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無論如何都應遵循的三大原則

人氣 626

【大紀元2025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趙孜濟編譯)當我我最近打開第二季度的投資帳戶對帳單時,我的心情並不是欣喜若狂,而是帶著一絲釋然。

別忘了,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股票一度徘徊在熊市邊緣。人們擔心中國的DeepSeek人工智能會擊垮美國科技巨頭。還有關稅問題。

然而,如今我們處在2025年第三季度,美國晨星市場指數(Morningstar U.S. Market Index)今年以來已上漲近8%,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的回報率也超過了3%。

在投資者前方有多種路徑。經濟數據和財報公告將會提供方向,但也存在可能改變我們航向的「未知的未知」。

以下是三個需要牢記的投資原則。

原則一:市場將走向何方,無人能知

年初時,有多少專家談論中國的人工智能會挑戰美國科技股?有人預料到關稅會成為如此重要的因素嗎?

雖然2025年的市場情節跌宕起伏,但市場方向的變化本來就不足為奇。

想想2024年夏天之前股票市場一路飆升,隨後情緒轉向。一系列數據發布——就業、通脹和企業財報——加劇了人們對狹窄市場(narrow pricey market,有少數投資者在買賣某些股票或資產)且價格偏高市場(pricey market,資產估值被認為高於其合理價值)的擔憂。不知為何,日本央行意外加息和美聯儲預期中的降息竟都觸發了拋售。

但市場恢復了。11月的選舉結果引發了強勁的反彈。

所以,從現在開始市場將走向何處,誰也說不準。但我會講一個故事:為什麼已故投資者的表現往往優於活著的投資者?因為他們不會頻繁交易。買入並持有一直是長期投資者的良好策略。

原則二:全球投資可能帶來回報

有些人認為除了美國股票,根本不需要擁有它資產。但我要指出,截至目前,晨星全球(除美國)市場指數在2025年的表現大大超過了美國市場指數。

是什麼推動了這一逆轉?美元對許多其它貨幣走弱是原因之一。但今年歐洲、拉丁美洲和印度等多個地區的市場都活躍起來。

對我來說,全球投資的精髓就在於儘可能地廣撒網。因此,正如有些人認為,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公司能讓美國投資者接觸到全球市場,你也可以反過來主張,從營收來源的角度來看,這些美國的跨國公司(由於有大量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其實並不完全曝險於美國市場,即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看起來是純粹的美國國內投資。

原則三:債券並沒有「壞掉」

2025年股市的極端波動讓債券看起來像是「穩重的老好人」。

當美國股市從2月底到4月初一路暴跌時,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卻上漲了1.3%。債券分散了股票風險,成為投資組合的壓艙石。

債券面臨很多「頭條風險」。有債務和赤字擔憂,還有2022年「史上最慘債市」的陰影揮之不去。

雖然風險不可否認,但固定收益也成了危言聳聽的受害者。債券不僅分散了股票風險,還提供了超越通脹的收益流。多虧了2022–23年痛苦的加息周期,固定收益的收益率達到了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未見的水平。

前路展望

在2025年結束之前,我們很可能還會看到更多曲折。

短期的資產價格波動由宏觀和微觀、基本面和技術面等複雜變量共同驅動。

從長期來看,估值可能是有用的指南。據我的晨星股票研究同事稱,2025年下半年伊始,美國股市看起來有點昂貴——並非處於危險的泡沫區間,但「交易價格略有溢價」。市場中的便宜貨集中在價值型股票和小盤股上。

與此同時,我在晨星投資管理的同事們繼續看好債券和國際股票。與往常一樣,買入並持有的心態以及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仍然是明智的投資策略。

作者:晨星公司的丹‧萊夫科維茨Dan Lefkovitz)

原文「3 Principles to Invest By, Whatever Comes Next」由美聯社授權,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5。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韓玉#

相關新聞
陳茂波: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原則上批准117宗個案
投資者重返房產市場 原因何在
投資者對黃金欲罷不能 有何因素阻金價上漲
投資者回升重塑房市 貸款數量三倍於自住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