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

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先任中共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是中共著名的「戰狼」,其反美言論常遭大陸網民譏諷,屢屢翻車。
美中雙方將關稅分別升至145%和125%之後,這場前所未有的貿易戰進入第二階段,未來局勢如何演變牽動全球敏感神經。
4月25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其中穩就業被列為「四穩」之首。
面對中共海軍快速擴張,美國海軍部長費倫(John Phelan)表示,美日正討論雙用途造船(dual-use shipbuilding)計劃,將商船設計與軍事需求緊密結合,以強化區域威懾力。
近日,中美之間對一個問題各執一詞。中共說,沒有跟美國就關稅問題舉行談判;美國說,中共一直跟美國在談判。那麼,中共到底跟美國談判了沒有? 一,中共的說法 4月24日,有記者問:「近來美方不斷有消息稱,中美之間正在談判,甚至將達成協議。你能否證實雙方有沒有開始談判?」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答說:「這些都是假消息。據我了解,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
近日,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正在按照川普(特朗普)的思路準備推動稅改法案,並加入了新增1,500億美元國防預算的內容。2025年美國8,952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在2024年底已經獲得批准,1,500億美元的新增預算若順利通過,並在今年全部使用,意味著美國年度國防預算將突破1萬億美元。那麼新增1,500億美元預算的意義有多大呢?
2025年,中國經濟仍舊低迷。在拉動投資無果後,中共政府將出口確定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進而大幅提高出口退稅,通過變相降價推動出口增長。然而,在美中關稅戰升級下,這一決策誤判使中國經濟再遭沉重打擊,也使當局通過財政補貼拉出口、穩經濟的企圖化為泡影。
按計劃,波音公司今年要向中國交付其訂購的約50架飛機。但中國為了報復美國的關稅,已停止接收新飛機。
中共硬美國關稅高壓後,全世界都在關注雙方何時會談判,尤其是雙方領導人何時會通話?誰會主動給對方打電話? 總之,誰會先妥協後退。
美中關稅戰持續之際,雙方是否開始談判又產生了截然相反的說法。 川普(特朗普)團隊不斷談論美中貿易談判,一面對中共施壓,一面也儘量安撫市場。中共再次做出奇葩反應,堅稱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中南海自行入甕後,意識到被戲耍了,眼看被白宮一再拿來說事,自然更加氣惱。
美國司法部週五(4月25日)宣布,塞爾維亞執法機關應美方要求,逮捕了現年43歲的中國公民崔光海(Cui Guanghai,音譯),以及63歲的英國公民約翰‧米勒(John Miller)。這兩人被指控策劃跨州騷擾與恐嚇一名居住在洛杉磯的反共人士。
最近,中共黨魁習近平遭遇上台13年最難堪的內外交困,引發國際國內廣泛關注,本文例舉了七件事。
美中關稅戰2.0,中共官方公開態度強硬。北京時間4月24日,就「中美之間正在談判,甚至將會達成協議」問題,先是外交部發言人說,中美沒有就關稅問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繼而,商務部發言人稱,目前中美之間「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任何關於中美經貿談判進展的說法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
川普政府計畫追加1500億美元軍費,作為大規模減稅法案的一部分。
週四(4月2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多位議員致函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對該公司的中共背景表達擔憂,並要求其提供用於訓練AI模型所使用的美國數據。
眾所周知,稀土是舉足輕重的礦產資源,可以加工成生產從iPhone到F-35戰鬥機所需的材料。美國要發展國內稀土供應鏈,取代中國的全球稀土壟斷地位,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
印太戰略已成為美軍重整防務的核心。共和黨人將在川普稅改法案中編列1,500億美元國防預算,強化海軍造艦、導彈防禦、空中戰力與自主武器等重點項目。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表示,此舉意在威懾中共,維護印太和平與國際秩序。
隨著中美貿易戰火加劇,原本運往中國的美國液化石油氣(LPG)貨船紛紛改道,轉向日本、韓國等其它亞洲市場,突顯全球能源供應鏈正面臨加速重組壓力。 這波變動源於最新一輪關稅衝突。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本月初宣布,對中國大部分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中共隨即反擊,對美國商品課徵最高125%的報復性關稅,涵蓋能源等多項關鍵進口品項。 LP...
美國總統川普週四(4月24日)簽署行政命令,加速深海金屬與關鍵礦產的開採許可程序,全面推動海底資源開發。白宮強調,此舉旨在對抗中共對稀土與戰略礦產的控制,強化美國在深海技術、能源自主與供應鏈安全上的領先地位。
通過「洗產地」,讓本國商品經過東南亞的簡單加工,貼上新標籤後再出口美國,是中共以往規避美國高額關稅,削弱其震懾力的主要手段。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共的關稅政策之所以效果打折,關鍵即在於此。
美國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週三(4月23日)對中國三大國有電信企業發出傳喚,要求說明其在美業務是否涉及情報滲透與監控活動。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下調對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部分商品的稅率可能砍半以上。白宮一位高級官員透露,新方案可能將稅率降到50%到65%之間,但總統還沒最終拍板。
4月19日,北京搞了一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不料現場狀況迭出。新華社的報導承認,「一些機器人在路測中零件脫落、關節開裂、不慎摔倒。」黨媒因此被迫降低了宣傳調門。不過,其它一些中文媒體似乎沒有及時得到新指令,非要稱此事針對「中美科技戰」,硬生生把這次宣傳搞砸了。
美國商務部週一(4月21日)公布,將對自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高額關稅,稅率最高可達3,521%。這項措施旨在防堵中國企業透過東南亞「洗產地」,規避原針對中國製太陽能產品的關稅,這是美國政府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重要行動。
美中關稅戰進入膠著狀態。美國正與各國進行關稅談判,繼續孤立中共,而中共則展開外交攻勢意圖建立抗美同盟。分析認為,東南亞國家採取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務實外交,拒絕中共的抗美同盟,同時積極爭取美國降低關稅。
4月18日,新任美國駐日大使格拉斯(George Glass)抵達東京,表示「我們與日本處於一個頗為棘手的地緣環境中,周圍有中(共)國、俄羅斯與朝鮮」,「我們需要攜手反制像中(共)國這樣的國家。」
美國非營利組織「州裝甲行動」(State Armor Action)發布了一個新的網絡工具,讓用戶可以追蹤和了解「全美各州議會」推出的反對中國共產黨(CCP)相關立法的情況。
美國國會眾議院提出一項兩黨立法,把操作無人機拍攝美國軍事設施的行為列為犯罪,以確保美國的軍事設施免受外國間諜特別是中共特務的監視。
韓國海關總署(KCS)週一(4月21日)表示,近期查獲多起中國企業將商品偽標為「韓國製」出口至美國的違規案件,總金額逾2,000萬美元。此舉正值美韓高層即將就川普關稅議題舉行會談前夕,引發外界關注。
川普總統對中國加徵關稅後,中共宣布限制稀土出口,衝擊高科技與國防產業,並引發外界對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憂慮。美國內政部長伯古姆(Doug Burgum)警告,儘管美中有望談成協議,但唯有強化本土礦產供應,方能真正因應長期挑戰。
共有約 1055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三(4月30日)公布的中共官方製造業調查顯示,中國4月份製造業活動萎縮,川普(特朗普)對華關稅案終結了持續兩個月的復甦。同時,4月新出口訂單大幅下降,衝擊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