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自前朝隋炀帝取得政权后,东都洛阳便为全国中心,其地处中原,位于大运河中心。但此时,洛阳已为王世充所占。大唐王朝若欲一统天下,必取洛阳。李渊攻取长安时,王世充正与瓦岗军交战。瓦岗军声威赫赫,但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几十万大军最后都败在王世充手下。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3) 擒薛破刘
太宗打败宋金刚后,刘武周见大势已去,逃奔突厥,终被突厥所杀。宋金刚想要集合残部再战,却已难有回天之力,带身边百余骑北走突厥,也被突厥所杀。太原失而复得。河东诸郡所有刘武周控制地域,都归大唐管下。太宗又一次力挽狂澜,拯救李唐王朝免遭覆灭。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2) 锋芒初露
在大唐统一天下之主要战争中,太宗或者直接参与其中并起重要作用,或者直接挂帅,特别是亲统唐军打败薛仁杲、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几战,皆是唐朝统一过程中最关键之战争,也是形势最危急、战事最艰难之几次大战。太宗重视安抚降众,收罗人才,意义尤深远。太宗因战功累累,后被高祖封为天策上将,位在所有公侯之上。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 太宗出世
尧、舜、禹三位圣君上次滔天洪水后开创本次人类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汉武一统天下,开疆扩土,钦定国家体制,确立思想文化体系。三国之时,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联袂上演千秋大戏,圆满诠释“义”之内涵。这些千古英雄人物虽处不同朝代,皆致力于开创、保护神传文化;亦与不同天朝众生结缘、演绎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戏,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光耀寰宇。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6) “焚书坑儒”真相
后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书坑儒”,并将其当作秦始皇残暴,毁坏历史、文化之所谓依据,不知真正准确史实。为正视听,还原历史真貌,本节将细述“焚书坑儒”史实、原委及意义。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5) 敬天信神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禅。史载黄帝曾至泰山封禅。在大战蚩尤于涿鹿之前,黄帝也是选在泰山脚下,大聚众神。《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帝王当政期间要功勋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向天报功。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4) 统一法度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齐、燕等国发行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用铲形布币,秦和东周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这种铜钱沿用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网开三面的华夏君主
常听说网开一面,而中华民族的先祖在三千年前,就有“网开三面”大赦鸟兽的君主。不仅是“网开一面”,是“网开三面”。他是谁?为何网开三面?如何网开三面?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3) 明主治国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之明君,一生勤政。史书称秦始皇“昼判狱而夜理书”,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据载,每天批阅各种奏请简札达一百三十多斤重。
陆剧《独孤天下》讲:因为一个预言“得独孤者得天下”,所以让北周大臣独孤信的三个绝世貌美的女儿备受瞩目。剧中女主角的原型其实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电视剧通常有很多改编虚构的成分,历史上杨坚和独孤伽罗真实的爱情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士进京赶考,但是没有考中,他收拾一番,准备回家。当天夜晚,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士子开门,看到几名健壮的护卫陪着一位富翁,对方说:“久闻先生的道德文章,令人敬仰敬佩。我有一个孩子,希望托付给先生教导。”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2) 天下一统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后,求贤若渴,一时天下人才西流。秦国所用丞相及主要谋士,多来自他国“客卿”,如范睢、吕不韦、李斯等人。他们在本国虽不被重用,入秦却成为名相或上卿。
【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1) 纷争残局
秦王嬴政(后为秦始皇),顺天时、应地利、符人和、治百乱于一瞬,兴百废于一时,一统江山,正本清源,为华夏千古保正道、固良基,树万古丰碑。
北宋开国有先兆 从双龙潭到“日下有日”
赵匡胤的妻子杜氏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杜家庄的前面原来有一座洼潭,名叫“双龙潭”。后人猜想,皇帝出生在谁家,想必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吧。
重视民生疾苦 皇太极爱护治下各民族的百姓
皇太极为保护民生,还制定了不少法令,比如严禁践踏百姓田苗,从士兵到长官不许私取百姓一物,不准惊扰百姓,耗费百姓财物。即便是他自己外出行军打猎,哪怕遇到寒冬时节,也要把营帐扎在野外,不许进入屯堡扰民。
喜读史书 以中华历史教化子民的皇太极
皇太极将史中的谋略和智慧,如意所用,以史为训,晓谕群臣和将领。终为大清王朝入主关内,一统华夏,奠定雄厚基业。
【名句故事】板荡识诚臣
在乱世中才能识别忠心不二的大臣。比喻经历危难的考验,才能看出人的品质。语出唐太宗《赠萧瑀》。
楚文王从纨绔子弟到一代雄主 是谁的功劳?
《吕氏春秋》认为,楚国疆土能够拓展到这种程度,这是葆申劝谏的力量,是他直言劝谏楚文王,为楚国强盛奠定了基础。
焚毁名单 翻转事情结局
明成祖下令焚毁密告名单,保全了臣子名节,也保全了君臣之义。王旦焚毁问卜书信,彻底断了真宗复查的念头,保全了同僚的性命。
【文史】您不了解的元朝(1)宽刑
长久以来,一提起元朝,很多人认为元朝残暴,或许历史的真貌并不像我们想像的一样,亦或者是人们不太了解,有意无意夸大了元朝的残暴。
“不到黄泉不相见” 毒誓怎化解?
庄公就把母亲和弟弟叔段密谋篡权之事,告诉了颍考叔。庄公还表示很后悔立下毒誓,尽管母亲还在世,却不能去见她。
【名句故事】雀屏中选
雀屏中选比喻被选中为女婿。
既有胡人的刚勇 又有仁者的宽厚——北魏孝文帝
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孝文帝,年少时就善于骑马射箭,而且体力充沛。十多岁时,他就能以手指弹碎羊膊骨。而他张弓射箭,往往能百发百中。不过孝文帝十五岁以后,就不再杀生,停止了一切射猎活动。
【文史】慎终如始 唐太宗奠定三百年大唐基业
贞观十三年(639年),在大唐繁盛辉煌的时期,魏徵交上一封奏折,里面引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是说知道它不困难,困难的是执行它;执行它也不难,难得的是善终。
恩威并施的大唐天子 令四夷首领臣服
一将功成万骨枯,开疆拓土、称霸天下都少不了战争的参与。无论胜败如何,战争对所有人都会造成巨大伤害。在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唐太宗更是四方各族首领尊敬的“天可汗”。从战乱中兴起的大唐是怎样做到的呢?
【文史】死刑“五复奏” 唐太宗用法宽简
古人犯了法,也会被捕入狱、接受审讯。但是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法律,同样的罪名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那么,心怀仁爱的唐太宗怎样制定大唐的律法呢?
唐太宗复兴儒学 达前朝未有之盛
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成为中华王朝的官学,却在魏晋以后逐渐式微。在隋末动荡之时,学校无人上,诗书无人读,儒学仿佛坠入泥涂一般。唐太宗即位以来,却大力复兴,令儒学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文史】唐太宗高如日月 却慎言慎行
唐太宗曾对大臣直言:“我不敢多说话。”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子,说出的话更是圣旨,为什么太宗会有这种顾虑呢?
设身处地为臣民着想 唐太宗仁爱无疆
不需要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几个细节、几个小故事,就能展现一个人的品德。慈悲为怀的唐太宗,一生推行德政,整个贞观年间,随处可以发现他体恤怜爱臣民的故事。
楚文王挨了一顿鞭子 变成好国君
玩得出了格,楚文王的老师葆申对他决定动刑。他说:“先王占卜询问上天,得到许可后让我来做您的老师,我应该尽到管教之责。您如今行为应当受到笞刑的惩罚。”楚文王讨饶,说:“我从离开襁褓时,就位列诸侯,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不要用鞭就子抽打我。” 意思是我从下就被立为太子,受笞刑太丢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