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雯、易如採訪報導)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百強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已經連續下跌3年多,平均同比跌幅超過7%。分析認為,多種原因造成人們普遍對房地產市場不看好,真實買房需求不旺,預計二手房與新房的房價還會繼續下跌,中國房市遠未到見底的時候。
中國百強城市二手房價格連跌40個月
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9月1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百強城市在8月份的二手房平均價格是13,481元人民幣每平方米,同比跌幅7.34%,環比跌幅0.76%,已經連續40個月呈下跌趨勢。
其中一線城市表現稍好於二、三、四線城市。一線二手房價格同比跌4.17%,環比跌0.55%;二線的同比跌8.14%,環比跌0.85%;三、四線的同比跌7.78%,環比跌0.78%。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一線城市住房需求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它的需求支撐比較強,當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時,一般都是從經濟比較差的地區開始。
「一線城市撐不住的時候,就快到了非常嚴重的時候了。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到一線城市了,所以整體狀況都是非常糟糕的。」他又補充說。
中國百大房企的銷售業績大幅下降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報導,8月份中國新房房價有所上漲,但是房企銷售業績卻呈下降趨勢,顯示市場真實需求不旺。
中國平均新房價格在8月份同比上漲2.73%到16,91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20%。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6.88%,環比漲0.48%。
這得益於部分城市推出房市新政。近期,北京、上海允許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在北京五環外和上海外環外購房不限間數;蘇州取消限售,廣西放寬限價、推出低月供金融產品等。
但是,今年1月到8月中國百強房地產企業的銷售總額仍然同比大跌13.3%到約2.3萬億元,跌幅與1到7月持平。
易居中國旗下的CRIC研究中心8月31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8月份的這一金額約為2.07千億元,同比跌17.6%,環比跌1.9%。
從銷售數據上似乎沒有看到「房市新政」的效果。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房市新政」的「窗口」比較小,如北京、上海只是針對五環外、外環外,這個購房群體是相對「有限的」;同時,由於二手房過剩,「二手房掛牌量增加,讓利幅度大,對同城新房也形成競爭。」
他說,關鍵的是市場信心,「整體市場信心非常弱,對未來的預期、經濟運行的未來、收入等各方面來說都是非常暗淡,信心不足。」
中國房地產市場有「金九銀十」的說法,是指每年 9月和10月是房市銷售旺季,但是今年是否仍會出現「金九銀十」並不容樂觀。
黃大衛認為,在頻繁的「房市新政」推動下,對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的核心城市可能會出現結構性的回暖,但是由於沒有「整體改善信號」,「融資與投資渠道端依然冷淡」,其餘中小城市的房價還是會拖後腿。
中國房市很可能遠未見底
美國著名投行「高盛」今年6月下旬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房價在過去4年已下跌20%,預計到2027年還會再下跌10%,然後再觸底。
黃大衛說:「高盛的看法只是對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評估,並不是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評估。」
他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的地方性差異,「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方可能情況還比較好,但是國內的其它城市,尤其是內陸城市情況可能更加不堪,遠遠不只跌10%,可能2027年未必能夠恢復,它的分化比較多。」
據大陸財經媒體報導,中國在2024年有25個省份的房價跌到「白菜價」,一套單元房只賣幾萬元人民幣。這多發生在資源匱乏形的中小城市,以黑龍江省的鶴崗市為主要代表。
謝田也認為中國房市還不會那麼快見底,他參照了日本當年的房地產崩潰史。
日本在1991年發生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房價一直跌了近20年,到2009年才見底,平均跌幅超過45%。東京的情況好壞參半,它的房價在2002年左右提前見底,但是跌幅超過腰斬,達到53%。
謝田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非常大,「說中國的房地產(下跌)3到4年或4到5年就結束,這個沒人敢打保票。」
責任編輯:鄭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