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在张伯行上任后的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来到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向朝廷推荐贤能的官员。但在他们呈上的举荐名单中,康熙皇帝并没有看到早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的名字。
这一次,夜半未过,张良披星前往,候于桥上。片刻,果见老者扶杖而来,面露喜色道:“这就对了。”于是袖出一书,交与张良,又告诉他:“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十年后,汝将大有为,十三年后汝过济北,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说罢即去,不复再见。
【故国神游】子房岂是策士辈 洞彻天机谁与俦
张良洞彻天机而能清识独流,也必然深谙成事在天的道理,故而从不敢据功自傲。天下初定,汉高祖大封功臣,诸将争功不下,张良却旁观静侯,冷眼时事。
有人劝李膺赶快逃走。李膺说:“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说罢,昂头阔步地自赴监狱,终于被拷打而死。
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来朝见。子贡在一旁,注意观察两位国君的举动。邾隐公献玉,仰头高视;鲁定公受玉,低头下视。
这番轰轰烈烈的壮举,在永乐大帝去世后即告停止。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给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郑和个人的遗憾。
梁启超先生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中感叹“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我对文中它语不想置评,独这一句“于我心有戚戚焉”。
郑和舰队这三次充当“世界警察”的经历后来被合成“郑和擒三番”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除此之外,郑和二十余年间七下西洋,未动一刀一兵。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可以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宋璟五字金言劝世人
宋璟为相,特别注意考察官员的品质。他认为:让那些阿谀逢迎之徒混入官场,一定不是好事。
明代名人系列:才大磊落的姚夔
姚夔才能宏大,心胸开阔磊落。朝廷商议没办法定案的事情,姚夔一句话立即决定。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李秉说:“只要不将我下狱,一但入狱,我就必定不会出来,因为这会伤了国家的颜面。”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后期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1283年1月9日(黄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马顺要离开时,王竑很生气的跳了起来,抓住他的头发大吼说:“你们这群奸人,祸国殃民,早就该被杀头了,到现在还敢这么嚣张?”
年富做事详细,计算考核都很用心,所以一些积弊都能够被革除,而百姓们的生活也因此大有改善。
大学士李贤曾对人说:“《尚书‧皋陶谟》称,为政者要有九种美德,王翱就具备了五种:事物纷乱而他却能专心一致,遇到阻挠而他却更加坚毅,生活俭朴且奉公守法,性格坚定而合乎义理。”这个评价对王翱来说,的确是恰如其分的。
正统七年冬天,王翱到辽东负责军务。他发现当地长久以来军令废弛,以至于敌军来临时,将士们都不戮力杀敌。于是,王翱想了一个计谋....
张芹说:“王思不是谏议官尚且能如此尽忠直言,我辈怎可坐视不管!”
何文辉知道了,赶紧去告诫胡美说:“我和你一起受皇帝之命来到此地,就是为了要让百姓安身立命。现在敌军都已经归降,你又何必以私忿来杀人呢?”
管仲的富民政策,突出地表现在农工商同时并举方面。他除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外,对于手工业、商业也极为重视。
“忠清有声”的葛守礼
礼部被查出收受贿款十余万两,受贿名单中惟独没有葛守礼的名字,嘉靖皇帝因此深知葛守礼廉洁作风。
耿九畴历官给事中、两淮盐运同知,出镇陕西,转右副都御史、都御史、江西布政使,擢南京刑部尚书。以议论朝政得失,能务大体,颇有声望。
安贫乐道语出《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安贫乐道,即以得道为乐,安于贫苦。恬,有安静、清静之意,这里是淡泊、淡漠的意思。进趣,同进趋,努力作为。安贫乐道是古人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之道,《太平御览》中多见"安贫守道"、"安贫羡道","世以儒学安贫乐道"之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清官轶事录︰陆稼书与《公归集》
陆稼书口中喃喃自语,好像与人交谈一样,过了一会儿,呼唤其家人说:“忠湣公在此,交代了一些事,我这就去啦。”于是闭目而逝。此时空中传来凤箫笙鼓的喧闹声盈耳不绝...
秦维岳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发蒙,诵读不已,并立志廉洁自身,以身报国。
清官轶事录:清正忠直的彭泽
彭泽(1459年—1530年),字济物,号幸庵,甘肃兰州西园人。他是明代中期的一位朝廷重臣,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他不仅是彪炳史册的一代功臣,更是当时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奇才。
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重义守节的郡吏世家,受父辈言传身教,少修操守,“安仁弘义,耽乐道德”。孟尝先后任会稽郡户曹吏、合浦郡太守等职务,为官清廉,深得百姓拥戴
范仲淹每晚自省内找
范仲淹说:我每天睡觉时,都把这一天所开支的费用和所做的事情,统统盘点一遍,自省内找:如果做得恰当,就可睡一个好觉;如果费用开支不当或做事不妥,就会彻夜难眠。第二天必定要想方设法,予以弥补、改正。
嘉庆11年除夕前,林则徐所撰写的新年贺禀寄达福建巡抚张师诚手中时,受到格外的赏识,也扭转了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