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研究發現月球南極水坑內物質來自彗星

月球卡比厄斯環形山俯視圖。(USGS)
月球卡比厄斯環形山俯視圖。(USGS)
2022-03-02 10:10 中港台時間
人氣 435

【大紀元2022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報導)一份新研究揭示,月球南極附近一個撞擊坑內的固態水以及裡面鎖定的揮發物,是以前彗星撞擊月球留下的物質。

月球南極地區有不少撞擊坑,裡面有豐富的固態水和一些揮發物。比如卡比厄斯環形山(Cabeus)、艾特肯盆地(Aitken basin)等。

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至今發現的最大的一個撞擊坑,直徑接近2,500公里,裡面地形複雜,是美國二次登月項目要考察的主要對象之一。屆時宇航員將取一些這個撞擊坑內冰晶的樣品回地球研究。

美國宇航局(NASA)像月球勘測軌道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縮寫為LCROSS)等多個探測器都探測到,艾特肯盆地內存在大量固態水。這個撞擊坑位於月球的背面,即永遠不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而且終年不見陽光。

卡比厄斯環形山則位於月球的正面,距離南極大約100公里的地方,直徑大約98公里。

這些坑裡面不僅有固態水,還有一些易揮發的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都被封存在常年不見陽光的固態水裡面。如此大量固態水從哪裡來的?有的人猜測是月球火山活動的結果;有的人認為是太陽風的活動造成的;還有的人認為是彗星撞擊造成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LCROSS對卡比厄斯環形山觀測的數據後認為,裡面的固態水和揮發物是彗星撞擊留下的。這份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HUAPL)、美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SwRI)等知名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主要研究者之一SwRI的庫爾特·雷瑟福德(Kurt Retherford)說:「這項新研究表明,這個撞擊坑(卡比厄斯環形山)內的物質不是來自火山活動,最合理的解釋是彗星撞擊所帶來的。」

合作研究員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物理學博士莉澤絲·馬加尼亞(Lizeth Magaña)說:「根據對彗星成分比例的測量值,比如羅塞塔號(Rosetta)對彗星67P的測量值,這些揮發物最可能的主要來源是彗星。」

這份研究2月8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責任編輯:葉紫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我們
請進入安全爆料平台
讓全世界看到正義就在今天
大紀元電子報
一旦重大新聞發生,我們會立即發送到您的電子郵箱
Email Icon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將選取精彩讀者評論在全球報紙紙版面上刊登,請您與我們一起記錄歷史
  • 大紀元保留刪除騙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本網站圖文內容歸大紀元所有,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Copyright© 2000 - 2025 The Epoch TimesAssociation I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