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37A)

作者:朝晖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一个反问句,隐喻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家国情怀。《明妃出塞图》局部,元人绘。(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第三十七课

一.鱼跃沼,鹤乘轩(十三元)(选自《声律启蒙》)

幽对显,对喧。
柳岸对桃源。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沼,乘轩。
醉胆对吟魂。
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王通,献太平关老子,著道五千言。(下划线字为入声字)

一.注释及说明:

1. 幽对显,寂对喧:幽,幽暗或幽静。|显,明显或显扬。|寂,寂静或寂寞。|喧,嘈杂。

栖身有分终幽隐,裕后多书遂显扬。 明‧朱诚泳《寿钱员外八十大参大用之父》

行野众喧闻雁发,宿亭孤寂有狼嗥。 唐‧薛能《蒙恩除侍御史行次华州寄蒋相》

2. 柳岸对桃源:柳岸,有柳树的水岸。|桃源,指高人隐居之处或世外仙境。

残月晓风思柳岸,黄鹂白酒话桃源。 清‧季念诒《题文玉徐君春游图照》

3.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莺朋、燕友,指成群结队的黄莺和燕子。出自唐‧白居易《春池闲泛》:“树集莺朋友,云行雁弟兄。”|早暮,早晚。与“朝暮”同义词。|寒暄,①“暄”本义指温暖,所以“寒暄”指冷暖。唐‧皇甫冉《巫山峡》:“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②朋友见面时问候起居及冷暖的应酬话。

客路谁怜翔燕友,归心每见集莺朋。 (朝晖 原创)

学道修心无早暮,论交阅世识寒暄。 (朝晖 原创)

4. 鱼跃沼,鹤乘轩:鱼跃沼,游鱼在池泽中欢快的跳跃。出自《诗经‧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比喻君王恩泽所及之处,老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鹤乘轩,野鹤乘坐轩车。典故出自《左传‧闵公二年》[1],(白话译文)冬季,十二月,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喜欢养鹤,外出时让鹤也使用官员才能乘坐的车子。将要作战时,那些服兵役的人们都说:“让鹤去,鹤实际上享有官禄官位,我们哪里能打仗!”

“鹤乘轩”在古诗文中的运用,①常用作朝廷官员的谦词。北宋‧赵抃《次韵高阳吴中复待制见寄》:“素志未容龟曳尾,误恩深愧鹤乘轩。”②讽刺某人德不配位。南宋‧陆游《杂感六(其一)》:“鹤乘轩车已堪叹,狐戴髑髅何可亲。”

游鱼跃沼凡尘少,野鹤乘轩俗世多。 (朝晖 原创)

5. 醉胆对吟魂:醉胆,醉酒后的胆量;比喻豪气。南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吟魂,比喻诗人的诗情、才思。

心远何须凭醉胆,地幽常借涤吟魂。 (朝晖 原创)

6. 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甑(音赠,去声),古代蒸饭的陶质器具。“范”指东汉的范冉,东汉桓帝刘志时期的官员。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2],范冉被罢官无俸禄来源时,生活困顿,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饭甑上都有了灰尘。

“袁门”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巡视),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干扰别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以“袁门”“袁安高卧”比喻身处贫困而坚守气节之人。|拥,读音“勇,上声。”

上下联大意:范冉煮饭的甑里,已经落下了灰尘;袁安家门口堆满了厚厚的积雪。

7. 缕缕轻烟芳草渡:大意,长满芳草的渡口旁,有袅袅炊烟升起。

8. 丝丝微雨杏花村:大意,春日里,开满杏花的村中,有丝丝小雨洒落。

9.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诣(音亦,去声),到。|阙,朝廷。|王通,隋朝文人、著名学者。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省运城市),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隋文帝仁寿间至长安献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

上联大意:王通曾经向朝廷献上《太平十二策》的文章。

10. 出关老子,着道德五千言:下联大意:老子西出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声律启蒙‧十三元》)清王翚恽寿平合作柳燕(国立故宫博物院 提供)

二、六首押“十三元”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1.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去紫台连朔漠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春风面?环佩空归夜魂。
千载琵琶胡语,分明怨恨中论。

创作背景: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杜甫客居于夔州(治所在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三峡的起点)。他动身沿三峡去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一带游览。他走过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古代名人留下足迹的地方,并创作了“咏怀古迹”五首诗。本诗为吟咏王昭君。

注释:①荆门:荆门山,位于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赴,前往。②明妃:指王昭君。汉代南郡秭归人(今属湖北省秭归县,在荆门山附近),名嫱,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汉代匈奴首领的正妻),以结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3]。③一去:自从离去之后。常用于指“一去不复返”。④紫台:皇宫,皇帝居然的地方。⑤朔漠:北方沙漠地带。⑥青冢:本诗指王昭君之墓。昭君墓在塞外。⑦画图:民间传说,王昭君入宫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被画得不美丽,因此没有被汉元帝选见,也就不被重视。直到王昭君要远嫁匈奴前,皇帝才见到她的真实容颜,只是已经不好换人了。|省识:认识、见识(王昭君的美丽容貌)。⑧春风面:指美丽的容颜。⑨环佩:指王昭君生前所佩戴的饰物。这些饰物都作为殉葬品埋在昭君墓中,作者认为即使王昭君去世后的魂魄回归故乡,也无法带着环佩归来。所以说“环佩空归”。⑩千载琵琶:琵琶这种乐器在秦汉时期已经兴起,至杜甫时代约千年。⑾作胡语:指唐代流行的古琵琶曲《昭君怨》,乐曲中加入了西域游牧民族音乐的特色元素。⑿曲中论:在乐曲声中娓娓诉说。“论”本诗读音“轮”。|载,当“年、年代”解,读“宰,上声”。其余词意都读去声“再”。

全诗大意:我跨越千山万壑前往荆门;在荆门山附近,当年王昭君生活过的村落尚存。从王昭君离开皇宫远嫁到北方沙漠地带;到现在那里只留下青草如茵的墓地在黄昏下独处。单凭一幅画像,如何能见识王昭君的美丽容颜呢?即使她在月夜下魂归故里,也无法将生前的环佩等物品带回。千年流传的琵琶曲已经加入了西域的音色韵味,曲中分明诉说着昭君远嫁的哀怨与故国之思。

赏析:首句“群山万壑出荆门”,其中“群山万壑”是指从白帝城到江陵这段水路,长江两边都是起伏延绵的山脉。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指这一段路程。

“画图省识春风面”,只凭画像如何能见识王昭君秀丽的容颜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隐喻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家国情怀,其“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念,随着年纪渐长,很难实现。杜甫在“安史之乱”初期被贬官离开长安城之后,就一直没有被朝廷召回任用。而他的诸多好友高适、王维、房琯等均被重新召回朝廷任职。

“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隐喻了作者因战乱漂泊西南、有家难归的悲怆心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化用典故出自北周‧庾信《昭君辞应诏》:“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其中“方调琴上曲”指和亲的队伍进入大漠后,王昭君在马上弹琵琶,“变入胡笳声”用琵琶轮指的手法,让乐声模仿胡笳苍凉悲怆的音色。庾信诗中的“琴”指的是琵琶,不是古琴(笔者在第28课释义过“马上琵琶”这个词,读者可以参考)。“分明怨恨曲中论”是王昭君的哀怨?还是诗圣触景生情的叹息?或许只能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来形容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在马上弹琵琶,仿如胡笳苍凉悲怆的音色。这是王昭君的哀怨?还是诗圣触景生情的叹息?元人《明妃出塞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供)

三、附注

1.《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2.《后汉书‧独行列传》: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3.《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译文:王昭君,字嫱,汉南郡秭归人……入宫几年了,始终未被皇帝召见,心中有悲怨,于是主动请求掖庭令准许她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临行前举行告别宴会,汉元帝召来五名宫女供单于挑选。昭君盛装打扮,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在殿中顾盼生辉,令在场众人惊叹。元帝见到她后大为震惊,本想反悔留下她,但因不愿失信于匈奴,最终仍将她赐予呼韩邪单于‌。(《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说明:关于“毛延寿故意将王昭君画丑”的记载,主要源自东晋葛洪《西京杂记》的故事,非正史。抛开王昭君的事情不谈,《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无记载汉代皇室有请画师画宫女图像供皇帝选择的事情。正史中也没有提到“毛延寿”这个人。

但是,不妨碍历代诗人借用这个传说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唐‧李商隐《王昭君》:“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北宋‧王安石《明妃曲》:“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南宋‧辛弃疾《虞美人》:“夜深困倚屏风后,试请毛延寿。”清‧弘历(乾隆)《宫词体题冷枚汉宫春晓图》:“画师恐是毛延寿,费却金钱更敛容。”以上诗句均带有调侃的意谓。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首诗这一联,诠释了生命意义在于沿着正道积极向善而不停步,不然就会如沉舟那样,看着千万只轻舟在身旁驶过;或者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如“病树”那样被积极向善的生命所替代。
  • “舞爱月留人”除了呼应首联外,还从诗意的角度演绎《论语•里仁》篇中的名句:“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看到李白的“九日龙山饮”,首先有菊花微笑的迎接,还有月亮的相伴。
  • 杜甫《南邻》一诗虽然描写的是隔篱邻舍翁“锦里先生”的生活片断,其实也是在借指作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园收芋粟不全贫”表现的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也诠释了《论语·雍也》中儒家修行者安贫乐道的处世襟怀。
  • 《渭城曲》被谱为《阳关三叠》传唱千年,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将清新明丽的场景气氛,冲淡离别的愁绪。以“西出阳关无故人”为由劝酒,遂成送别诗绝唱。(南宋)谢枋得曰:意味悠长。(明朝)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
  • 颔联一“喜”因连枝会;一“愁”因落叶别,通过对比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颈联两句写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海上青山隔暮云”又暗含对自己前程不确定性的担忧。之前李白因在长安得罪了权贵,被朝廷“赐金放还”。
  • 中华文明史,诗歌最璀璨的时期在唐朝,而唐朝的诗歌最鼎盛的时代是李白与杜甫在世的时期。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因此诗圣对诗仙的评价弥足珍贵。
  • 颈联“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自荐诗文最忌讳的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下联“霄汉鸳鸿”用词极妙,朝廷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读了这一句都会认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贤人,而作者只是离开这个群体太久了(久绝群)。
  • 孟浩然在这滚滚红尘中生活了三十多年,能不被世间的各种欲望所诱惑,保持初心不变,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李白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其实,“南风”在古诗文中又借指“道德之风”;东汉‧冯衍《显志赋》:“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所以舜帝的《南风歌》言外之意是说,当道德礼义长存于百姓心中的时期,万物就生机勃勃,老百姓心中就没有忧愁。
  • “正是江南好风景”还是写美景,不提两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悲惨遭遇;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包含了多少辛酸和感叹!有时光流逝,有繁华落幕,有流离失所,有饥寒交迫,有迟暮相逢,有千言万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