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99】于存海醫者仁心 在溫哥華妙手回春

文:李君成

人氣 23

【大紀元2025年11月19日訊】一位一心想要報考軍校的年輕人,被父母逼著去學醫,會不會有所成就?一位可以在體制內晉升到醫院高層的醫生,為什麼要放棄一切,來到加拿大溫哥華從零開始?俄羅斯的一段行醫經歷,又給了他怎樣的觸動?來到溫哥華,如何能在西醫的世界裡立足?他治癒的經典案例,會不會對您也有啟發?

于存海醫生目前是加拿大卑詩省中醫針灸管理局註冊高級中醫師,針灸/推拿博士,擁有超過36年的臨床經驗,在中國行醫15年後移居加拿大並於2005年成功開設溫哥華腰腿痛及脫髮治療中心。」

他曾經是「中醫中華醫學總會的會長,兼教育委員會主席,也曾擔任卑詩省中醫針灸師公會(ATCMA)學術委員會主席。」並曾擔任三年卑詩省教育委員會委員和多年考試委員會專家。

被逼讀中醫卻遇名師 原來中醫很有意思

于醫師年輕時特別喜歡當軍人,高中畢業就報考了軍隊院校,而父母給他選了中醫學院。不過軍校的錄取書一份也沒有收到,倒是中醫學院給他遞來了橄欖枝。那時的父母之言對年輕人來說頗具份量,於是他很不情願地去中醫學院報到了。但因為學習好,所以于存海「很快就對學業產生了興趣」,而且覺得「中醫本身也很有意思」。

于醫師在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專業是「針灸推拿」,當時是整個教育系統恢復高考以後第二次招生,學校非常重視,配備了最好的老師,於是,紀青山教授踏入了這個班級。
紀青山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紀青山教授在人品和醫術刷新著於醫生的認知,讓他對中華文化之博大和精深有了新的認識。

「到現在紀青山老師依然是吉林省最好的針灸教授」,于存海說,「在吉林省,只要說紀青山老師的針法、人品和醫德,那都是最好的。」

于醫師回憶說,紀青山的病人每天都會擠滿房間,所以每天他都會看很多病人,但有一件事給于存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當地一位公安局局長得了面癱,校領導非常重視,親自找到紀老師辦公室,請老師到局長家裡給局長看病。

于存海說:「在中國的國內環境下,一個省長、市長、公安局局長,對這個學校影響能有多大?非常非常大。」

「當時我就在旁邊」,于醫師說,「紀青山老師當時回答非常清楚,具體意思大概是這樣:我非常忙,你看我現在房間的病人,我沒有時間去給他治療,到他家裡做治療,如果是他需要的話,就讓他到辦公室來找我。

「當時在中國這種環境下,能這樣說出這種話,對每個病人一視同仁,那是很難得的高尚的一種人格品質,所以這一點對我影響是蠻大的。」

除了人品之外,于存海認為紀青山的醫術與他的針灸的針法也非常漂亮。

于醫師解釋說:「我在南方讀博士的時候,一個針灸老師跟我說,扎針不在深淺,扎針看有沒有根基,那麼紀老師扎針就是有根基。每一針用中醫的另一個講法來講,都有氣。」

因為學到紀老師的很多針法,于存海說:「一直到現在,我對我的針法都很自信。」

決意要做臨床醫生 俄羅斯行醫開眼界

于醫師本科畢業時,因成績優秀,有機會留校任教。但他打定主意,要像紀老師那樣,做一位臨床的醫生。幾經輾轉,他成功脫離學校,調到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的老年病研究所,主攻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風。

蘇聯解體後,于醫師被派往俄羅斯支援。在俄羅斯的醫院裡,每位醫生必須獨當一面。

「關於專業、關於治療,想了很多」,他說,「所以這一年對我的鍛煉很大。」

當然,對於于存海來說,俄羅斯之行,除了讓他在醫學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更讓他從國內的宣傳中掙脫出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並不像自己以前所認為的那樣。

「當時國內的宣傳是俄羅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說,「(可是)那時候的俄羅斯雖然是從蘇聯解體以後,大家感覺是困難,生活變化很大,通貨膨脹高企,但人們的生活水平依然比國內要好得很多,最起碼還要比我當時在長春的那種生活水平要好很多。」

望到壓抑的未來 再次走出中共體制

從俄羅斯回國後,于醫師報考了紀青山教授的研究生,畢業後攜妻子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當時叫洪慧醫院)工作,在康復科做了一名針灸醫生,隨後又在湖北中醫學院考取了博士。 于醫師憑著自己的醫術和醫德,在當地逐漸小有名氣,在醫院裡也越來越受重視,前景一片光明。

但俄羅斯的這段經歷給他的觸動太大了,他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內心一直渴望到國外生活,多看一看不同的世界。

可是移民批下來之後,想到真的要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時,他又猶豫了。

于醫師說:「一直到有一天,這也是戲劇性的東西。我們辦公室的主任跟我一起走,在不遠的前面是我的主任,我的辦公室主任跟我說,于醫師你看到了,這就是你的將來。」

「當時我就被,英文叫shock,震住了。我一眼就已經看到了我的將來了。我就覺得這個人生好沒有意思。」

因為于醫師覺得「(在國內)很多時候都是很壓抑的。上面你要『領會』領導的意思,下面你要壓制住全科人的意見。」

於是在移民到期的最後一個月,于醫師和太太決定移民加拿大。

移民溫哥華 找到行醫方向

2004年4月,于醫師登陸溫哥華,當年就考牌通過,並在溫哥華東區找到了診所場地。但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太好,和病人溝通明白一個病情都挺費勁的。于醫師想,那唯一能吸引來病人的,就是自己的專長,為人解決痛苦。

雖然中醫講整體觀,但每位中醫師也都會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那麼于醫師擅長的又是什麼呢?

于醫師在深圳行醫時,就用自己在俄羅斯打的基礎症——關節病作為專科方向,並在攻讀博士時選定了針灸骨傷專業,畢業論文做的就是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還固定了自己的穴位配方。

深圳行醫期間,他還對其它骨科做了長時間研究,包括關節炎、骨質疏鬆、類風濕、強制性脊椎炎等等,撰寫的《自我防治脊椎間盤突出症》一書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多次刊印,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于醫師的另一個專長是,他曾被派到一位專科醫生張老師那裡學習。張老師撰寫了中國第一本針灸治療脫髮的書,治療脫髮是張老師的絕活之一,當時全國各地掉頭髮的人都慕名前來請張老師治療脫髮,不僅有眼眉、眼毛、全身毛髮都掉光的病人,還有因強迫症、焦慮症將自己頭髮都揪光的病人。這段時間也讓于存海學到了張老師的這一「獨門絕技」。

揚長可避短 技高可無語

加拿大卑詩省中醫針灸管理局註冊高級中醫師于存海。(受訪者提供)

精準定位後讓于存海信心大增。他說自己對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非常自信。即便語言不太通,但通過體檢為病人診病。第一個月就來了不少病人,並沒有經歷別人告訴他的有那麼痛苦的過程。三年時間,于醫師積累了近一萬個病人。

在開業第一年的某一天,有一個病人腰疼來看病,而且還有一大塊頭髮光禿禿的,已經掉髮一年了,哪裡也沒看好。

于醫師一看,判斷只是一個典型的斑禿而已,應該比較好治,於是說:「我順便幫你把斑禿也看了吧,不收你費用。」

結果十次治療後,不但腰病好了,也長出新髮來了,病人開心極了,介紹家人都來於醫生這治病。

從此之後,于醫師的診所開闢了兩個方向,一是骨科,二是脫髮。一開始還需要在中文報紙、西人社群印些廣告,後來大家口耳相傳,慕名前來的病人越來越多。

西人驚歎一根針的神奇

于醫師在Hastings行醫的時候,隔壁公司一個白人找過來,已經腰椎間盤突出疼痛好幾天,不能走路了。

檢查之後,于存海給他扎了三、四針。第二天,白人男子興奮地走過來說:「你簡直是神了,你看看我的腿能夠踢多高,你看我現在怎麼走過來的。」

一次,一個病人彎著腰,手捂著右側小腹,挪著步子進來,滿頭大汗。一般這種情況,病人應該打911看急診,但既然來了,救治就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我當時就讓他躺在我的病床上」,于醫師說,「他是蜷著腿,不能伸腿,我檢查了一下,在他闌尾這個地方,是有壓痛和反跳痛,他的闌尾點也是非常明顯,而且你去摸他的時候,他是高熱的,我覺得這就是個典型的闌尾炎。」
于醫師對病人說,這裡是針灸診所,問他願不願試試針灸,如果沒效可以幫他打911。在得到病人確認之後,于醫師幫他扎針。「幾分鐘以後,這疼痛就緩解了,腿也可以伸直了,他腰也可以伸直了,甚至他的體溫就下降了。」

病人狀態好轉,也不想打911去醫院了,直接回家了。他關照病人說,應該是一個急性闌尾炎。

第二天,病人打電話給他說:「醫生,我的病從你診所出來以後就好了,我今天看我的醫生了,我的醫生告訴我,我不是闌尾炎。」

乍聽到西醫的這個反饋,于醫師還感到挺委屈的,因為他已經幫病人治好了,當然也就檢查不出來了。

但他覺的,「中西醫之間還是有一些互相不能溝通、不能了解的地方。」

結語

回首三十多年的從醫經歷,于醫師早已不再是那個被父母逼迫著去讀中醫的年輕人。他說:「我覺得很滿意,我非常開心父母替我做了這個決定。」

當然于存海的父母不僅是為他選擇了一個職業,更為他選擇了一個真正的人生之路,「(父親說)你要做醫生,你必須有一個非常善良的心。」

幾十年的行醫,使于存海越來越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中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尤其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精髓,所以它不光是一個醫學,它是一種哲學思想,它會指導你的人生,怎麼去看待問題,這是我覺得對我非常有幫助的。」

而且于存海認為中醫中所體現出來的哲學思想並非虛幻的空談,「我有時候跟孩子去講人生的時候,我也會通過中醫這種哲學對我的影響,來給孩子們解釋一些問題,我覺得孩子們也挺聽我的,也認為這有道理。」◇

責任編輯:林君

相關新聞
【元氣99】起死回生 中醫治療腦溢血
【元氣99】八旬中草藥師黎定容 施仁術治癒疑難雜症
【元氣99】兩個小改變 讓你冬季不憂鬱
【元氣廚房】潤肺止咳 南北杏雪耳無花果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