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8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美國對華施加高額關稅,引爆中國航運「空班潮」,兩大電商Temu和SHEIN一齊漲價。在廠商出口轉內銷的忙亂中,著名公益人士鄧飛公開發文,呼籲中共當局拯救外貿,稱再不行動就來不及了。
敏感時刻,英偉達CEO黃仁勳訪華,會見DeepSeek的CEO以及中共副總理何立峰,引發各界擔憂。美國國會隨後展開調查。
高關稅恐引爆企業倒閉潮 公益人呼籲北京救外貿
中美對等增加145%關稅,最難受的是雙方企業。
在美國,蘋果公司緊急用飛機運輸大批手機零部件到印度,計劃在海外完成最終產品組裝,然後運往美國。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還幫助供應商採購設備,預計今年將在印度生產至少5,000萬部iPhone。同時,蘋果要求供應商將美國市場上的大部分MacBook和iPad轉移到越南生產。
《日經新聞》還指出,中國供應商被要求加快將印刷電路板等零部件生產轉移到泰國和其它中國以外的地區。
簡單來說,就是一些長期駐紮中國遲遲不肯搬離的跨國公司,在川普(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下,終於下定決心,要搬走了。
一些在美國的供應商,也停止了從中國採購,開始尋求其它國家的貨源。雖然發現很多國家的廠商,其實原材料來自中國,但是總價格還是要比加稅後的中國產品便宜。
由此引發的是,中國航運業和出口商,哀鴻遍野。
4月16日,媒體報導,由於中美貿易戰導致需求暴跌,貨運公司已開始暫停或調整跨太平洋航線服務。市場情報公司Linerlytica報告,由於美國高額關稅使得許多中國出口商無法向美國銷售產品,未來三週中國貨物預訂量將下降30%至60%,亞洲其它地區貨物預訂量下降10%至20%。
在中共商務部的推動下,中國電商平台京東計劃採購2,000億元出口產品進行內銷,美團、東方甄選、百度、蘇寧也隨後加入,號稱「最快一分鐘開店」。
不過,一些外貿行業人士在網上大倒苦水,說出口轉內銷行不通,不做國際貿易必死。京東不過是跟風響應政策。「此外,我們的外貿產品在國內幾乎沒有需求,例如游泳池、衝浪板,這些在國外稀鬆平常的東西,放在國內,有多少人能消費得起。」
有朋友問,什麼是游泳池?就是美國的房子和院子普遍較大,後院空間充足,就會安裝類似塑料的大型游泳池,夏天時一家人進去玩耍。所以,網上有人說,出口不行,那就「政府採購,發給體制內人員。這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多少錢都能消費,絕對沒問題。」但這個解決方法其實行不通,因為就算有錢,中國大部分家庭也沒有足夠空間安裝這種游泳池。
類似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在中國幾十塊錢、幾百塊人民幣的東西,大部分人消費不起,但到了美國賣幾十美元、幾百美元,美國人還驚呼便宜。比如,去年我在亞馬遜以及後來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上,買了很多室外太陽能燈,這些東西若出口轉內銷,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也不會購買。
另外,中國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工廠」?因為其龐大產能是為全球市場服務的。以紡織品服裝業為例,加入WTO之前,產能過剩,不得不把生產線砸掉,限制產能。後來加入世貿之後,主要靠海外市場的巨量訂單,才能長期支撐。
202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3,155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的超過三分之一。超過70%的中高端產能,都是為歐美品牌定製而建,比如Zara、H&M、Uniqlo、Nike等。為此,無數「產能型工廠」在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如雨後春筍般擴張。出口訂單不只是收入來源,更是支撐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存續的生命線。
這意味著,一旦出口受挫,就會出現「一夜沒單、一城停工」的局面,數以千計的代工廠將倒閉,上游的印染廠、面料供應商、縫紉設備製造商也會陷入停產或減產。2022年,全球通脹、供應鏈重構與地緣政治風險導致訂單外移,當時就造成了這種局面。一旦出口熄火,內需根本撐不起這麼大的生產體系。
世界著名投行高盛集團指出,中國出口產業關乎逾1.2億個製造業和相關服務業崗位,其中1,000萬至2,000萬勞動人口與對美出口直接相關。若美中經貿全面切割,多達2,000萬人(約中國勞動力的3%)可能失業,再次重創已經歷大規模減薪和裁員的製造業與服務業。
因此,當很多「小粉紅」在網上喊著要與美國戰鬥到底時,有識之士卻憂心忡忡。4月17日,著名公益人士、前調查記者鄧飛轉發的一篇文章在網上引發共鳴:若再不救出口製造業,停工潮將變成失業潮。
文章稱,中美關稅戰的影響被嚴重低估。目前,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累計145%,跨境電商的800美元免稅額已被永久取消。很多人認為中美貿易只占中國進出口的14%,影響不大。但事實上,還有大量的轉口貿易。例如,2018年之後,許多中國商品通過越南轉口,墨西哥也有專門的中國企業工業園區和類似義烏小商品城的市場。
文章認為,現在很多工廠沒有訂單,老闆們都在硬撐,當前最首要的問題是,他們能撐多久?若高關稅情況無法改善,從六月開始,很多製造企業將不得不宣布破產倒閉。
文章最後呼籲,在企業倒閉潮、員工失業潮到來之前,地方政府應趁現在這些老闆還能撐住時,出台措施進行救助。
願望雖好,但我認為,恐怕難以實現。
首先,中共最關心的是面子,而非民生和企業倒閉。4月16日,與北京關係密切的彭博社報導稱,中共希望川普政府表現出對中共的尊重,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才會同意進行貿易談判。條件包括:要求美國控制內閣成員對中國的貶損言論,表現出更多尊重;希望美國委任一名川普總統支持的人負責談判,並協助準備一份川普與習近平會面時可簽署的協議。中共還希望美國正視其國家安全問題,特別是台灣議題。熟悉情況的人士透露,中共願意承諾不對台灣採取挑釁行動,但若遭到挑釁,將作出回應。
其次,習近平的特點是,不到真正撐不住時不會低頭認輸。而現在,他剛剛訪問完越南和馬來西亞,可能正處於春風得意之時,認為團結了一些東南亞盟友、建設了「周邊命運共同體」,成功拆了美國的路和橋。中國製造業哀鴻遍野的呼聲,一時半會兒還傳不到他那裡。現在,甚至中國的紡織專業網站,都在對中共的以牙還牙,進行歌頌,重複著中共黨媒的聲音「關稅雖造成衝擊,但『天塌不下來』」。
第三,川普曾多次被中共欺騙,即使談判達成協議,也不會立即放鬆對中國的關稅,必須列出清單,待逐漸合規、兌現承諾後,才會逐步放開關稅。
因此,在可見的時間內,即使中美有真正的談判,也可能要到6月底7月初,當中國經濟數據出現大問題,失業和倒閉潮開始爆發時,中共才會真正著急。
敏感時刻 英偉達CEO訪華
中南海此時還有一個幻想,那就是,美國的大科技公司和華爾街大佬會給白宮施壓,逼迫川普讓步。
例如,他們認為,前幾天川普取消其它國家的關稅,只保留10%的基礎關稅,是因為華爾街和馬斯克施加了壓力。而最近幾天,摩根大通CEO戴蒙警告,高額關稅會動搖美國全球經濟領袖地位。高盛則預測,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風險加劇。
讓中共產生幻想的,還有一些美國的高科技公司。4月17日,英偉達CEO抵達北京,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任鴻斌及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並與中國AI公司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討論了新晶片設計。
這個時機很敏感。就在2天前,美國政府對英偉達原先設計的專門要銷往中國的H20 AI晶片實施了新的限制,預計將導致該公司損失55億美元收入,引發了市場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而且,美國眾議院兩黨小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週三剛發布一份報告,稱DeepSeek與中共當局利益「關係密切」,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報告指出,DeepSeek可能將美國用戶資料傳給中共,操控資訊內容以符合中共宣傳立場,超過85%的回覆內容壓制台灣議題。例如,當詢問「賴清德是誰」時,DeepSeek回覆:「來聊數學吧。」
報告還稱,DeepSeek使用了逾過6萬顆Nvidia晶片,其中部分應受美國管制,美國國會要求英偉達釐清DeepSeek如何取得。
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表示:「這份報告明確指出:DeepSeek不單純是AI應用程式,而且是中國共產黨武器庫中的一款武器,旨在監控美國人、竊取我們的技術,並破壞美國法律體制。」
而就在這個特殊時刻,黃仁勳卻在北京會見了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討論為中國開發新晶片,「以滿足中美雙方客戶需求和監管要求」?
外界質疑,黃仁勳會不會出賣美國利益?特別是,他平時都穿著招牌黑色皮衣,到北京卻身著西裝,更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
4月17日,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在X平台發文,並將文章置頂,質疑黃仁勳此刻前往北京的動機。
委員會強調:「中國共產黨犯有種族滅絕、強制絕育、奴役勞動、市場操縱和殘酷審查等罪行。昨天,我們詢問NVIDIA為何為中國市場生產了超過100萬塊晶片。幾小時後,其執行長飛往北京,討論如何提高產量。」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是英偉達的重要市場,2024年第三季度,英偉達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收入達54億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顯著比例。黃仁勳此時訪問北京,可能也是為了平衡中共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和美國的出口限制形成的雙重壓力,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
但不管怎樣,他的這一舉動無異於「在刀尖上跳舞」,可能引發不良政治反應。
首先,這可能被美國一些政界人士視為,是挑戰美國政策,可能導致國會進一步調查英偉達的對華業務,或推動更嚴格的出口管制。
其次,也可能引發美國國內對其「忠誠度」的質疑,特別是考慮到英偉達剛剛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並獲得川普政府的讚揚。這種兩面平衡的策略,可能讓英偉達在美國國內面臨政治批評,特別是來自鷹派議員。
再次,也可能促使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對其它半導體公司的出口政策。如果英偉達被認為在規避限制,其它美國公司(如AMD、Intel)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影響整個行業的對華業務。
4月16日,在被美國國會質詢之後,英偉達發布了一份聲明,在全世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共利用新加坡獲取英偉達GPU的情況下,聲稱「我們嚴格遵循政府的指示」,並表示「我們報告的新加坡收入表明數十億美元的補貼給了我們的美國客戶。相關產品被運往其它地點,包括美國和台灣,而不是中國。」
這種回覆並不明智。而現在,黃仁勳的訪問可能促使美國政府重新評估其對華科技政策的有效性。
當然,無論是中國外貿企業,還是英偉達,都是全球日益認識到中共威脅、中美對抗加劇的大背景下的一部分。大潮之下,一個人、一個企業的選擇,不僅關乎個人利益和安全,更涉及如何對待中共的邪惡,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
面對這種挑戰,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呢?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訂閱我的頻道,我們下次節目見。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