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研究:6600萬年前地球被撞 陷入黑暗兩年

美東時間2月9日下午5點半左右,一顆和藍鯨大小差不多的小行星近距離擦過地球,小於地球和月球距離的1/5。Getty Images)
美東時間2月9日下午5點半左右,一顆和藍鯨大小差不多的小行星近距離擦過地球,小於地球和月球距離的1/5。Getty Images)
2017-08-24 11:25 中港台時間|08-25 13:43 更新
人氣 9307

【大紀元2017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綜合報導)科學家再次模擬遠古時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展現兩年暗無天日的驚人災難景象,絕大多數物種因此滅絕。

據科技網站inverse近日報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布小行星撞地球的最新模擬分析,顯示6600萬年前的撞擊,讓地球陷入長達近2年的黑暗。在模擬場景中,滅絕的生物達四分之三。

科學家描述,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力之大,極其驚人:小行星穿透地殼,深達地幔。

撞擊立即引發火山爆發、地震和海嘯。地球一片火海。科學家估計,150億噸煙灰進入大氣層,擋住了99%以上的陽光。因此地球變得一片黑暗,這一時期持續了兩年。

大多數植物被火焚毀,殘餘的植物因為沒有陽光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受影響最大的是海洋浮游植物,因無法光合作用而死亡,導致許多海洋生物隨後也滅絕。

地面和海洋的溫度下降幅度在11~28攝氏度(52~83華氏度)之間,陸地平均突降10攝氏度(50華氏度),海洋溫度下降7攝氏度(20華氏度)。

2016年,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科學家也曾推測,史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影響遠比想像的更大。

英國科學家表示,當時地球上93%的哺乳動物在那次撞擊中徹底滅絕。

關於物種滅絕事件,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的生命曾經遭遇五次大滅絕,包括66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滅絕。

但是,令科學家不解的是,每次滅絕事件後,又迅速出現大量新物種,而這些是進化論至今無法解釋的生命現象。

因為那些新生的物種幾乎和滅絕的沒有聯繫,以及不是進化論所說的漸漸出現,而是新物種突然大量、幾乎遍及全球的產生。#

責任編輯:葉紫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我們
請進入安全爆料平台
讓全世界看到正義就在今天
大紀元電子報
一旦重大新聞發生,我們會立即發送到您的電子郵箱
Email Icon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保留刪除騙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本網站圖文內容歸大紀元所有,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Copyright© 2000 - 2025 The Epoch TimesAssociation I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