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楚君澳洲悉尼採訪報導)9月20日下午,逾兩千人齊聚悉尼海德公園,攜手參加「為生命奔走」(Walk For Life)活動。組織者與參與者認爲,這並非一場普通的一公里步行活動,而是一段用腳步呼籲珍愛生命的信念之旅。
由非營利團體Love Sydney主辦的「為生命奔走」活動近年已成為澳洲推動抵制墮胎、呼籲珍惜生命的重要大型集會活動之一。


根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全球每年約有1.4億胎兒孕育,其中約7300萬被墮胎,相當於「三分之一的下一代消失」。
在澳洲,每年約有8萬至10萬名嬰兒被墮胎,相當於每月近6600個、每週有約1,500個新生命消逝。
墮胎違背生命神聖原則
基督教開放學習平台Proto創辦人、律師、同時又是知名評論家馬丁·艾爾斯(Martyn Iles)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墮胎議題「充斥著欺騙、黑暗與無知,許多人甚至不明白墮胎的本質,也不了解生命的真諦」。

他分享了三個生命智慧原則——生命只能被孕育、被創造,而不應被毀滅;孩子是世界的希望;以及愛是戰勝邪惡的解藥。
「人類生命因按上帝形象造而獨特,具有認識上帝的能力……永遠不應摧毀,只應創造……而墮胎是這一生命原則的邪惡倒影」。他解釋說。
他繼續解釋道,歷史上「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可能成為上帝用來擊退邪惡力量的媒介」,如瑪麗亞誕下的基督,孩子常成為「改變時代的關鍵」。然而,墮胎卻反其道而行,「將孩子視為問題,而非希望」。
他進一步解釋說,「上帝終極的善在於祂的愛」,基督付出生命詮釋了這份愛,而「墮胎是對上帝之愛與品格的顛倒」。他呼籲效法基督的犧牲精神,鼓勵活動參與者以信仰與行動持續捍衛生命。
保護生命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今年是悉尼舉辦「為生命奔走」活動的第三年,主題設定為「愛下一代」(Love the Next Generation),呼籲社會珍視每一個尚未出世的生命。
澳洲家庭第一黨(Family First Party)主席萊爾·謝爾頓( Lyle Shelton)對大紀元表示,保護未出生嬰兒的生命是文明社會的基石。

他說,「如果我們不保護社會中最脆弱、無法為自己發聲的群體,我們就無權稱自己為文明社會。」
澳洲基督教遊說團體(ACL)執行總經理米歇爾·皮爾斯(Michelle Pearse)強調墮胎是一種「悲劇」,是澳洲面臨的「首要正義與道德議題」。

「嬰兒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母親子宮裡的嬰兒承載著那種神聖性,他們擁有那種尊嚴……我們需要看到這個國家的墮胎法改變。」
目前,澳洲各州與領地的墮胎法律有所不同,但均已合法化。在新州,墮胎合法孕期期限為22週內,無需額外批准;22至23週需獲得兩名醫生同意;23週後僅在母體生命或健康面臨重大風險,或胎兒存在嚴重異常的情況下才允許進行。
新州上議院議員蘇珊·卡特(Susan Carter)批評新州今年通過的《2025年墮胎法改革修正案》,稱此法案將墮胎進一步除罪化並視為標準醫療程序。
「將墮胎簡化為醫療保健的說法具誤導性。」她說。

她表示,Elliott Institute的調查顯示,20%的女性在墮胎後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28%曾試圖自殺,90%感到自尊受損,而52%的女性是在他人施壓下,而非出於自由意願選擇墮胎。她說,墮胎「無法治療疾病,卻總是奪走孩子的生命」。
限制墮胎與女性權利
針對限制墮胎違反女性權利的觀點,皮爾斯對大紀元表示:「沒人有權奪取他人生命。大多數墮胎涉及健康嬰兒,僅因母親無力撫養。因強姦或殞疾的比例不到1%,不應成為正當化理由。」
謝爾頓則認為:「人的生命是神聖的。對於意外懷孕的女性,社會應提供經濟與情感支持,讓終止胎兒生命成為不可想像的選項。」
隨著墮胎在澳洲各州合法化,支持生命運動面臨新挑戰。謝爾頓提出,與公眾展開真誠對話,探討未出生生命的意義非常重要。
他表示,許多人反對晚期墮胎,特別是「至出生前一刻的墮胎」,這可作為切入點,逐步改變法律與文化認知。
皮爾斯則聚焦具體行動。她說,「首先,改變健康政策,確保幸存墮胎的嬰兒得到救命護理,而非被遺棄至死。其次,教育社區關於晚期墮胎的現實,讓民眾了解健康嬰兒可因任何原因被墮胎。最終,通過逐步努力,讓墮胎成為不可想像的選擇。」
「為生命奔走」活動起源
「為生命奔走」(Walk for Life)活動的靈感來自美國的March for Life(為生命遊行)。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Roe v. Wade(羅伊訴韋德案)判決中將墮胎合法化。律師內莉·格雷(Nellie Gray) 認為這是嚴重錯誤,遂在華盛頓特區發起首次「為生命遊行」活動,原以為只是一次性活動,但隨著法律未改,活動逐年擴大。
數十年來,「為生命遊行」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反墮胎集會游行活動,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參與。2022 年,美國最高法院在Dobbs v. Jackson(多布斯訴傑克遜案) 中推翻Roe v. Wade判決,為運動帶來歷史性轉折。目前,墮胎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州(26個州)已經被完全禁止或幾乎完全禁止。
《The Catholic Weekly》專欄作家莫妮卡·杜米特(Monica Doumit)以美國「為生命遊行」發起人格雷的故事勉勵參與者堅持不懈地捍衛生命。

杜米特感慨地說,格雷穿越美國「死亡文化」的嚴冬,直到2022年法律才開始改變。可惜,格雷未能親眼見證這一成果。
杜米特表示,捍衛生命需要長久堅持,即使不一定能在有生之年見證勝利。她呼籲,每一位參與者都應效法格雷與同伴的堅毅精神,在「死亡文化」中持續行動與見證,用愛、信念與奉獻守護尚未出生的一代,讓未來屬於珍愛生命的一代。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