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掙錢難 四位中國女性的外賣人生

人氣 555

【大紀元2025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特約記者熊斌採訪報導)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蕭條期,消費市場持續低迷,中國的外賣員大軍不斷擴大,連曾經的老闆、三個孩子的母親也被迫加入門檻較低的送外賣的行列,這不僅是「靈活就業」人數膨脹的體現,更是無數家庭在經濟壓力下,艱難「求生」的縮影。

近日大紀元採訪了四位背景各異的大陸女性外賣員,她們的故事共同描繪了這一時代的就業。

深圳三孩媽媽從老闆到騎手:必須給自己賺養老錢

陳女士,這位90後三孩母親,過去曾在深圳經營著自己的服裝店。然而,隨著消費降級與線下零售業的萎縮,她的店鋪最終宣告倒閉。

對陳女士而言,外賣工作不僅是收入來源,更是對家庭的責任。她從一位小企業主轉變為全職外賣員,代表著許多「小老闆」在疫情和經濟低迷衝擊下,不得不放棄創業夢想,回歸最基礎勞動市場的現實。她的選擇,體現了家庭壓力驅動下的韌性與無奈。

陳女士受訪時坦言:這種「靈活就業」模式實質上是極度高強度的生存競爭。她的生活被排得滿滿的跑單時間割裂:「我跑的是(專送),午高峰跑完了,吃個飯,吃兩口飯就跑茶一、茶二;跑完晚高峰,就跑宵夜一、宵夜二,跑完宵夜二,回去睡覺。」

她說,每單的價格取決於距離。「距離近的就三塊多,再加個補貼一塊一毛五。遠的話就五六塊。」她坦言:「跑個四十多單才有兩百塊錢。」「這週我跟你說三百單都難,別說四百單了。」

送外賣是一份不停奔跑的職業,在路上、在小區裡、在樓梯間。過去,這是一份低保障、高風險的職業。現在,低保障的現狀也打破,職業風險性依然很高。

陳女士表示,送外賣這個行業是高危行業,騎手在路上真的挺危險的,還好自己膽子比較大。她的工作幾乎是連續跑單超過12小時,沒有休息,更顧不上照顧家。「我每天一直在跑,一直在跑,一直在跑,就這麼拼,我要賺錢為給自己以後養老。」

「我們隊裡那些大王都是三千、三千五(指週單量)。」他們從早上十點半開始跑單,一直到晚上十二點才結束工作,回到家可能躺在床上都不想動了。

陳女士說,跑外賣需要先付出成本,為了跑單,她剛更換了車的零件,花了兩百多元(「換了一個煞車片……花了兩百多塊」)。

相比每月三百多元的電池租賃費,她認為「買個電池的話我起碼可以用四五年吧」,這反映了她對長期成本精打細算的生存策略。

此外,陳女士還買了外賣所需要的箱子、頭盔等。

安徽與湖北媽媽的生計掙扎

在安徽和湖北,趙女士與麻女士的故事,則代表了中國普通家庭,在丈夫收入有限的情況,對「靈活收入」的依賴。

安徽宿州的趙女士今年30歲,有個7歲的兒子。她表示,自己結婚早生育早。家庭有房貸要還,為了補貼家用,她從8月份開始送外賣。當時是學生放暑假期間,天氣比較熱。相對來講目前是淡季,天氣冷了,不想往外跑,一天送外賣四五個小時,下雨就不出去了。「一天跑不了十幾單,掙不到五六十塊錢。經常沒有訂單,就沒活幹。」

趙女士提到,有的外賣員一天跑十個小時。還有的女士在下班之後跑外賣,幹到凌晨三四點。

她說,自己是掙辛苦錢,過去體重124斤,跑外賣之後目前是117斤,想不瘦都難。

湖北廣水市的麻女士大學畢業,今年39歲。她近日受訪時說,老公的工資低,不夠全家的花銷。現在孩子兩歲半,自己白天帶娃,做全職媽媽。晚上出去跑外賣。而送外賣一分錢掙不來,只能掙點經驗。

麻女士說,「今年太難了,生活好苦啊!」她表示,送外賣經常要爬很多層樓梯,還經常會受很多委屈。送外賣過程中「經常開車到死胡同裡,半天出不來」。

外賣工作很辛苦,只是時間相對「自由」,能夠兼顧家庭,成為媽媽們在家庭經濟鏈中「守底線」的重要角色。這反映了女性在經濟危機中,往往成為家庭現金流的最後一道防線。

廣州19歲女孩的職業選擇困境

「找不到工作,就去送外賣。」這是大陸普通階層眼中兜底的工作,卻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職業。

廣州19歲的外賣女孩黃小姐代表了年輕一代在初入社會時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傳統的工廠或辦公室工作機會減少、大學畢業即失業的當下,高學歷或高技能門檻已將許多年輕人拒之門外。

她表示,外賣騎手成為了一種「立等可取」的選擇:它提供即時收入,並且不需要學歷或專業背景的積累。她選擇來到廣州市區租房,買外賣車去送外賣。

她說,我們的站點有好幾個女孩送外賣。

黃小姐說,自己一天跑八個多小時,送三十單左右。身體感覺很累。不過因為廣州是一線城市,在市區送外賣會比郊區的單價高一些,單量也會多一些。

被問到今後的打算,她說,肯定不會長期幹下去,外賣員的年齡被限制在18~45歲,超過這個年齡,也不會被錄用,而且本人騎車也不安全。

外賣員浪潮背後的脆弱性

2025年,中國外賣騎手總數已超過1400萬。2024年全年外賣訂單總量約為219億單,今年預計超900億單。

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收入,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騎手,在平台算法下,必須要壓縮送達時間。系統會根據大數據和算法,以最優匹配的方式派發給騎手,並規定了送達時間。一旦由於各種原因超時,騎手就會被罰款。

時間對騎手來說永遠是緊迫的,為了不超時,騎手對出餐時效非常敏感。雖然現在一些平台改善了處罰方式,取消了罰款,變為扣分或達標積分等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準時送達仍然是壓在外賣員身上的稻草。客訴更是讓騎手最為頭痛的問題。

客戶投訴和差評是外賣員最大的緊箍咒。兩者都會對騎手的業績產生直觀的負面影響。因為投訴,外賣員上門報復的案件司空見慣。

據《2024年中國藍領就業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外賣員月均收入7,496元。而美團披露的數據顯示,高頻騎手收入在7,230~10,100元區間,兼職或業餘選手普遍收入在3,000~5,000元上下。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經濟下行引發失業潮 杭州中產改行送外賣
擁北大清華牛津學位 中國學霸博士失業送外賣
外賣補貼戰打懵小商家 北京網紅店宣布關門
國資背景手機租賃平台「青雲租」疑爆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