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地迎向老年生活 北榮桃園分院陪你走

職能治療師蘇子晴協助個案提升參與日常與社交活動所需的體力;或針對居家環境安全進行指導,以預防跌倒與意外發生。(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提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隨著台灣民眾壽命延長以及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台灣自2018年起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預計於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的轉變對社會各層面帶來深遠影響。老化,不再是退休後才需面對的議題,如何健康地迎向老年生活值得妳我及早思考與準備。

早在2009年,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便於「健康老化」政策中提出相關定義,強調健康老化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面向的「最適化」,老人得以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獨立自主且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亦於2020年提出,「健康老化」是指發展並維持「生活機能(Functional ability)」之過程,而擁有正常的生活機能便能夠造就幸福的老年。其中,生活機能包含滿足基本需求、學習能力、行動能力、建立與維持關係以及社會貢獻。

我們該如何面對老化?而職能治療師又能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職能治療師蘇子晴表示,在生理健康照顧方面,WHO提出的因應方式可簡略地統整為:規律運動,維持活動量、健康飲食、足夠的睡眠時間、生活作息管理與生活環境改造。職能治療師可以藉由會談、標準化問卷等專業評估工具,深入了解個案的生活作息、日常生活角色、習慣等面向後與個案討論,並依據其需求提出以個案為中心的建議與調整方案。

例如:生活作息重建以維持完整參與日常生活活動以及社交活動所需的體力、促進規律運動維持肌力和耐力。除了個案本身,職能治療師也可透過環境與任務的調整,支持年長者健康老化的過程。

其中包含調整室內空間的明亮度以及維持空間整潔,降低跌倒風險、指導長者如何安全用電,鼓勵定期更換或清潔。透過調整人、環境、任務等因素,能有效提升日常生活參與能力,進而預防並延緩失能的發生。

蘇子晴治療師指出,心理健康同樣是影響老化過程的重要因素。年長者可能因退休、身分轉變或身體退化而面臨情緒困擾,出現憂鬱、焦慮、社交退縮、認知功能退化等現象。職能治療師可透過日常生活訓練的介入,提升年長者獨立性功能,鼓勵他們在最低協助下,或是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從中獲得成就感、勝任感及其他正向情緒回饋。

蘇子晴也能藉由分析日常作息、興趣與嗜好,深入了解個案在各項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活動目的是否能呼應其角色。例如,有些長者過去長期投入職場,以「員工」身分努力工作,未曾探索自己的興趣,退休後突然失去生活目標、感覺無處發揮自己的長處,因而感到情緒低落。此時,職能治療師可藉由引導探索的方式,鼓勵他參與社交團體活動,如社區課程、志工服務、或桌遊等休閒娛樂,不僅能預防社交退縮,也有助於預防認知功能退化。

面對老化,我們可以從自我覺察開始,透過理解並調整自身的內在與外在因素,正面因應。同時,也可透過善用資源或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等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老化之路。◇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