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斐珍採訪報導)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追悼會9月21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州農體育場」(State Farm Stadium)舉行。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及內閣要員都親臨現場並致詞。警方估計有逾10萬人出席,但實際到場人數超過20萬人,且以年輕人居多。
觀察家分析,柯克之死會刺激美國擁抱保守主義,變成一場社會運動。柯克的影響力會像漣漪效應,牽動全球的保守力量大團結。台灣有政黨想催生「台灣轉折點」,這對政治非常冷漠的年輕人,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跟方法。
柯克之死將促進美國擁抱保守主義
美國保守派意見領袖、川普總統的忠實盟友柯克10日遭槍擊身亡,在21日的追悼會上,總統川普稱柯克是「偉大的美國英雄」、「為自由犧牲的烈士」,幫助團結了「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
川普總統講述他眼中的查理‧柯克:「他是一位擁有高尚精神、崇高目標的傳教士!他有一顆偉大的心!」
柯克遺孀艾瑞卡‧柯克(Erika Kirk)在台上致詞時強調,丈夫一生的使命是幫助年輕人脫離怨恨與憤怒,而凶手正是他希望拯救的對象。她同時表示,自己已選擇原諒槍手,「仇恨的答案不是仇恨。」全場數萬觀眾為之動容,起立為她鼓掌,也有很多人感動落淚。
現場,艾瑞卡也宣布,她將接任丈夫創立的組織「美國轉捩點」(Turing Point USA)的執行長,承諾會擴展數千個新的分會與各項活動,並持續推動柯克未竟的理念。

對於柯克的驟逝,台灣政經評論家吳嘉隆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查理‧柯克遭暗殺和早期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很類似,當年民權運動反而得到很大的進展,這一次的情況非常相似。
吳嘉隆認為,柯克的死亡將點燃保守主義在美國的復興,算是捲土重來,會刺激美國擁抱保守主義,變成一場社會運動。
資深媒體人陳薇羽近日在她創立的《薇羽看世間》頻道中表示,柯克生前影響無數人,死後也喚醒了無數人。他的遺孀艾瑞卡,在全美國紀念她丈夫的同時,憑藉信仰的力量,給了所有人最大的安慰。
吳嘉隆表示,柯克十幾年來單槍匹馬對抗左派在大學校園鋪天蓋地而來的浪潮,他今天的死,也才引起了美國強烈的追悼跟支持。現在人們發現我們不能只是單純支持言論自由,而且還要反對「政治暴力」,還要進一步去推廣保守主義的價值觀。


多國集會悼念柯克 促全球保守力量將大團結
柯克遭槍擊身亡,全球關注。三年前(2022年)柯克曾在接受新唐人採訪時直言,中共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今年4月,他在X平台發文說,川普政府正在帶領世界對抗共產中國。
柯克生前曾批評中共極權、反非法移民等言論被翻出,引起大眾共鳴。他在猶他州校園遇刺身亡後,美、英、澳、加拿大等多個民主國家,都陸續舉辦遊行與追思祈禱守夜活動。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9月13日英國首都倫敦一場由極右派人士湯米‧羅賓森(Tommy Robinson)發起的「團結王國」(Unite the Kingdom)遊行活動,吸引11萬人響應參與。羅賓森表示,此次遊行活動是為守護英國傳統與文化而戰,整個活動也同時向遇害的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致敬。
9月21日,英國各地人士也在倫敦海德公園聚集,為查理‧柯克舉辦悼念及守夜活動。同一天,加拿大溫哥華晚間七點在Aberdeen社區公園也舉辦查理‧柯克燭光追思會。

此外,西班牙保守派政黨「呼聲黨」(Vox)領袖聖地牙哥‧阿瓦斯卡爾(Santiago Abascal)在追思會上領唱西班牙軍歌,悼念遭槍殺的美國青年運動家柯克。法國在野陣營「國民聯盟」也在會議上為此哀悼,吸引支持者在外聚集發聲,擔憂「言論自由」遭受威脅。
柯克遇刺前一個星期,曾首次到韓國、日本進行亞洲巡迴演說。當柯克受邀到韓國首爾出席該國保守派論壇「Build Up Korea」時,發表了反共產主義等議題的演說,他在會上呼籲擁有5000多萬人口的韓國站起來對抗極左分子,保護自身免受中國共產黨的威脅,他表示,韓國人民有責任阻止自己的國家「消失」。
社群媒體的影片顯示,韓國社會也響應悼念遊行,大批民眾上街高喊「我們都是柯克」(We are Charlie Kirk),並高舉「中國免簽入境=安全威脅」(Chinese No-Visa Entry=Security Threat)等標語,相關影片在X、Threads等平台瘋傳,掀起熱議。
對此,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對大紀元表示,柯克被刺殺之後,他的影響力就像Ripple Effect——漣漪效應一樣,全球都被牽動,也造成保守力量的一個大團結。
「他強調要凝聚美國的團結,而不是像共產極權及激進的左派路線,都是在社會國家製造分裂、製造動亂。現在很多年輕人陸陸續續重新回到教堂,都是受到柯克的精神感召。」
余宗基認為,柯克創立的「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其實是在療癒社會的分裂,凝聚社會國家的團結,只有這一些價值守住了,美國才能夠避免共產主義的滲透,尤其是現在激進的左派路線。
催生「台灣轉折點」針對年輕人冷漠症
在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也發文向柯克的家人致上哀悼,表達柯克的驟逝是民主社會的損失,同時,外交部譴責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
同樣是柯克9月21日追悼會的這一天,在台灣的台北市西門町,由台聯黨與福和會、西門町台獨旗隊、台灣國、台灣保守主義學會等組織,共同發起向柯克致哀的活動,現場聚集約300名民眾參與致意。西門町是一處台北市年輕客源和國際觀光客最多的景點。
台聯黨主席周倪安表示,柯克生前創立「美國轉折點」組織,喚醒了一代美國人,台聯黨對此精神相當敬佩,將邀集相關右派的有志之士,催生「台灣轉折點」(Turning Point Taiwan)。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之女林奐均則表示,台灣作為民主自由國家,卻不了解柯克這位自由英雄離世的意義,相當可惜,這是因為台灣媒體觀點多受中共或極左派外國媒體影響,期待台灣年輕人也要有Turning Point來了解政治真理。
余宗基談到,台灣現在就是因為中共紅媒的滲透而產生不同的同溫層,所以如果把柯克「你不接受我的觀點,請證明我是錯誤?」這樣一個機制引進到台灣大學校園,擴大它的影響力,讓年輕人願意跳出他的同溫層,然後對於怎樣去看待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兩岸的未來,大家來辯論,這是解決台灣不同的同溫層,彼此之間不願意溝通,不願意意見交流,非常重要的一種新文化。
余宗基認為,透過這種面對面的溝通,可以讓很多先前參與過大罷免的年輕人能夠為國家做一點事情。這樣的一個「台灣轉折點」,讓年輕人有一個為台灣奉獻心力的舞台,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青年來關心政治,否則現在充斥中共認知作戰假訊息,讓年輕人對政治非常冷漠,「台灣轉折點」會是一個對症下藥非常有效的手段跟方法。
責任編輯:孫芸#