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曾收購美情報特工投保公司 促美嚴查中資

人氣 348

【大紀元2025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紀語安綜合報導)近日媒體揭露,中共國家資金正大量流向富裕國家,買下美國、歐洲、中東與澳洲的資產。而一起中資收購美國敏感公司的案例,則促使第一任川普政府進一步嚴查中資收購案件。專家也表示,雖然中共仍然在全球進行戰略性投資,但面臨西方國家的高度戒備和審查。

近二十年來,中共基於對關鍵產業、核心技術,以及敏感領域情報的野心,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資國。中共對外投資實際上是中共全球大戰略的一部分,這些投資遍布全世界每一大洲。

「投資」世界各國──中共整體戰略的一環

據BBC網站11月17日報導,研究中國對外投資的知名智庫AidData執行主任布萊德‧帕克斯(Brad Parks)說:「多年來,我們都以為中(共)國的資金主要流向發展中國家。但我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事實上有數千億美元流向美國、英國與德國,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

帕克斯表示,富裕國家起初並未意識到,中(共)國在各國的投資其實是北京整體戰略的一環。

「乍看之下,以為只是中國企業的個別行動。」他說,「但後來他們發現,北京的黨國體制其實在幕後寫支票,主導整個布局。」

AidData的核心發現是:自2000年以來,北京在海外投入2.1兆美元,且「投資」開發中國家與富裕國家的比例大概是一半對一半。

FBI和CIA特工投保的保險公司賣給中企?

據BBC報導,2016年,美國情報界的資深記者傑夫‧史坦(Jeff Stein)收到線報:一家專門​​向FBI和CIA特工出售保險的小型保險公司Wright USA被賣給了復星集團,它是一家中國公司,據信與中共領導層關係密切。

史坦回憶:「一位知情人士打電話告訴我:『你知道為情報人員投保的保險公司是中國人的嗎?』」「我當時震驚了!」

BBC指出,中(共)國政府參與了這筆交易,有四家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一筆12億美元的貸款,透過開曼群島進行交易,使復星集團能夠收購Wright USA。

史坦的報導一經刊登,華盛頓就迅速做出反應,美國財政部下屬的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隨即展開調查。不久之後,Wright USA再次易手,回到了美國人手中。目前尚不清楚是誰下令出售的。

美國高級情報人士證實,Wright USA的案例是促使川普第一屆政府在2018年收緊投資法案的重要原因。其後,許多西方國家也紛紛收緊投資審查機制。

BBC報導,對於中共資金滲透各國的情況,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中國研究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指出:「中(共)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體系,比美國、歐洲與日本加起來還大。」

這種龐大規模,加上北京黨國體制對國有銀行的強力控制,造成中共可以在世界各地收購戰略性的企業。史宗瀚說:「政府控制利率、指示資金流向,這只有在嚴格的資本管制下才可能做到,其它國家根本無法長期做到。」

「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

據BBC分析,中共在富裕國家的部分投資是在配合北京當局於2015年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

該計劃於2015年提出,旨在推動中國從低端製造轉型為技術強國,涵蓋航空航太、高端機器人、電動車、先進鐵路、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醫藥等十個戰略性產業。

具體言之,中共當局希望藉由在世界各國的大筆投資,獲得各領域的關鍵技術。據AidData的資料顯示,中共在各國的投資恰好與「中國製造2025」的十項產業目標高度吻合。

雖然因為各國反彈,使中共不再公開提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但史宗瀚強調,這項戰略「依然活躍」,「各類新計劃持續發布,包括AI計劃等。」

BBC報導,AidData 的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認為,現在中共依然會在各國進行戰略性收購,「但現在他們必須面對更高強度的審查。」「我預期,許多G7國家會從被動轉向主動,從防守轉向進攻。」

(本文參考了BBC的報導)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資公司國軒高科放棄在密歇根建廠計劃
中資被爆滲透英國各領域 倫敦開始警戒
中資偽裝成美企騙技術 專家提應對之策
預製菜風波後 連鎖餐廳西貝菜品全面降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