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街口支付爭議延燒 專家:經營權恐為攻防焦點

學者指出,就算街口支付面臨財務困境、遭到法院查封,消費者的資金仍獨立於公司資產之外。(宋碧龍/大紀元)
人氣: 1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近期街口金科因為與泰山企業之間的36億元投資糾紛導致部分資產遭到法院查封,旗下街口支付也遭合作通路下架,引發信任危機。專家認為,街口支付的經營權是否易主可能成下一階段的攻防焦點。不過,由於母子公司的資金隔離、銀行信託保障,消費者權益將不受影響。

臺北地方法院審理泰山企業與街口金科的股權交易爭議,10日核准假執行並查封街口金科36億元,但銀行帳戶餘額幾近清零。金管會則緊盯旗下街口支付,要求從7月12日起每日回報儲值餘額、代收款、店家恢復狀況等,以確保用戶權益無虞。

睦章管顧創辦人、律師鄭學豐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從法律層面來看,街口金科與街口支付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即使是母子公司,在法律上也是各自負責的個體,財務與法律責任互不干涉。他指出,金管會只監管街口支付,因為街口支付作為電子支付機構,被歸類為金融業,必須嚴格遵循《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範,受金管會的高度監管。相較之下,街口金科是一家投資公司,其角色類似股東或投資人,金管會無法像監管金融機構一樣直接介入其日常金流。

針對外界質疑36億元資金流向,鄭學豐推測,由於街口支付處於快速擴展期,需要龐大資金投入營運及系統建設,街口金科向泰山取得投資款項,若是已用於投入街口支付的增資或營運投入,才較能解釋為何母公司帳戶幾乎沒餘額的情況。

外界認為,資金是否可能被轉移到境外或不明用途?鄭學豐說,「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考量街口金科的更上一層是境外公司,由英屬維京群島商Dorian Innovation Limited控股,確實可能透過複雜的投資策略或股權收購等間接方式轉移資金。

但鄭學豐強調,台灣對資金流向境外,特別是流向中國大陸有嚴格的審查機制,必須經過金管會、投審會等單位層層把關。若要釐清確切資金流向,仍有待主管機關進一步調查與公開資訊。

「經營權易主將是下階段關注焦點。」鄭學豐表示,理論上若街口金科名下無其他資產可供扣押,其持有的100%街口支付股權可能被債權人(泰山)申請法院拍賣,用於清償債務。不過,街口支付又受到金管會監理,任何股權取得或經營權變動都必須經過金管會點頭同意,應視後續兩家企業的法律攻防,以及法院裁定狀況而定。

信託機制可保障消費者

銘傳大學金融科技應用學系副教授兼主任林盟翔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指出,據《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所有電子支付業者的客戶款項,包括消費者儲值金和商家代收貨款都必須全數存入金融機構的信託帳戶中。這意味著即使街口支付本身面臨財務困境,甚至萬一遭到法院查封,消費者的資金仍獨立於公司資產之外,可直接從信託帳戶中取回,對消費者而言相對安全。

觀察國內電支業者的規模,截至5月底止一卡通iPASS MONEY用戶數以694.1萬戶居冠,其次是街口支付681萬戶、全支付600.5萬戶、悠遊付359.5萬戶;當月代理收付金額則以街口支付62.22億元居首,其次為全支付54.61億元、一卡通39.85億元、玉山銀17.03億元。

林盟翔認為,街口金科與泰山的投資糾紛影響消費者信心,但台灣消費者普遍擁有多種支付工具,所以短期內可能衝擊街口支付的代理收付金額,但對整體電子支付生態的影響有限。

金管會銀行局告訴《大紀元時報》,當初研議電子支付相關法規時就考量到以信託專戶方式保障消費者權益,且為了避免洗錢疑慮,電子支付不可以提取現金,用戶儲值或提領一律透過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因此金流清楚,大眾對各大電子支付及金管會的監管要有信心。

★相關閱讀:
查封街口金科資產未果 泰山企業擬提刑事告訴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