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AI詐騙手法精密 溫哥華退休老人被盜40萬元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資料,僅在2024年,加拿大人因詐騙損失金額就超過6.38億元。(Oleksii Pydsosonnii/英文大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5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清清加拿大溫哥華編譯報導)一名溫哥華退休婦人近日痛失40萬元積蓄,詐騙集團在短短三天內清空她的帳戶。隨著AI技術讓詐騙手法更逼真,專家警告:任何「緊急」電話,都可能是陷阱的開始。

「我原以為把錢存在銀行是安全的,但現在我不這麼想了。」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溫哥華退休婦女表示,詐騙集團在三天內從她的帳戶轉走40萬元,讓她感到震驚,至今仍無法平復心情,「這讓我感到噁心,真的,完全無法形容!」

假冒銀行電話 引受害者入局

一切從一通看似「銀行防詐部門」的電話開始,對方詢問她是否進行了一筆不尋常的交易,隔天又再次來電。

她回憶道,「隔天他們又打來,說:『我們在您的支票帳戶中發現了其他可疑交易。』」「那個人開始逐筆講解,我心想:『這太奇怪了,』於是我親自去銀行,告訴他們:『這其中有問題,』但櫃台員工卻說:『沒有。』」

事後證實,這是一場釣魚詐騙(phishing scam)。詐騙者利用技術偽裝電話號碼,冒充銀行或可信賴企業的身份,誘使受害者透露資訊。

資安專家警告:暗網資料外洩讓詐騙更精準

這名受害者是在看見幾天前媒體報導的另一宗相似案件後,決定挺身而出。當時,一名卑詩省女子被詐騙集團以相同手法從她的道明銀行(TD Bank)帳戶盜走了8.3美元。

這位退休婦女認為,銀行有責任提醒客戶,「你以前曾經匯過這麼大筆的款項嗎?從來沒有,絕對沒有。這才是最讓我困擾的地方。你覺得這不尋常嗎?銀行應該發現問題吧?毫無疑問。」

多倫多道明銀行表示,因客戶隱私無法對個案發表評論,但已著手調查此事,並提醒:「銀行絕不會打電話要求客戶提供發送到手機或電子郵件的一次性驗證碼。」

受害者指出,詐騙者掌握她的所有個資,「他們知道我的名字、地址、電話號碼、生日,他們什麼都知道。事實上,我什麼資料都沒給他們。」

資安專家特瑞西雅‧約瑟夫(Theresia Joseph)表示,詐騙事件不斷增加,且更難防範。

她說:「在暗網上早已存在大量個人資料。每當帳戶遭入侵,資訊就會被加入新的資料庫。駭客或惡意人士可拼湊出完整個資,進而詐騙。」

目前,該受害者已拿回部分款項。

AI詐騙難辨真偽 專家:別讓「緊急感」成陷阱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資料,2024年加拿大人因詐騙損失總額超過6.38億元。

詐騙案件數量自2022年至2023年間上升12%,但警方僅調查約5%至10%的案件,顯示多數受害者未報案。

蒙特利爾銀行(BMO)資安顧問主管拉里‧澤爾文(Larry Zelvin)提醒,民眾應對任何帶有「緊急性」的訊息保持懷疑。

「如果一筆交易看起來好得難以置信,那它很可能就是假的」,澤爾文說,「放慢腳步,核實來源,別讓緊急感壓過你的判斷。」

他指出,人工智慧(AI)技術讓詐騙更加逼真、難以辨識,「詐騙者現在能以驚人的精準度模仿可信品牌與聲音。消費者必須比以往更加謹慎。」◇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