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四維健康】

五分鐘冥想練習 啟動大腦自癒力

文/楊景端、王佳宜

打坐冥想既可以調節大腦的生物化學,也可以在心靈層面清淨自己,增強內在的自我修復力。圖為中醫博士李有甫在打坐。(大纪元圖片)
人氣: 3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許多人對冥想存在誤解,認為那是宗教儀式,或是一種艱難的修行。其實不然,冥想是一種能同時照顧身體、生化、能量與心靈四個維度的實用工具。

一位藏傳佛教的僧人被科學家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的腦電波打破了人類對大腦潛能的認知。本文帶大家一起走進這段穿越信仰與科學的旅程。

2002年,來自喜馬拉雅山的年輕僧人明就仁波切(Mingyur Rinpoche),花了三天時間抵達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里奇‧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的腦成像實驗室。

戴維森博士長年研究情緒與大腦的關聯,長期探索一個問題:人在冥想打坐時,真的能夠改變大腦嗎?他邀請了多位藏傳佛教僧侶,希望用科學方式驗證這一點,明就仁波切是其中之一。

他安靜地坐在實驗室內,頭戴布滿電極的腦電圖帽,沒有法器,不需誦經,只有一台記錄大腦訊號的儀器。他開始進行慈心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這是一種佛教的修行方式,帶著慈悲心打坐,即慈悲的冥想。

就在他閉上眼睛的瞬間,螢幕上突然跳出了強烈且穩定的伽馬波,這是人類大腦最快速的腦電波,通常只在靈感閃現或極度專注時才會短暫出現。而明就仁波切的大腦不僅瞬間產生伽馬波,而是像雷聲一樣,持續「轟鳴」了幾分鐘。這項研究成果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明就仁波切被科學家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因為他的左前額葉(與正向情緒、專注力與幸福感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度,遠高於一般人。這種現象在過去從未被觀察到,令科學家們驚訝不已。醫學界目前在治療抑鬱症時所用的頭顱磁刺激療法(TMS),正是為了激活這一區域的大腦電活動。

戴維森博士團隊的研究還發現,明就仁波切的大腦老化速度也比一般人慢。2016年當他41歲的時候,大腦的生理年齡只相當於33歲。

明就仁波切用幾十年的修行,證明了一件事——大腦可以被訓練,就像肌肉一樣。

你也可以做到

事實上,要讓大腦發生改變,不一定要幾十年的修行,連續幾周短時間的冥想就能讓普通人的大腦發生可測量的變化。

上述戴維森博士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參與冥想課程8周後,與正向情緒有關的左側前額區域就被激活。另一項哈佛大學的研究則發現,8周的冥想課程增加了腦灰質密度,尤其是涉及學習記憶過程、情緒調節的腦區域。

有一次,我在一位做定量腦電圖的專家同事的實驗室,他好奇我短暫冥想時的大腦變化。我做了15分鐘「發正念」的冥想,他驚訝地發現我的腦波改變非常明顯。

如今,越來越多醫生、教師、科學家把「正念冥想」引入日常生活中。冥想不是宗教,也不是玄學,而是一種大腦與心靈的健身活動。

四維健康冥想練習

人體的健康可以分為身體結構、生物化學、能量與心靈這四個維度。冥想既可以調節大腦的生物化學,包括神經傳導物質、壓力激素,也可以在心靈層面清淨自己,增強內在的自我修復力。

讓我們從以下四個維度來練習:

一、身體覺察

1、找一個安靜的空間,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先感受身體的存在。

2、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腳部,去感受腳底接觸地面的觸感,或是身體與床接觸的感覺,接著,觀察一下你的背部是否放鬆?肩膀是否有緊繃的感覺?不需要立刻改變,只是單純覺察它們的狀態。

3、做三次深呼吸、時長約1分鐘。吸氣吐氣;再一次,吸氣吐氣;第三次吸氣,然後慢慢吐氣。此時,你已經開始與自己的身體重新連接。

二、呼吸與化學

我們通過呼吸,來調整大腦與身體的化學反應。嘗試用四-七-八呼吸法:吸氣4秒, 屏氣7秒,慢慢吐氣8秒,重複這個過程三次。這樣的呼吸方式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皮質醇水平,穩定副交感神經,幫助身體進入修復模式。

三、意識與能量

時長約2分鐘。想像一個溫暖的光點位於額頭中心,隨著每一次的呼吸,這個光點慢慢擴散,從頭頂開始,流遍全身——肩膀、胸口、腹部、腿部,直至雙腳。這個光點猶如身體的能量核心,穩定而有力,像太陽一樣溫暖,也像大地一樣踏實。它沿著身體的中線經絡流動,貫穿頭頂至會陰,經過脊柱,形成一條內在的能量軸心。

這不僅是想像的過程,在中醫理論及腦神經科學方面都有依據。

當我們進入冥想時,大腦的腦波轉變為α波或θ波,有助於放鬆和提升專注力,身體的能量場也變得更加協調。

四、慈心與靈魂

時長約3分鐘。在心中默念以下句子,每念一句,就像在內心深處播下一顆善意的種子:願我平安,願我健康,願我身心穩定、自在,願我活得有意義、有愛。

然後把這份祝福延伸給你愛的人:願他們平安,願他們健康,願他們也活在愛與希望中。

接著,將把這份祝福,送給那些你不熟悉,甚至曾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願他們也平安,願他們也找到自己的平靜。

這種「慈心冥想」能讓大腦進入更高頻率的伽馬波狀態,使心緒更穩定、開放。雖然只需幾分鐘,但它已經啟動大腦的可塑性,促進神經重建與情緒再平衡。建議每天早上醒來或晚上睡前,花五分鐘進行一次練習。

無論你是想改善睡眠、減輕焦慮,還是提升專注力或探索自我成長,冥想都是一個溫柔而強大的起點。它提醒我們:幸福是可以培養的,平靜可以練習,大腦也能被改變。@◇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張曉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