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11月2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effrey A. Tucker撰文/信宇編譯)本週,主流媒體刊登了一篇不祥的文章,推測價格管制即將到來。問題在於「負擔能力」(Affordability),這是當今社會的關鍵詞。我們已經經歷了五年美元大幅貶值的艱難時期。美元的購買力至少下降了四分之一,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糟。而且,這種貶值趨勢仍在持續。
過去五年的大部分通貨膨脹其實是「延後爆發」的。我們越多去購物,就越能感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漢堡包的個頭越來越小,房價高得令人難以承受。有些服務的價格已經完全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以前打車只要25美元,現在卻要50美元,價格直接翻倍。我剛買了一杯馬丁尼(Martini)雞尾酒,花了45美元,確實比以前貴了不少。
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荒誕至極。面對這些,我們有時會笑,有時會哭,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感到深深的迷茫不解和不知所措。人們會想,這一切何時才能結束,或者至少,這種在我們眼皮底下持續惡化的情況何時才能停止。
今年早些時候,持續五年的嚴峻通脹似乎突然消失了。這讓我們都樂觀地認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僅僅幾週後,貨幣貶值之災再次襲來,並且此後愈演愈烈。目前,整體通脹率在2.5%到3%之間,遠高於以往的目標水平。
在這樣的時期,人們開始變得絕望。這時,價格管制的問題就出現了。這純粹就是虛無主義(Nihilism)。沒有一個人相信價格管制有效。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嘗試價格管制,結果始終如一:價格管制只會造成供應短缺、物資損耗和商業停滯等。
價格管制只會讓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這一點已是公認的事實,甚至無人質疑。然而,這種情況卻屢屢發生。紐約市新任市長承諾將對房租、食品雜貨等商品實施價格管制。人們為此歡呼雀躍,為什麼呢?因為似乎別無選擇。通貨膨脹時期,人們只能吶喊:停止通貨膨脹!但是這種試圖控制通貨膨脹的方式根本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歷史。在過去,經濟學中的「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詞指的並非物價上漲,而是貨幣供應量的擴張。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本質。直到20世紀,其定義才發生了改變。於是,「通貨膨脹」一詞開始用來描述貨幣供應量擴張的結果,而非其原因。
讓我們來看看過去十年的貨幣供應量。即使是普通的觀察者也能看出其中的奧妙。在很短的時間內,作為央行的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就創造了超過6萬億美元的新貨幣。這些原本不存在的資金直接注入了消費者的銀行帳戶。其結果是所有先前存在的美元都貶值了。

這就是原因。一旦有人出於任何原因採取了這類政策,就必須承擔其後果。這種因果關係並非機械地、在所有方面都可預測。它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影響不同的領域。其總體影響也無法通過經驗預測。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物價會上漲,購買力會下降,但是具體時間如何,我們卻無從知曉。
貨幣供應量的膨脹,如果直接影響消費者,便會造成必然的後果。這就像從高樓跳下,重力決定了結果。經濟學也有類似重力的規律。「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法則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法則指出,貨幣數量(Money quantity)乘以流通速度(Velocity)等於價格(Prices)乘以產出(Output)。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停止貨幣生產,通過經濟增長來擺脫困境。
美聯儲過去十年的操作目的並非推高物價,而是為了給政府債務提供一個市場,因為政府債務的發行已經失控且愈演愈烈。目前未償還的國庫券總額已高達創紀錄的6.59萬億美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美聯儲一如既往地扮演著第一和最後貸款人的角色,而這項操作正是通過新創造的貨幣進行的。新貨幣大量出現,結果是貨幣瘋狂貶值。
現在,恐慌性的節儉浪潮席捲全國。人們在日用品上節省開支,在家做飯,放棄旅行,生活在持續的焦慮之中。這種對金錢的擔憂也侵蝕了社會文化。人們似乎放棄了慷慨的習慣,轉而追求能得到什麼就得到什麼。
價格管制看似能解決問題,但這完全是一種錯覺。企業無法盈利,最終只能倒閉。產品和服務價格迅速下跌,供不應求。黑市幾乎立刻就會出現。
我們可以用任何產品做這個實驗。把雞蛋的價格上限設為每打1美元。它們會從貨架上消失。然後它們會重新出現在你家附近的某個地方,有人會從冰箱裡拿出來倒賣。接著,農民們會停止供貨,聲稱他們的雞已經停止產蛋了。一夜之間,一個充斥著地下雞蛋的世界就會出現。價格上限最終會毫無作用。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本上避免了價格管制。各城市也大多廢除了對租金的限制。除非將最低工資標準納入考量,否則美國不存在全國性的價格管制。總的來說,政策制定者似乎從上世紀70年代吸取了教訓:永遠不要試圖用武力控制價格。
如果我們相信媒體最近的報導,那麼價格管制很可能不可避免地會到來。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危害。它使人們變得瘋狂、絕望、非理性,並渴望做點什麼,哪怕毫無意義。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然而,如果我們想要解決根本問題,就必須直面中央銀行。改革或廢除中央銀行將是所有改革中最受歡迎之舉。它還能解決其它問題,例如國會熱衷於批准預算之外的支出。此外,它還將促使債券市場對風險的全面重新定價。
與此同時,魯莽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後果不容忽視,它助長並獎勵了國會和總統危險的支出習慣。整個政府都需要回到我們過去在金本位制度下所擁有的那種財政紀律。在做到這一點之前,你現在周圍到處看到的瘋狂價格,全都是因為這一點——而且僅僅是因為這一點——造成的。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 2019)一書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原文:Are Price Controls Nex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