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将

晋朝“花木兰”代父统兵 解除联军围攻
西晋女将李秀(291年─?年),曾经代父统辖三十七部大军,还于唐朝时期显灵,救护唐军,被唐帝封为“明惠夫人”。
西域首任大都护 汉朝郑吉
传说中,在汉宣帝时期,有一块定胡碑,碑刻曰:“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两千多年前,这句碑文镌刻大汉王朝的恢宏气势,使其定格为永恒。
郭子仪功高盖世 为何不招人嫉
郭子仪领兵,护守大唐,权倾天下威震一方,没有引起朝廷忌恨;功高盖世也没有引起皇帝猜疑。郭子仪一生富贵寿考,其子孙皆是朝中重臣,汾阳王人道之盛,青史流芳。
【兵仙韩信】汉中定计 逐鹿中原
刘邦经鸿门宴后,烧毁栈道,困居汉中,以示臣服于楚霸王。他虽然封了韩信做大将军,但仍感到前途渺茫。因为项羽以霸王之姿号令诸侯,令当世名将章邯等镇守关中,扼制汉军。项羽统军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担六国之忧
信陵君保全赵国,是为大义;组织五国联军,营救母国魏国,是为大忠。信陵君一生克尽忠义,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西晋百科将军 无所不能的“杜武库”——杜预
中国古时,在文庙和武庙中都受到祭祀的贤臣,中国史上只有一位,他就是西晋开国名将——杜预。
【名句故事】一饭千金
一顿饭值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恩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马前张保,马后王横”的典故也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在真实的历史文献中,岳元帅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却另有其人哦!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之一的、也是岳飞最喜欢的大将——张宪。
【名句故事】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指愈多愈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为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两人论各将领带兵的能力……
四任皇帝敬重他 屈突通忠义守节 配飨庙庭
屈突通,为隋唐两代的名将,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皇帝。为人忠直尽责,曾舍身力救千余人性命;也在隋末勉力支撑着即将倾倒的隋朝,无奈隋朝气数已尽。后屈突通遇唐高祖、唐太宗两位明君赏识,大展长才,建功无数。他一生守节,求仁得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配飨太宗庙庭。
【文史】战必胜攻必取 韩信六出奇兵定天下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更有“兵仙”美誉。在秦汉之交的战乱年代,他不是武功最高强的,手下军士也不是最强悍的,但他却能通过近乎神一般的军事谋略,化腐朽为神奇,打下一个个胜仗。
【文史】十面埋伏 韩信项羽的终极决战
项羽和韩信,一个是力能扛鼎、霸气冲天的王者,一个是料敌先机、用兵如神的兵仙。秦朝灭亡后的那几年,与其说是楚汉的帝王之争,不如说是项羽和韩信的精彩对决。 一场垓下之战,最终为这段历史画上有力的句号。
名如其人 韩信义重如山不负汉室
龙且战败,齐国平定,天下大势的走向已经十分明朗。楚汉最终的决战在即,人们也逐渐看清,楚汉争霸真正的主角不是项羽、刘邦,而是兵法与谋略都无人能及的大将军韩信。他的一举一动,牵连着历史命脉。
【文史】楚汉战争转折点 韩信水淹20万楚军
楚汉争霸以来,韩信领兵以少胜多,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耳熟能详的典故,比如暗渡陈仓、木罂渡河、背水一战、破赵会食、十面埋伏等。其中有一场战役,从根本扭转了楚汉局势,创造了水淹楚军的奇迹,那就是潍水之战。
灭齐的牺牲者 郦食其之死与韩信无关
在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下,韩信“尺书降燕”,齐国成为继项羽之后唯一的强大诸侯国。因而,韩信的下一步计划是征服齐国。
英雄惜英雄 韩信礼待俘虏得奇策
韩信领兵,战无不胜,堪称历史上用兵第一奇才。在韩信的战争生涯中,或许只有一人能与之比肩,获得像老师一样的尊崇待遇,他就是赵国著名的谋臣李左车。历史上关于李左车的记载不多,他的故事主要围绕韩信展开。
掌握兵书精髓 韩信背水一战折服手下
汉王刘邦宣布将任命大将军,军中上下暗自高兴,都认为自己会得到任命。最终,韩信登上了拜将台,全军哗然。他们不解,这个未建尺寸之功的无名小卒,为什么得到大王的青睐?在一次次的战役中,将士们逐渐找到答案。
唐太宗为他罢朝3日 15名养子为他守孝3年
李大亮去世后,他生前收养的15名孤儿都为他守孝三年。太宗听闻他的死讯,悲痛大哭不能自已,废朝三日为他哀悼。
意想不到的渡河方式 韩信出奇兵破魏
大战在即,两军隔河对峙。如果一方军中仅有少量船只,他们应如何渡河克敌,并将损失降到最低?楚汉争霸期间,过于自信的刘邦由于对韩信的猜忌,不断制造“麻烦”。而具有将帅大才的韩信,总能化解危机,反败为胜。
韩信暗渡陈仓 汉室得天下的第一步
公元前206年6月,汉中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任命仪式,汉军营长期空缺的大将军终于有了确定人选。心思缜密的韩信成为刘邦进军关中,进而谋取天下最倚重的国士。按照韩信的计划,刘邦起兵的第一个目标,是三秦地区。
刘邦凭什么战胜项羽 韩信谋略堪比隆中对
楚汉争霸之前,项羽拥兵40万,刘邦去封地时只带走3万兵马。而论身世,项羽是楚国贵族,世代为将声望很高,而刘邦发迹前只是个小亭长。面对实力这么强的对手,刘邦要如何以弱胜强,统一天下呢?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朝灭亡,胸怀远大抱负的兵仙韩信,在各路诸侯中把目光转向处于困境的刘邦。公元前206年,他仅带领3万兵马奔赴汉中,韩信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员。历史告诉我们,韩信最终成为刘邦的大将军,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大唐将军在家做饭?李勣为姐煮粥烧了胡子
李世勣是位不重私利,感念故主的恩义将军。唐太宗曾经剪掉自己的胡须,烧成灰烬后为他调药。他去世后,高宗李治罢朝七日,亲自在未央宫的古城楼上哭着为他送葬。
怀才不遇 韩信归汉
秦末的民间,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建“张楚”政权后,天下豪杰并起,项羽、刘邦也作为楚人后裔先后起兵。相对平静的淮阴县中,韩信和他的宝剑一样,等待出鞘的最佳时机。
文帝9年,许负为周亚夫看相,周当时是河内太守。许负要周亚夫走到她跟前,仔细地看了又看,之后说:“再过三年,你便会封侯。封侯八年后,将任宰相,位尊任重,在众臣子中你是首屈一指的,再过九年会饿死。”
被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无疑是楚汉争霸时期响当当的主角。他在五年之内,襄助汉室打天下,终结秦末群雄纷争的混乱局面。都说乱世出英雄,韩信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言行和志向。
按照蒙古帝国的法令,对盗贼向来处以重罚。因别勒古台的苦苦请求,蒙古王只是折了树枝,象征性的惩罚了盗贼。
在博尔术的心目中,成吉思汗意味着什么?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同大汗共履艰难危险?
笑谈风云:知恩图报的韩信
韩信在历史上做了刘邦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的千金报德、胯下之辱被传为佳话,后人赞誉韩信是个有大忍之心、知恩图报的人。那么韩信又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文史】郭靖的原型“中天神将”郭侃
他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第十六世孙,而在武侠小说中,他被认为是郭靖的原型。他智勇双全,精通兵书、火器,在兵征天下之时,他统帅汉军踏入欧亚,横扫数百座城池。在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多年前,西征大军就打通了全球化的信息交流通道。他就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汉军统帅——郭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