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數月 川普如何促成中東歷史性和平協議

人氣 410

【大紀元2025年10月1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Emel Akan & Ryan Morgan撰文/張紫珺編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近日成功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Hamas)恐怖組織達成停火協議。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這對於結束該地區持續兩年的衝突,並在中東建立持久和平來說,是一個開創性的機會。

經過數日在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的談判,哈馬斯於10月9日簽署協議,承諾釋放被關押在加沙地帶的所有48名人質(無論遇難還是生還)。據估計,目前仍有約20名人質生存。

自2023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以來,哈馬斯一直利用以色列人質作為與以色列談判的籌碼。在之前的和平談判中,該組織只同意部分釋放人質。如今,哈馬斯決定釋放所有人質,這是和平進程的重大突破。對於中東地區最終實現持久和平的可能性,外界變得更為樂觀。

川普總統稱讚該協議是「重大突破」。

10月9日,他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表示:「在以前,沒有人想過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現在我們將會在中東實現和平。」

川普總統宣布人質將於下週初獲釋——可能是10月13日或14日。

「那將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日子。」他說道。

川普還表示,他計劃訪問埃及,出席停火協議的正式簽署儀式。

10月9日,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發表聲明,讚揚川普總統為中東和平所作的努力和成果。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向記者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總統川普的領導,這項協議「根本不可能達成」。

前北約祕書長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表示,川普總統的和平計劃可以作為解決其它衝突的參考。

10月9日,他向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天空新聞(Sky News)表示:「川普促成了這項中東協議,值得稱讚。我認為,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推動烏克蘭的和平進程。」

儘管許多人充滿希望,但是專家們仍然對加沙的未來以及川普20點和平計劃第二階段的成功實施表示懷疑。

2025年5月13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Riyadh),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King Khalid International Airport),唐納德·川普總統抵達時,受到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迎接。川普總統開啟海灣地區多國之行,重點是拓展與美國主要盟友的經濟聯繫並加強安全合作。(Win McNamee/Getty Images)

在中東地區建立信任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表示,川普總統憑藉其獨有的交易風格,歷時數月,最終促成了這項中東協議。

川普的第一步行動是在今年5月份對海灣國家進行訪問,他優先與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的領導人建立私人關係。

在10月9日的內閣會議上,盧比奧讚揚了川普總統與中東領導人建立了牢固的關係。他說,川普總統5月份的中東之行「奠定了基礎」,使最終的和平計劃得以實現。

「記得一個月前,我自己都從未想過這個目標有可能實現。」盧比奧說道。

他解釋說,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幾週前的聯合國大會期間。當時,川普總統召集了阿拉伯及穆斯林占多數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議」,爭取這些領導人支持他的和平計劃。

川普總統還於9月29日簽署了一項旨在保護卡塔爾的行政命令,此舉堪稱史無前例。在川普總統作出這一承諾之前,以色列為了打擊哈馬斯領導人,曾在9月9日對卡塔爾發動了軍事打擊,導致中東局勢嚴重升級。

川普的行政命令指出:「美國將會把任何針對卡塔爾國領土、主權或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的武裝襲擊,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這項行政命令表明,川普總統決心加強與卡塔爾以及其它在打破與哈馬斯僵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國家的關係。

內塔尼亞胡的支持

獲得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支持至關重要,然而,川普總統取得關鍵突破的時間點是在9月29日。那一天,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訪問白宮期間,公開支持美國總統提出的和平計劃。

該計劃規定以色列不會吞併加沙地帶,並承認巴勒斯坦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的願望」,並表示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巴勒斯坦建國就有可能實現。

而就在一週前,內塔尼亞胡還嚴厲批評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2025年9月29日,唐納德·川普總統和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白宮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兩位領導人會面討論了結束加沙戰爭並確保釋放哈馬斯剩餘人質的計劃。(Alex Wong/Getty Images)

9月26日,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演講中表示:「10月7日之後,允許巴勒斯坦人在距離耶路撒冷一英里的地方建立一個國家,就像9月11日之後,允許基地組織在距離紐約市一英里的地方建立一個國家一樣」 ,這種想法「純粹是瘋狂的」。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簡稱CEIP)高級研究員亞倫·戴維·米勒(Aaron David Miller)一直對川普總統持批評態度,然而,最近他在接受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新聞國家》(News Nation)採訪時,對中東地區的進展表示讚賞。

他評價說:「唐納德·川普展現出的意志力,與其他任何一位總統(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不同。」

米勒曾於1978年至2003年期間在多位美國國務卿手下任職,並在此期間參與了阿以談判。

「他(川普總統)以一種他的歷任前任從未有過的方式,向以色列總理施壓,而以色列總理認為這個問題對他的政治生存至關重要,也影響著他如何定義以色列的安全要求。」米勒說道。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勞倫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與拜登不同,川普找到了從以色列人那裡獲得重大讓步的方法。」

未來走向何方?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達成的最新協議,為結束多年衝突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而該協議成功與否,則取決於能否順利度過艱難的下一階段,包括解決加沙重建、哈馬斯解除武裝以及長期爭論的巴勒斯坦建國之路等問題。

美國退役陸軍軍官、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知名智庫「國防優先項目」(Defense Priorities)高級研究員丹尼爾·L·戴維斯(Daniel L. Davis)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他期待這項協議能夠終結加沙地帶的平民傷亡。不過,對於各方將會如何處理這些「棘手」問題,他仍持懷疑態度。

「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出現變數。但是就今天而言,我很高興地看到,殺戮似乎已經停止了。」戴維斯說道。

2025年10月9日,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人們聚集在被稱為「人質廣場」(Hostages Square)的地方,揮舞旗幟,慶祝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和平協議的消息。(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今年早些時候,哈馬斯在之前協議的第一階段按照商定的要求移交了一批人質,但是由於對如何推進後續階段存在分歧,該協議框架最終破裂。哈馬斯試圖啟動協議第二階段,而以色列則支持美國總統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提出的延長第一階段停火條款的方案,為進一步談判爭取時間。

到了3月份,停火協議破裂,以色列軍隊恢復了在加沙全境的軍事行動。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簡稱CAIR)國家執行主任尼哈德·阿瓦德(Nihad Awad)在10月9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世界必須確保該協議的下一階段能夠使加沙擺脫以色列占領或西方殖民監督進行重建,並找到一條明確的道路,結束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廣泛占領和壓迫,從而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 」

在加沙尋找並確認遇難人質的遺體將成為未來數日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平計劃規定,在以色列公開接受協議後72小時內,「所有在世及遇難人質」都必須被送回。

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色列、美國、埃及、卡塔爾和土耳其已經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如果需要挖掘或拆除建築物以找回人質遺體,該工作組將提供重型設備協助。

2025年10月7日,德國首都柏林,在勃蘭登堡門(the Brandenburg Gate)前舉行的紀念守夜活動中,人們圍坐在一排排空椅子前,椅子上擺放著以色列遇難者和人質的照片。該裝置由德國猶太學生會組織,共展出一千多人的照片,以紀念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遇難者。(Stefan Frank/Middle East Images/AFP via Getty Images)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中東和北非高級政策分析師丹尼爾·弗萊施(Daniel Flesch)表示,當得知有機會從加沙解救人質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欣喜和如釋重負」。

儘管在長期和平的進程中可能存在許多陷阱,然而弗萊施表示,當哈馬斯手上不再有以色列公民作為人質時,以色列將有更多的決策空間。

他說:「一旦人質平安回家,政府和國家本身承受的巨大壓力就會緩解。」

達莉亞·齊亞達(Dalia Ziada)是一位埃及學者,擔任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全球反猶太主義與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Antisemitism and Policy,簡稱ISGAP)的研究分析員,以及總部位於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安全與外交事務中心(the Jerusalem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Foreign Affairs,簡稱JCFA)的高級研究員。她將下一階段描述為「脆弱的」,並指出川普總統的和平計劃將會如何實施,存在著深層的不確定性。

「從紙面上看,這是一個很棒的計劃,非常全面。」齊亞達告訴《大紀元時報》。「我知道計劃的篇幅很短,但是已經涵蓋了各個方面。我希望最終能找到辦法,可以按照計劃原樣實施。不過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細節決定成敗。」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簡稱AFPC)高級副總裁伊蘭·伯曼(Ilan Berman)對齊亞達的看法表示贊同。他通過電子郵件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和平協議的成功取決於「持續的國際支持和投資,建立真正改革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框架,以及確保伊朗無法破壞這些計劃」。

「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傑克遜·里奇曼(Jackson Richman)對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原文:How Trump Achieved Historic Peace Deal in Middle East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GoFundMe執行長:募款買食物的情況在增多
川普籲各國放下舊怨 開啟中東新時代
馬達加斯加年輕人抗議 總統離境 行蹤不明
不明男子梵蒂岡彌撒時在祭壇小便 被保安帶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