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中国历代名人
历代皇帝
历代后妃
历代名将
历代名相
历代名臣
历代文人
历代名医
科技人物
传奇人物
历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历史文物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古代游记
经典史籍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各类专史
其他史料
历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华五千年
远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东周
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世界史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现代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史海钩沉
中国历代名人
历代皇帝
历代皇帝
历代后妃
历代名将
历代名相
历代名臣
历代文人
历代名医
科技人物
传奇人物
中华千古英雄人物
历代星座人物
历代皇帝
小故事大启示 ( 7 ):康熙之治
清朝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他的文治武功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后人称道,也是最有贡献的帝王之一。他是个仁民爱物、刚毅果断的英明君王;而他好学敏求,意志坚定,勤奋不懈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大启示
小故事
2006年6月19日 9:18 PM
【风云人物】知人善用的武丁
商王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代君主,在他的知人善用及励精图治下,使逐渐式微的商朝恢复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中国历代人物
帝王
阿哲
风云人物
2006年5月5日 12:21 PM
唐太宗与大臣论仁政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说:“我看自古帝王,凡是用仁义来治理国家的,政权就能长期巩固;凡是一味依仗法律来控制驾驭百姓的,虽然在短时间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离国家的衰亡也就不远了。我们既然已经见到前人的经验教训,就足以作为借鉴了。现在我走仁义之道,以诚信之心来治理国家,希望能由此革除近代不好的风气。”听了唐太宗的话,身边的大臣建议要弘扬仁德必须要任用贤才。唐太宗深以为然。
唐太宗
2006年4月16日 8:55 PM
讲求诚信的唐太宗
唐太宗从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大计出发,主张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开诚相见,才能治理好国家。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猜忌群臣,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诚信待臣下,用人不疑,便赢得了臣下感恩图报、竭尽忠心。
唐太宗
2006年4月2日 8:06 PM
【风云人物】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中国人所称炎黄子孙的“黄”就是指黄帝。他原本是古代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追溯中华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根源,几乎可以说都肇始于黄帝时期,故他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中国历代人物
艺术家
阿哲
风云人物
2006年3月31日 7:30 PM
唐太宗的统御艺术(下)
贞观七年,太宗用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固辞说:“臣忝为外 戚(长孙皇后兄),恐天下人谓陛下为私。”太宗道:“朕为官择人,惟才是用;苟或不才,虽亲不取。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今日所举,为公不为私。”无忌于世民任秦王时,就是他的心腹,事之安危,无不参与运筹,他两可说形影相依,祸福与共。可能就因为如此,无忌更加战战兢兢,恐因厚赏致祸。也许就是无忌的小心谨慎,正所以为世民放心的不断举用。
子泉
2006年3月21日 4:24 PM
唐太宗的统御艺术(上)
以为中国诸多帝王中,聪明勇决,识量过人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只要知道这段历史的人,稍事回想,他巨大的身影就会跨越千年的时空,巍巍桓桓的孑立眼前。他胸怀万有,聚群豪殷殷打造出来的锦绣山河,繁华社会,更是这个世界中永不漫漶的清晰记忆。
唐太宗
2006年3月19日 9:48 PM
康熙:最博学的帝王
最博学的帝王当属清朝康熙皇帝玄烨。
传统文化
康熙
2006年3月6日 9:22 PM
【风云人物】笃行友爱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政治昌明,文治武功均盛,民阜物登,社会康乐,可与他的先祖太宗世民的“贞观之治”媲美。但开元之治中,玄宗友爱的表现,不仅唐朝历代帝王莫能及,即使搁在整个中华历代君王中,像这样敦睦友于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的呢﹗
风云人物
2006年3月4日 10:47 PM
【风云人物】伟大的祖先—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袓之一,现在所称炎黄子孙的“炎”,就是指神农氏。他教民务农,又亲尝百草医治黎民的病痛,而且成立交换货物市场,互通财货,使人们生活获得大幅的改善,因此农民、药商、医生均将他奉为神明,并立庙敬祀。
风云人物
2006年3月3日 10:17 PM
唐太宗的民本治绩(下)
一日,太宗跟大臣说:“朕年少就好弓箭,曾得良弓十多把,于是拿给弓匠看。弓人检视后说:‘都不是好弓。’朕问缘故,匠人道:‘木心不直,脉理都不会正;弓虽强劲,所发射的箭不会直。’朕才悟到,向日辨识不太精确。朕以弓矢征定四方,见识犹有如此差失,何况天下的事务,又怎能什么都知道呢?”
子泉
2006年2月28日 7:45 PM
唐太宗的民本治绩(上)
唐太宗李世民,年少就驰骋沙场,常在经营四方的哒哒马蹄声,看到了人民流离失所,哀哀无告的痛苦;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体验到了百业萧条,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惨境。所以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依归;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张本。太宗曾说:“每临朝议事,无不三思而后行,恐有害于民。”
唐太宗
子泉
2006年2月27日 8:28 AM
【历史故事】唐玄宗征衣结良缘
唐玄宗率从臣与禁卫军游猎于郊野。适值冬临,猎猎朔风,凛冽剌骨。玄宗不禁打了一个冷颤,环顾左右,大家穿着厚重的服装,犹似不胜其寒。
子泉
历史故事
2006年2月10日 11:48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唐太宗倾耳虚心、闻过则改(二则)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帝王,尤以兼听纳谏著称。然而,当大臣们谏诤言词激烈,有切肤之痛时,太宗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过饰非、充耳不闻。但太宗毕竟有过人的雅量和气度,以国家社稷为重,闻过则改。
君王
唐太宗
2006年1月13日 11:44 PM
李世民与魏徵
写唐太宗李世民与郑文贞公魏徵的文章实在太多,写的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所以都有一得之见,我再写下去,没有太多新意就觉得自己很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因为他两太可爱可敬了:一位是气度恢宏的君主,一位是胆识过人的谏臣,他两搭配成晴空万里的天,花团锦簇的地,这个天地的大名就叫做“贞观之治。”人在这样的天地间活着,才活得舒坦,活得精神焕发,生命壮丽啊!所以我避不开他们,或许他们正归结着唐代盛世的意义。
唐太宗
子泉
李世民
魏徵
2006年1月8日 10:23 PM
古公亶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古公亶父是后稷的后人,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称为周朝的“太王”。他重修后稷、公刘(稷的第四代传人)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
历史故事
古公亶父
2006年1月1日 1:46 PM
康熙帝用人不疑 臣下兢兢业业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原是明朝总兵郑芝龙的部下,顺治三年,清军攻占福建,施琅随郑芝龙降清。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占据海岛反清,招施琅一同反叛,遭到施琅的拒绝,施琅的父亲、弟弟、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康熙即位后,施琅被升迁为福建水师提督。此后,朝廷一直任用施琅打击郑成功的海上势力。
康熙
2005年12月18日 11:08 PM
历史故事:成汤故事二则
历史故事
成汤
网开三面
祈雨
2005年11月21日 12:21 AM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他的父亲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后来双目失明,因此当时人都称他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后妻,他的后母阴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像,就是舜的弟弟,性格狂傲。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2005年11月8日 10:37 AM
古代君王的故事:帝尧谏鼓谤木·揭器求言
唐虞史上记载:帝尧在位,虚己受言。常恐政事有差谬,人不敢当面直言,特设一面鼓在门外,但有直言敢谏者,着他击鼓求见。欲天下之人,皆得以尽其言也。又恐自己有过失,人在背后讥议,己不得闻,特设一木片在门外,使人将过失书写在木片上,欲天下之人,皆得以攻其过也。
2005年10月23日 10:31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大禹戒酒防微
夫酒以供祭祀、燕乡,礼所不废,但纵酒过度,则内生疾病,外废政务,乱亡之祸,势所必致。故圣人谨始虑微,预以为戒。
君王
2005年10月20日 12:16 AM
古代君王的故事:武王丹书受戒
夫武王是个圣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为铭词,传之后世。周代历年八百,享国最为长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君王
2005年10月17日 6:20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感谏勤政
周史上记:周宣王的后姜氏,贤而有德。宣王有时睡得太早,起得太迟,姜后恐他误了政事,要劝谏他,乃先自贬损,脱去头上的簪环,待罪于宫中的长街上,使其保姆传言于王,说道:“我无德,不能以礼事王,致使王耽于女色,溺于安逸,失早朝之礼,这是我的罪过,请王加我以罪。”王因此感悟说:“这是我自家怠惰,有此过失,非夫人之罪也(古时称后妃都叫做夫人)。”
君王
2005年10月16日 3:04 AM
古代君王的故事:唐太宗弘文开馆
唐史上记: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便在弘文殿内,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有二十余万卷。又于殿旁开设一馆,就叫做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馆学士,处于馆中,按日轮流值夜班。每日朝廷议事之余,即令众人入弘文馆,与他讲论那书中的言语、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时的政事该如何处理,常至夜半才罢。
君王
2005年10月14日 11:55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唐太宗主明臣直
长孙皇后贤德,知道魏徵是个忠臣,乃退去,穿了朝贺的袍服,来对太宗说:“妾闻古云,上有明哲之君,则下有耿直之臣,今魏徵之直言不阿,由陛下之圣明,能优容之故也,君明臣直,乃千载难逢,国家盛事,妾敢不称贺。”太宗闻皇后之言,其心乃悦。
君王
2005年10月10日 9:18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啖饼惜福
玄宗遂对肃宗说道:凡人福禄有限,应当如此爱惜。
君王
2005年10月8日 6:19 PM
古代君王故事:宋神宗轸念流民
只因新法不善,致使百姓这等,伤了天地的和气,所以久旱不雨。如今要天降雨,需是把新法革去不用才好。神宗将此图反复看了几遍,才晓得新法之害与民间之苦如此,甚是感伤懊悔,长叹数回,袖了入宫,一夜不能入睡。
君王
2005年10月7日 11:27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唐太宗敬贤怀鹞
夫太宗尊为天子,偶有臂鹞之失,见了正直的臣子,便惭愧掩藏,像害怕一样。盖太宗本是英明之主,自知所为的非礼,故深以为歉,宁坏了所爱之物而不恤也。臂鹞是他的差处,匿于怀中,是他的明处。
君王
2005年10月2日 3:25 AM
古代君王的故事:览图禁仗
唐代史书上记载:一天,唐太宗看《明堂针灸书》。这本书记的是医家针灸治病的方法,上面有图形。太宗看到人的脊背上有许多穴位,而且与人的心、肝、肾等五脏息息相关。太宗不禁想到,打人脊背,则五脏震动,或致伤命。于是太宗下诏,命令问刑衙门,从今以后不许筈杖罪囚的脊背。
君王
2005年9月30日 9:23 PM
古代君王的故事:商朝中宗德灭祥桑
不出三天,那颗桑谷合围的大树竟自然枯死。太戊仍然心存戒惕,继续修德勤政,不敢懈怠。三年之后,太戊德政治国的声名远播,远方各国之人仰慕其德义,通过相互介绍,辗转来朝见和归顺他的国家多达七十六个。商朝此前已经衰落,至此国势再次兴盛强大起来。
君王
2005年9月29日 10:52 AM
上一页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共有约 593 条记录
【品读唐诗】最渴望战场的书生
竖琴的起源
四连血月不寻常?(2)“巧合”20世纪中国大变的血月
无畏艰辛 不负英灵
浮生行吟:想想“长跑”这件事
怎样当个惹人爱的人?教你一个秘诀
七月十五中元节 怎么看待“鬼月”?
茶禅一味苏轼名句:人生所遇无不可 我生百事常随缘
茶禅一味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