两国联姻,有助抗衡曹操,但周瑜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

建安十五年,刘备准备到吴国见孙权,请求借用南郡南岸的土地。周瑜立刻劝孙权: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定不会久屈人下,为人所用。我认为应该把刘备留在吴国,替他建造华美的宫室,给予众多的美女、珍玩,让他沉醉于享乐之中,将关羽、张飞分开各置一方,派遣像我一样的大将趁机攻打他们,大事就可底定了。现在还割送土地资助其大业,让此三人相聚一堂,以后在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云雨一样,终非池中之物啊[1]!”然而,孙权认为北方的曹操才是最大的威胁,此时应该广结英豪,因此并未采用。
接着,周瑜又建议孙权,应该趁曹操新败,国力虚弱之时,进攻刘璋,取得益州(蜀),收并汉中的张鲁,留下将领驻守该区,再结盟西北的马超,然后周瑜再返回东吴,率军从荆州北攻曹操,南北两路夹击,就可以取得北方。
周瑜的这个战略,大胆又充满创意,获得了孙权的支持,孙权甚至开始找刘备商量借道荆州进攻刘璋,然而人谋难敌天意,正当周瑜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时,却突然重病不起。
临终遗言 心系国事
病中,周瑜写了一封短笺给孙权:
“当今天下正是诸事纷扰的时候,我也因此夙夜忧心,希望主公您能把眼光放远,未雨绸缪,然后才能享受甜美的果实。
现在我们和曹操为敌,刘备又近在公安,离我们的疆界很近,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顺,应该要派遣良将镇抚,鲁肃的智慧与谋略足以担当此重任,请求能派鲁肃代替我的职位,我离死亡不远了,想说的也已经说完了。”
信中言简意赅,依旧心系国事,不仅对于死亡无忧无惧,还推荐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鲁肃,接任驻守前线的职位,可见他对于这位老朋友的信任,显见他无所芥蒂的胸襟,以及始终为君为国的一片丹心。可以说,人生至此,问心无愧了。
孙权素服行丧 无尽思念之情
周瑜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孙权亲自穿上素服,为周瑜服丧。他伤痛不已,痛哭流涕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我今后将依赖谁呢?”
周瑜死后,孙权用心地做了细致的安排,照顾周瑜留下的二子一女。周瑜的长子周循娶了孙权与步夫人之女孙鲁班公主,官至骑都尉;周瑜的次子周胤娶的也是孙氏宗室女,官至都尉,封都乡侯;而周瑜的长女则嫁给太子孙登。
孙权以亲近的宗室子女与周瑜一家联姻,足以显现他对周瑜恩深义重,因而后来经常自叹:“孤念公瑾,岂有已乎?”(我思念公瑾的心,何曾有停止的时候啊!)慨叹心中对周瑜无尽的思念。
雄烈胆略 千古英豪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与周瑜密切互动,对于周瑜有了深入观察与了解,他盛赞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可以说是英雄识英雄,深刻认识周瑜的不凡器识与才华。
身为孙吴的开国元老,周瑜始终与孙策心意相契,两人二十岁就并肩征讨江东,立志闯一番功业。孙策死后,周瑜辅佐孙权大约十年的期间,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危急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他以寡击众,却心意坚定,谋略稳健,丝毫不胆怯,充满智慧与勇气,难怪诸葛瑾、步骘在多年后上疏孙权,一再提到周瑜的忠勇节义,称扬他简直是把自己当成敌军的标靶,“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令后人永志难忘。
清朝王懋竑曾经评论:“如果周瑜没有中途病死,一定会攻取蜀汉,那么刘备就无驻足之地了……,这些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参与的呀!”
的确,天意三分,并不是人力可与。藉由三国英雄争霸扩土的历史情节,人们最终识得千古英雄以豪情壮志演绎义勇奇智的壮节风范。
赤壁一战,孙吴得以鼎足而立,周瑜一战定江山,其一派儒将的高情雅致,雄烈大胆的精明谋略,以及忠勇大度的高远襟怀,随着世纪大战赤壁风云的流传不朽,万古长新。
[1] 三国志周瑜传
[2] 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文章转载自干净世界【悠悠千古事】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g2kugphn3g4oCdixIFpH5YAj1kq0c
看更多【三国英雄——周瑜】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