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6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趙芬妮紐約報導)6月2日,社區組織與州、市民代以及民眾數百人在曼哈頓中央街150號召開聯合記者會,強烈反對市府斥資近38億在華埠白街125號興建最大新監獄,並提出一項「雙贏」的替代方案:改建為可負擔住房,同時考慮重啟位於柏路的聯邦監獄、大都會拘留中心(MCC)作為過渡性替代設施。
然而,對於這項提議,也有社區代表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完全贊同改建為可負擔住房,但反對關閉雷克島監獄,希望「華埠不要任何監獄」。
巨型監獄預算飆升 進度延宕
該監獄為市府「區域監獄計畫」(BBJ)之一,原訂2027年完工,如今延至2032年,預算由最初的17億美元翻倍至近38億。設計與建造合約已於5月在市主計長辦公室註冊,施工單位Tutor Perini-O&G也已收到「開工通知」(NTP)。
紐約市建設局表示將持續與社區合作,預計2025年6月舉辦設計公開說明會。但近期也有媒體報導,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正考慮放棄關閉雷克島監獄,將部分區域監獄地塊改為興建住房。
社區與民代:不要監獄 要住房
「今天我們不只是抗議,我們是帶著替代方案來的」,反對監獄組織「堅尼路以南居民聯盟」(簡稱NUBC)共同創辦人李卓勳(Jan Lee)主持活動表示,新監獄將在華埠心臟地帶興建一座350英尺高的巨型建築,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監獄,且最終不但完工延遲、預算暴增,甚至可能無法達成其原本目的。
李卓勳和與會民代表示,願意支持一個以住房為核心的願景,將這2英畝土地用來興建深度可負擔住房、長者住宅與綠地,而不是一個摧毀社區的巨型監獄。
市議員馬泰(Christopher Marte)、州眾議員李榮恩(Grace Lee)、前市長參選人楊安澤的妻子呂愛玲(Evelyn Yang)等人出席活動表示,這是市府應該在華埠興建可負擔住房的契機,希望市府能考慮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選擇一條符合常識與雙贏的方式解決社區需求;目前社區面對的是一個失控的預算與不合理的時間表。大家都表達了一個心聲,即「這座耗資38億美元的監獄不應存在於這裡」。


提議重啟聯邦監獄 聯邦可能介入
作為替代方案,李卓勳與民代提出,考慮將已關閉的聯邦監獄——位於華埠柏路的大都會拘留中心(MCC)重開使用。
李卓勳表示,現在的建設進度違反了市議員有關2027年完工的法律,且建成的監獄不符合實際需求。他透露希望得到聯邦層級的協助,目前已聯繫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後者聽取了簡報並開始與聯邦監獄局接洽,了解MCC目前狀況。
李卓勳認為現在的情勢已經「不能再等下去」,他與李榮恩議員已聯合向市府遞交替代方案,希望儘速審核,這是一個更合算、更快捷的選項。因為施工方已收到開工通知,現在正挖掘樣本,隨後可能會動工挖地基。他同時敦促亞當斯市長信守他過去的「解決唐人街監獄」的承諾。
社區出現反對重開聯邦監獄的聲音
華埠社區高度贊成將現有監獄改造計畫轉為可負擔住房的提案,但對是否重啟MCC作為替代監獄上意見不一。他們表示,希望聯邦改善可容納7000人的雷克島監獄,來滿足社區「不要大監獄」的需求。
民主黨65D社區領袖于金山代表所在社區發表聲明,「我們絕不贊成重開柏路目前関閉的聯邦監獄(MCC),轉交市府作為拘留所,游民所或心理疾病治療中心使用,如此會造成周圍的且林塔(Chatham Towers)、且林綠(Chatham Green)、孔子大廈住戶及華埠居民安全的顧慮。」
大華埠民權聯盟共同主席陳建閃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將聯邦監獄(MCC)轉交市府使用的構想存在法律與實際操作問題,例如MCC為聯邦財產,紐約市政府難以取得權限;且原設計僅容納450人,遠低於現有需求。
他表示,現有計畫建造的市區四所監獄合計只能容納約4000人,但目前在雷克島關押的犯人高達7000人,即使將部分犯人提前釋放,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5月13日,聯邦法院裁定將任命外部官員接管雷克島監獄,陳建閃認為,聯邦接管並升級改造一座現代化雷克島監獄,希望在新的管理機制下,雷克島的條件能夠改善,使其得以繼續運作。如果雷克島能夠改善並持續使用,那麼就無需再建設新的區域性監獄。
而現在的問題是大家必須遵守市議會制定的2027年關閉雷克島監獄的法律,顯然現實根本不可行,因此于金山則強烈建議「市議會撤回關閉雷克島監獄的決議」。
陳建閃也認為,既然需要修法,乾脆就直接修改法律,要求保留雷克島監獄,並停止興建新的市立監獄,因為大家都明知將建成的華埠新監獄容量不足且預算倍增。這樣華埠不再需要建設監獄,如此便可達到最理想結果:華埠沒有任何監獄,同時又能增加可負擔住房。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