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補貼戰」被喊停 暗戰持續?專家解析

人氣 3210

【大紀元2025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齊採訪報導)在中國,持續數月的外賣大戰被多方叫停,但三大外賣平台的優惠券仍在繼續,只是比原來的有所收斂。就此次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補貼戰,專業人士認為:中國經濟走低的大背景下,各行業爆發價格戰並非偶然,結果都是短期獲益長期受損。

「外賣補貼戰」被喊停 暗戰持續

7月19日,又有兩家地方餐飲行業協會——山東省烹飪協會、洛陽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發布倡議書,呼籲京東、美團和阿里的外賣平台停止非理性補貼。至此,中國已有超過10個省市的餐飲協會發布了相關的倡議書。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再次約談了三家外賣平台,要求規範促銷,理性競爭。

相較於上兩週的瘋狂星期六,這個週末19日(上週六)和20日(週日)迎來相對平靜的一天。金融界週一(21日)消息,「0元購」等明爭手段已基本消失,但是各種大額優惠券「暗鬥」仍然存在,且競爭依舊十分激烈。

在美團活動頁面中,仍有「滿22減11」、「滿48減19」等的紅包可以領取,在淘寶閃購的「超級星期六」活動頁面則有一個滿58元減18.8元的紅包可領,此外淘寶閃購還有188元大券包活動,分別在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以及夜宵五個時段。外賣仍然爆單,現場商家顯得異常忙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測也發現,在部分區域,外賣大戰並沒有偃旗息鼓。例如北京,打開美團App可以發現,「0元購」廣告欄提醒已消失,但消費者普遍還能領取到免費通兌券;在江蘇宿遷,美團外賣「0元購」的奶茶活動仍在繼續……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於7月20日告訴大紀元說:「在中國經濟通貨緊縮、消費疲軟的大背景下,不只是外賣行業,各行業爆發價格戰並非偶然,例如電動汽車行業等等,這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是搶占市場份額;二是資本回報壓力;三是中共促消費的政策鼓勵也出現誤導性信號。」

中國經濟下行,政府密集出台「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各行業內捲成風。但是企業並不盈利。高盛最新研報顯示,上述三家公司僅在6月單季度的總投資額就達250億元人民幣。高盛預測,阿里巴巴外賣業務在未來12個月將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而美團的EBIT利潤將下降250億元。

外賣大戰持續數月 專家析起因

中國的外賣大戰始於電商京東於2月進軍外賣市場。京東外賣於4月10日宣布:4月11日早8點正式上線百億補貼,通過「全民補貼+爆品直降」雙重機制,一年內投入超百億元。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更是在4月份親自體驗送外賣,並請騎手們吃飯。

阿里巴巴於4月底升級淘寶閃購,正式入局外賣大戰。7月2日,阿里的淘寶閃購(餓了麼)宣布啟動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擬通過發放大額紅包、免單卡、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在未來一年內直接補貼給消費者和商家。

美團對此的反應是「不能不反擊」,7月5日(暑期消費旺季第一個週末)和阿里平台同步放出多版本的無門檻大禮券,如「滿25減21」、「滿16減16」、「滿18減18」等。

三大外賣平台持續數月的外賣戰,已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補貼戰。

熟悉中國金融和政治體系的日本時政評論員宮下清川(Miyasita Kiyokawa)7月20日告訴大紀元說:「驅動力很簡單,這些公司為了保證業績的增長,在『高端』路線無效之後,自然轉到了『低端』市場。

「尤其對中國上市公司來說,如果沒有增長,那麼融資很可能就出問題,融資一旦出問題,就會面臨資金鏈斷裂和違約的風險。」

宮下清川還談到了2014年正式上線的百度外賣。美團當下外賣戰的指揮者王莆中就是在2015年4月從百度外賣辭職後加入美團外賣,他曾被中國媒體稱為「百度外賣的1號員工」。

百度外賣當時在百度的大力推動下,在很短的時間內衝進行業前三。外賣行業老大美團外賣和「餓了麼」融資成功後發生了激烈補貼戰,百度外賣當時未加入,疊加其它失誤,百度外賣迅速失去市場份額,最終於2017年8月以8億美元的價格被「餓了麼」收購。

美團目前仍占據外賣市場的最大份額。其2025年第一季局財報顯示,「核心本地商業」部分稅後利潤增長39.1%。

但宋維駿說:「這主要是價格戰前的數據。如今價格戰全面鋪開,用戶增長雖然可能加速,但毛利受損明顯,短期將拉低利潤表現,甚至影響全年業績預期,資本市場勢必反應敏感。」

瑞銀今日發布的報告稱:7月所有外賣平台可能已陷入虧損。

分析:外賣大戰無贏家 短期獲益長期受損

此外,「0元購」附加各式打折和贈券,三大外賣平台的補貼大戰已經衝擊到了小商家,部分小商家已關閉平台促銷活動,否則自身經營難以維持。對於普通百姓的影響呢?

宋維駿說:「對普通用戶而言,短期內確實可以享受更便宜的外賣、配送服務,日常生活成本下降。但長期來看,若行業洗牌結束後恢復提價,服務質量下降或小商家被擠出,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此,百姓短期受益,長期是否有利,取決於行業是否能在競爭中走向可持續的良性發展。現在中國很多行業處於惡性發展的狀態,俗稱『內捲』,結果都是短期獲益長期受損。」

有網友點了6杯奶茶,零付款,歡呼「全部0!00後也趕上時代紅利了」,並表示「感謝商戰」。也有網友說:「00後的我到目前為止,唯一吃到過的時代紅利就是『外賣大戰』。」

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未來可能無法接受超過10元的午飯和超過5元的飲料了。這正是商家們擔心的:補貼打破消費者價格底線,停補後恐難恢復。

網評中也出現了更多理性的聲音,如冰箱塞滿了,不切實際的消費了,還有發現外賣減量了等。

宮下清川談到了對食品安全的擔心。他說:「本身在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即使短期補貼,對生活質量改善也有限,更不要說食安方面的問題了」,因為補貼風潮一旦結束,商品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價格。

外賣平台大戰已影響到了社會層面。有人戲稱:這個世界太顛了,週六晚上,全國人民都在熬夜加班——點外賣。

「喬建祥談文化」對外賣平台大戰的網絡留言評論是:「我們對自己沒有道德要求,也就是沒原則,沒原則就不會有統一意見,容易被平台一個一個控制。所以,個人或者商家、平台貪婪不是主要原因,是這個社會拋棄了老莊的正,孔子的義。」◇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外賣掉到地上撿起來照常送給客戶?眾說紛紜
外賣業內卷加劇 京東美團爆口水戰 股價大跌
經濟下行引發失業潮 杭州中產改行送外賣
擁北大清華牛津學位 中國學霸博士失業送外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