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缘起
“我取道京都往东,中途在宋州登船,一路上,走水路浊流汹涌,走陆路黄尘飞沙,远望山坡上沙尘中梯田苍莽,让人感到倦厌。行了八百里(*约四百公里),才到达汴河北岸的灵壁张氏之园。”这是苏轼在元丰二年三月的记载。彼时,他从彭城被调往湖州任吴兴太守。途中他专程经陆路、水陆到灵壁张氏之园,一座写意兼具理性的北宋一代写意山水园亭展开在他的眼前。他受园主之子所托写下《灵壁张氏园亭记》。
灵壁位在安徽省东北部,属宿州之县,邻近苏州。张氏之园即张氏园亭,又名兰皋园,是构造于北宋的“写意山水园”,驰名到日本。
张氏先君(殿中君与通判府君)定居灵壁并营造张氏园亭,他们在园中建兰皋亭,给父母亲颐养天年。后来张氏出仕于北宋朝廷,名闻一时,这时他有余力慢慢修冶园林,注入心力与巧思。元丰二年,苏轼来到这里时,看到园木苍然皆逾十围之粗,宛然收藏着张氏园亭造园五十余年的岁月与心力。园林巧赋人工于天然,水岸曲折、岩谷隐而不现,园中一景一物皆可人。
园亭的“亭”乃是“停”之意,用以休憩游行。(《释名》)明代园林家计成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园冶》)。张氏园以亭奉亲休憩颐养天年,展现自家庄园随意宜居的自适。
日本江戸后期(天保十一年,公元1840年 ),儒学教授艮斋安积(名重信、字思顺)为学生加太氏所托,撰写的《成趣园记碑》就提到“苏东坡《灵壁张氏园亭》,推其先人之泽而望子孙以修德”,对张氏园亭造园之缘起心有戚戚焉。
兰皋亭──张氏园亭之美
宋人宋祁有《兰皋亭》一诗描写张氏园亭的景致与生活面影:
信美兰皋地,疏椽构迥轩。
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
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
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樽。
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
主人贪䌷绩,未暇答惊猿。
透过诗文可以具体理解张氏园亭的布局概要与情景。张氏园亭处于静谧的山林溪濑间,水流蜿蜒曲折无尽,在这样的山水间藏着一座文士庄园。在安静的溪濑间,客人受到热情的款待,在幽深的山林中流转着喧闹笑语。

张氏园亭尊重自然的生态,并巧现“借景”手法,展现洗练的自然之美。《兰皋亭》诗后半,反映了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意境与生趣:虚与实相应,人与景交融,或赏景宴客,或抽丝织造,天人合一的生活尽在山林中得到满足。
山林园亭:养生治性 行义求志
苏轼在《灵壁张氏园亭记》说,张氏先君选择园林之地,考虑周密,且为后代筹谋深远。张氏园亭造于灵壁、泗水之间,这里处于北宋时水陆要道交会处。当时泗水和通济渠(汴河)是北宋的漕运要道,而且漕运在北宋时最是兴盛。张氏之园引河水入园,舟车出入便利,子孙若出仕,开门登市朝;若归隐,闭门入山林。在此园林中果蔬可供邻里饱食,鱼鳖笋菇足以宴请远方宾客,生活、奉亲兼享燕游之乐,生活所需不假外求而自足;“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张氏园亭就是一卷宋朝文士写意山水园林画,文人志向与生活乐趣尽在写意山水间 。人造园亭,未入园先见水,宛然天开;“沧浪之水”可以濯缨,亦可涤足,寓意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的处世之志。

苏轼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就说在朝为官吏或在野为处士,端看君子自己的志向,一旦选定人生目标就要专一致志——“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坚决去实践。然而,不论选择何者,在人世中都可能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隐于山林的处士远隔亲朋,“有违亲绝俗之讥”,进于仕途的官吏为功名利禄,“有怀禄茍安之弊”。苏轼赞叹张氏先人的远见,造了自给自足、宜仕居隐的园亭,让张氏子孙无进退失据之忧。
苏轼看到的张氏子孙出仕为官的果然都有循吏良能之称,归隐园亭的也都有节士廉洁之行,这都归功于张家先君的泽荫呀!写意山水园亭也能为人“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提供好条件。就是这样为子弟“寓德于园”的张氏园亭,让文首提到的日本江户儒学者、昌平黉(江户幕府设立的官立学校)教授艮斋安积心有戚戚焉,从而传记在学生家庭园《成趣园记碑》(于今东京中野区高布院仍可见),传扬于日本,“亦惟欲使子孙不失先人之业”。
中华文化中的写意山水园
中国古代的写意山水园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唐、宋两代的宫园和文人庭园中长足发展,成了文人庭园主流。例如,王维的网川别业就是唐代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范式。明、清时代,文人写意山水园大盛,尤其在苏州一地,例如拙政园、留园、畅意园等等,都是其中的名作。到了清代中期,皇家的写意山水园集大成并迎来最盛期,例如颐和园就是一名例。
苏轼这样描写张氏园林的特色:
园外围,浓密挺拔的修竹高耸入云,入了园,茂盛的乔木深邃无尽,洋溢静谧清幽气息。
引自汴河分支之水积蓄成清澈的山陂水池,采自山中奇特的岩石堆叠成峻峭的小山丘(*灵壁以奇石闻名)。一望池中的昌蒲、芦苇、莲花、芡实,顿生烟波浩渺的江湖之思;仰视挺拔矗立的山桐、桧柏,清新的山林之气袭人沁心。
铺地的奇花美草,姿态如京洛名园;错落的华堂高屋,展现吴蜀精湛巧技。庭园深幽,可以隐居;园林富足,可以养生。
宋祁《兰皋亭》诗,描绘了园中“借景”之美——“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园中建筑与月光、云影共徘徊,虚实相映的美感,让观景人升起不同层次的感受与悟境。
苏轼和宋祁两人描写的张氏园亭就是一座典型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将自然之趣、仕隐之乐和自足的生活融合为一体。亭不在大小,园不在于闹市或山野,随遇而能安,适志而去执,此心安处即吾乡!@*
责任编辑:王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