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奔赴澎湖地區,衛防海陸空三軍部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規劃在增程型雄三飛彈和天弓四防空飛彈交付之後,部署澎湖地區。
目前台灣的國產防空部隊是天弓三型,不過該型飛彈的量產任務,預計在今年年底進入尾聲,基本已經交付完成。未來為了增加產量,有可能會規劃特別的預算案。未來台灣的重點在於量產全新的天弓四型,也就是所謂的強弓飛彈。
強弓性能與層防
強弓飛彈一個發射單元可以攜帶四枚導彈,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結構,並具備推力矢量控制能力。每一個發射單元除了多枚導彈發射車之外,還配有一輛指揮車和1輛雷達車,雷達車採用的是國產的主動相控陣雷達。
2014年底,台灣中科院編列預算開發代號為「強弓專案」的研發計劃,在2022年8月進行了初期作戰測評,次年宣布強弓一型測試完成,攔截高度70公里。而攔截高度高達百公里的強弓二型仍然在測試中。
可以看到,台灣的天弓三型飛彈的射高大概是45至50公里。而強弓飛彈的最高攔截高度可以達到70公里,甚至是百公里,已經屬於大氣層外攔截。
我們知道,通常所說的大氣層一般是指對流層和平流層,對流層平均高度大概是8至17公里,像下雨、下雪、雲捲雲舒等一般都是在這層。我們平時坐飛機的時候,都會看到我們是在雲層之上飛行的,就是因為對流層空氣對流比較強烈、不穩定,不適合飛機飛行。所以飛機飛行一般是在平流層。
對流層之上就是平流層,差不多一直延伸至50公里的高度。我們之前提到的台灣的天弓二型、天弓三型,包括陸劍飛彈,其最高高度都在50公里以內,基本就是在對流層和平流層對中低空導彈進行攔截。
從航天領域來說,一般以卡門線作為大氣層和外太空的分界線,卡門線差不多是海拔100公里。
這次推出的天弓四型飛彈,攔截高度在70公里到100公里,攔截範圍仍然屬於卡門線之下,但在平流層之上。其攔截作用與以色列的箭式防空導彈類似,但略低於美國的薩德防空系統。
為何選澎湖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台灣為什麼要把強弓飛彈部署到澎湖地區呢?主要作用有兩個,第一,就是增大攔截範圍。
在台灣陸軍的概念中,強弓飛彈屬於中段攔截,雖然強弓飛彈的性能和射高沒有辦法和美國的薩德或者是標準三相比,但是為了構建多層次的防禦體系,一定要儘可能地把天弓前置部署。
美國的中段防禦系統,無論是標準三(Standard-3)還是陸基中段防禦系統,也都是儘量往前部署,放在中美之間的中間點。比如說海基部署的標準三(SM-3),是部署在太平洋上的軍艦上;陸基中段攔截系統則部署在阿拉斯加,那也是美國本土到中國之間的中間點。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就是攔截範圍比較大。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從中國打到美國,無論是你打到紐約、華盛頓,還是費城,在飛行中段的差異其實不大,都要經過阿拉斯加。可是如果你要在末端進行攔截,那麼紐約華盛頓和非常每個地區都需要一套愛國者。所以在阿拉斯加部署一套防禦系統,攔截範圍就可以覆蓋更大的區域,就相當於在末端部署三套防禦系統。
台灣也是類似的情況。台灣面對的威脅主要是短程彈道導彈,比如東風-15、東風-11之類的導彈,如果這些飛彈從福建方向飛過來,台灣在澎湖部署天弓四型,理論上就可以防守一個更大的區域,這個區域可能北至台中、彰化,南至高雄、台南。
這就是為什麼要把強弓優先部署在澎湖的原因,如果導彈射程足夠遠、射高足夠高,就儘可能向前部署。可是台灣本身縱深有限,台灣島前面就是澎湖,澎湖在前面就是金門、馬祖,但是金門馬祖因為太靠近大陸,本身不安全。所以放置在澎湖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在澎湖地區部署強攻飛彈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儘可能地擴大防空面積,威脅福建乃至廣東上空的敵方戰鬥機。
台灣國產的天弓三型射程已經達到了200公里。天弓四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強弓飛彈的具體射程並沒有透露,但他的射高幾乎翻了一倍,這意味著動力增加很多、射程提升至300公里以上,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可靠的估計。那麼在澎湖部署天弓四型飛彈之後,其覆蓋面積基本上從廣東的潮州、到福建漳州、廈門乃至北邊的福州都在防空射程範圍之內。中共目前在福建沿海有多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並在最近幾年進行擴建。
其中包括福州市福清地區的龍田空軍基地,正在建設飛機掩體並加長跑道。還有位於泉州地區的惠安空軍基地,也在修建新的工事和跑道,惠安機場與龍田機場一樣,屬於轉場用機場,平時並沒有駐紮大規模的部隊,主要便於在戰時,轟炸機、直升機和戰鬥機前置部署到這裡。
除此之外,在廈門的西部還有一個漳州空軍基地。那這些空軍基地,一旦飛機有調動或者升空,就立刻會被雷達偵測到,並進入天弓四型的射程之內。
所以,台灣軍方在澎湖部署天弓四型飛彈也就不奇怪了。目前的澎湖已經不僅僅部署雄風系列和天弓三型,還是台灣海峽的關鍵要塞。
雄三增程封鎖海峽
根據這次的新聞,除了部署天弓四型之外,新生產的增程雄三飛彈也將部署在澎湖。根據台灣國防部的預算,在這一年度合計有160億新台幣的預算案用於執行雄風飛彈的採購。
雄風飛彈,是台灣中科院自主研發的反艦飛彈。雄風二採用渦扇發動機,主要以亞音速飛行為主,射程超過200公里。
台灣最早的反艦導彈技術來源於以色列,其中雄風一的研發仿製以色列加百列2型飛彈。
而在80年代,中華民國曾購入以色列貝特謝梅什發動機公司研製的梭烈4渦輪噴氣發動機(Sorek 4)200具,並於介壽二廠組裝,中科院稱之為「S引擎」。S引擎後來成為雄風二型的動力裝置。
雄風三則完全不同,是超音速飛行,為此整個動力系統重新設計。在導彈兩側有固體火箭發動機,主要將導彈推升至設定的速度,之後固體發動機脫落,依靠衝壓發動機飛行。可以看到雄風三導彈有四個進口,這些進口用於衝壓發動機,在超音速狀態下啟動,最大速度可以達到3.5馬赫。雄風三的標準型射程為150公里,而增程型的雄風,射程可達到400公里。
而在澎湖部署雄風增程型之後,其400公里的射程可以覆蓋廣東的潮汕地區,向北可以覆蓋到福建的寧德、福州市,整個台灣海峽都在雄風增程型的覆蓋範圍內。這就意味著在戰時,中共很難通過台灣海峽進行軍事調動。所有的調動必須在戰前完成,一旦開戰,台灣海峽進出的任何軍用船隻都會成為雄風導彈的靶子。
如果你看很多國內的軍事自媒體,他們會說,中共對台灣發起進攻時會從福建沿岸集結海陸空三軍,但因為台灣海峽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共海軍和陸軍不會把起點放在福建,因為這裡距離台灣太近了。雄風導彈部署在澎湖,南北可覆蓋約800公里的距離。更何況在台灣島的南北兩端還可以部署相關的武器,南部菲律賓、北部日本列島也有盟軍支援。所以中共的海軍集結地點,一定會被台灣海峽所分割,南海戰區艦隊可能在廣東、海南集結,東海艦隊可能在浙江舟山集結。南海艦隊主攻台灣南部,東海艦隊主攻台灣北部,這是一種可以預見的方案。
以上簡單介紹一下台灣新開發的雄風三增程型飛彈以及天弓四型飛彈即將部署澎湖的消息。可以看到,在台灣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澎湖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支點,這裡將是台灣戰略縱深的最前哨。
訂閱《探索時分》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ilitaryIntelligence999/featured 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7Rbr3gcLeMtv0n13p0c 訂閱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nsuoshifen/ 捐款網址:https://donorbox.org/tssf
責任編輯:連書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