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近日立法院會三讀修正通過《韌性特別條例》,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政策已具法源依據。行政院人士表示,將盡速籌編特別預算並送交立法院審議,發放方式可望比照112年普發6,000元模式,力拚在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展開作業。
立法院8月29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待總統公布後,行政院將提交特別預算案。根據條例,發放作業須於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啟動,並在7個月內完成。各界普遍關注發放時程與具體發放方式。
中央社引述行政院人士指出,為落實院長卓榮泰的承諾,相關前期作業已在進行中。發放方式將以112年普發6,000元的成功經驗為基礎進行規劃,最終細節仍待正式公布。
回顧112年的發放經驗,共有5種領取管道。據財政部統計,在超過2,348萬領取民眾中,以「登記入帳」為最大宗,占比近四成(39.8%);其次為「ATM領現」,占比約24.3%;領有年金或政府津貼的「直接入帳」對象占比18.1%;「郵局臨櫃領現」占17.6%;針對特定偏鄉的「造冊發放」約占0.2%。
金融機構也已開始準備。112年共有15家金融機構、逾2.8萬台ATM投入支援,預計本次參與的ATM數量將增加,上看近3萬台,以因應龐大的提領需求。屆時ATM機台將可能比照前例,貼上識別貼紙供民眾辨識。
領取資格方面,若參照先前規劃,未滿7歲兒童應由父母或監護人代領;7歲至未滿13歲者可由父母代領或存入自己帳戶;年滿13歲以上的少年可透過登記入帳、ATM或郵局等管道領取。
為方便民眾查詢並防止詐騙,政府先前曾設立專屬網站及1988客服專線,預料相關資訊服務也將配合政策進程重啟。行政院強調,在正式方案公布前,政府不會發送任何簡訊或連結,提醒民眾留意詐騙資訊,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